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利他主义、亲情寻租与家族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于主流地位的代理理论的视野中,家族企业与古典式企业一样实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重合,因此,这两种企业都不存在代理问题,或它们的代理问题微不足道.因循经济学个人主义分析传统的代理理论,在考察家族企业时不加思索地把个人主义分析逻辑搬到群体(家族)分析的层面上,想当然地认为家族所有与控制类似于个人所有与控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如果不将利他主义纳入基本假设框架,家族企业研究就将是残缺不全的.利他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减轻代理问题,也会引发代理问题.本文在寻租理论和影响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亲情寻租的观点,用以分析利他主义对家族企业造成的代理问题,并讨论相应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利他主义视角的家族企业代理问题与代际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利他主义构成了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认为,家族企业中的利他主义不仅涉及代理问题,而且还影响代际传承.企业主若能区分单向与双向利他主义,致力于构建家族企业的道德价值观,就不但能够减少代理成本,而且还有助于"子承父业"的代际传承模式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能有效节约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是家族企业社会资本治理的两大优势,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优势也会成为劣势,不仅不能节约成本和费用,还会增加企业的代理问题,导致企业内外部成本费用的上升。因此,家族企业社会资本治理模式有其适用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家族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治理效果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国外家族企业绩效研究的分歧,并运用代理理论和资源观理论对这些分歧进行了整合.家族导向五因素会影响家族涉入强度,而家族涉入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双重影响.依据代理成本和企业资源两个维度,家族企业可分为宗族、夫妻、职业和自利四种类型.相关研究表明宗族型家族企业和职业型家族企业的绩效比非家族企业好,自利型家族企业的绩效比非家族企业差,而夫妻型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绩效比较的结果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5.
家族制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忽视的问题,事实上,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样复杂。本文简要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并对家族企业进行了界定,然后,分三种类型对家族企业内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最后,结论对本文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关于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都是存在争议的话题。文章以经济逻辑的视角分析国有企业在解决代理成本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认为党组织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具有较为有效的作用,归纳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私营企业中有绝大部分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管理结构上通常有别于非家族企业。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情况,我国家族企业主要采用三种管理结构,现一一介绍,希望能给一些处于迷茫中的家族企业管理者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朱嫣 《中国经贸》2009,(16):135-135
本文从代理成本理论出发,对代理成本理论的产生发展做了简要回顾。“自由现金流假说”有关代理成本问题的成因、代理成本的组成以及降低代理成本的策略引起了学术界大量的研究,詹森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之一,建立在代理成本研究的基础上,是对代理理论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代理理论(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当管理层不拥有或只拥有公司股权的一小部分时,会产生大量代理成本问题,导致管理层的工作缺乏活力,或进行额外的职务消费.根据代理理论,独立审计的需求来自于降低代理成本(包括股权代理成本)的需要(Jensen和Meckling,1976).DeFond(1992)指出,代理冲突的程度决定了对审计的需求程度.代理冲突的程度越高,代理人降低代理成本的动力也就越强,公司对高审计质量的需求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王珍 《特区经济》2007,216(1):90-92
家族企业在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西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化解了家族企业管理的缺陷,证明了家族企业推行委托-代理制的可行性。本文从分析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入手,提出“委托-代理”制将是完善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珍 《特区经济》2007,(1):90-92
家族企业在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西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化解了家族企业管理的缺陷,证明了家族企业推行委托-代理制的可行性。本文从分析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入手,提出“委托-代理”制将是完善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管理者是企业的代理人还是管家这是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要确定家族企业管理者在家族企业扮演的角色,必须考虑两方面(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选择倾向,要经过单向选择和双向博弈两个阶段来决定。在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得到确定以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应用边界也就会变得明朗。  相似文献   

13.
陈文婷  王涛 《南方经济》2016,35(9):77-90
家族企业的两类代理问题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色之一。文章以深市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在家族成员之间的配置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代理效率。内部股权集中度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家族控制权在内部权力分配集中的阶段对代理效率的贡献更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家族内部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性并不一定会损害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于家族控制权更高的企业,适度的权力集中分配会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钟朋荣教授撰文提出,目前中国最好的企业制度是家族企业,在家族企业里,具有两大天然优势,一是拥有最多的关心资源,二是节省高昂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关系契约理论是法学家Macneil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重在强调契约中的社会关系的理论,对于交易双方存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符合真实的契约形式,而在家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起了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家族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文章将关系契约理论引入委托代理问题,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提出了家族企业的治理在纵向维度上应做到个体治理与集体治理相结合;横向维度上应做到约定履约与关系履约相互补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遵循“数字化基础设施(ABCDM)—互联网商业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逻辑的基础上,文章基于2017—2021年上市家族企业年报,通过文本分析法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代际传承动态过程中绩效表现的影响机理,打开了差序格局情境下,中国两代人协同治理家族企业的数字化效益实证研究“黑箱”,对“为什么家族二代应该引领数字化变革”作出回应。结果表明: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减少冗余资源和弱化代理成本三重路径提升传承期绩效,但在不同传承和创新属性视角下表现出显著非对称性效果,即处于父辈掌权且子辈辅佐父辈阶段以及高创新强度的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与绩效驱动效应更强。实证结果为二代引领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其在数字化情境下打破企业边界、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外部资源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成为国内家族企业创始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对于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族企业应使用何种代际传承治理模式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理模型.最后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也会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托视角下的治理模型,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与东亚家族企业:以韩国财阀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 1 997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韩国财阀为例 ,对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控股少数股东对外部小股东的利益侵犯是导致东亚家族企业代理冲突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进一步通过公司治理与外部制度环境动态关系的考察 ,对东亚家族企业的早期成功以及后来的危机提供了更为一般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经理人行为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可以说是两种基本假设截然对立的理论,但却都认为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或管家单一行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假设和不同观点以后,基于利他主义的桥接,得出了家族企业经理人有采取代理人和管家复合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呈现生命周期较短的现象,如何延长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少学者开始从家族企业这个组织形式本身寻找原因。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走向管理的职业化,本文基于权威关系探讨了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职业化发展,认为家族企业职业化实质上是企业治理结构中权威关系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