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深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港两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扩大,“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变化,深港两地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两地应紧跟时代潮流,敢于和善于用新的思维去认识和解决面临的挑战,去开拓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专业化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化经济与资源禀赋理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与香港两地的经济合作模型,并用具有资源禀赋的专业化经济模型分析了粤港经济合作的前景,提出了使粤港两地比较优势互补的效果达到最优的方案。得出了粤港两地利用新的互补比较优势,推动两地经济合作模式的升级,使两地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林骁 《世界经济情况》2007,(5):62-64,21
江苏浙江两地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尽管两省都拥有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经济发展,然而同样是高速发展的两种经济模式下的经济绩效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笔者通过到苏杭各地的实地考察,并通过数字加以支持,证明了两种不同模式对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经济绩效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唐晔 《沪港经济》2010,(7):30-31
三年前,香港驻沪经贸办事处成立。三年来,这个香港政府在沪最高级别的联络机构,为推动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世博期间,香港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兼香港世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子敬有着太多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和方式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互补基础上的,以香港制造业北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地域分工合作。两地的经济合作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基础是两地之间生产力诸要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关系。而两地在地理、历史和其他要素方面的差异以及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是实现互补的前提。其中因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国际产业阶段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的不同,又是决定粤港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新形势,海峡两岸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进入了制度化轨道,为扩大两岸双向投资和深化产业合作开辟了新通道。为此,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中,探索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包括:一是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加强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环节的联动性。二是基于外资驱动嵌入型视角推进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融合性。三是基于政府主导型视角提高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四是基于《ECFA》框架下强化沪台两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科学性。这对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与发展,更好地为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世刚 《特区经济》2009,242(3):214-216
川渝两地的发展,不仅对自身,而且对整个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川渝两地地域相邻、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互补性很强,因此升级川渝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是两地发展共同面临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说明1:本季度HMCDI指数为107.00,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仍处于紧密联系区。在两地经济的互动之中,两地经济正逐步走出低谷。本季度香港GDP与上年同期相比实质增长4.5%,远远高于年初各地专家的预测。同期内地经济走势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通货紧缩、产品积压等问题有所好转。预计,两地经济的复苏将进一步推动两地经济联系的发展,同时也将为两地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9.
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历史上与香港地区同一县属,明清期间称新安县。深港两地居民世世代代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侵占,与深圳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两地的经济往来仍然相当密切。新中国成立后,深港两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经济上的联系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8月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港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首先,香港客商投资占深圳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东北亚的经济强国,一个是毗邻东南亚的经济落后地区;一个是自然资源贫乏走出口路线的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一个是有色金属矿、水能资源丰富走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代表;这就是韩国与北部湾,两个看似迥异的地区。然而。细细分析对比,这两个地区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地都制定了依托区域经济优势扩大发展的策略;两地都着力于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立足于自身国情,依托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有韩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等发达国家,这一成就对于北部湾地区来说,可以提供有关发展对外经济,做好产业升级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与借鉴,本文正是基于此点,将对韩国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望以此为北部湾地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试图通过对福建、四川(含重庆)两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分析两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与发展模型差异,探寻两地区间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进而说明东西部合作与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以来香港与内地经贸交往经历的几个阶段香港地处祖国南大门,是内地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窗口。由于地理相连,两地经济存有许多互补性。随着“九七”回归来临,两地政治上关连不断增强,经贸交往活动日趋密切。回顾10多年来两地经贸交往所经历的阶段,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波特教授的产业集群理论出发,结合总部经济的理论,针对京津两地的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文从京津两地经济规模、区位优势、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发展京津双中心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主要指湖州、嘉兴两市。浙北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的综合优势,自身城市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和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城市,对浙北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不仅使浙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得到发展,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浙北地区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准和区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联接两地经济的商人群体,密切了两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过去2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沪港两地的产业结构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仅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而且积极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沪港两地产业结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并逐渐成为两地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为此,本文将结合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并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使人们对这些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波特教授的产业集群理论出发,结合总部经济的理论,针对京津两地的总部经济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文从京津两地经济规模、区位优势、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发展京津双中心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深圳能否成功地实现与香港的全面衔接,成为一个新型国际大都市,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的经贸中心,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两地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徽、山西两地交流经济技术信息2万余条,促成合作项目累计折合人民币超过16亿元,安徽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驻太原办事处已经发展成为断、皖两地交流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0.
一、广东与香港经济合作与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香港的经济水平高,但市场容量有限,内地经济虽落后,但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且低廉,两地经济的长短处正好互补,为两地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对手的崛起和竞争条件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迫使香港要寻求新的市场以求发展,而内地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广东与香港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