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对金融创新理论的认识与分析入手,从多个方面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模型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农村信用社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破解农村金融“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金融边缘化日趋严重,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没有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反而呈现服务"脱农化"的趋势。只有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从解决金融组织资源缺乏着手,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必须的金融需求。文章从如何拓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准入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就进一步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县域金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则祥  韩颖慧 《经济师》2003,(12):218-218,220
县域金融的“真空”已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文章从县域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 ,提出农村信用社是县域金融的主要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县域金融的发展程度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头戏” ,是发展县域金融的关键 ;农村信用社改革要采用“权力下放 ,多元模式并存”的改革思路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张成翠 《当代经济》2007,(14):46-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客观上对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从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动因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影响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能力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成翠 《当代经济》2007,(7X):46-4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客观上对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首先从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动因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影响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能力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能力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信社作为支农建设的主要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进行制度、业务、观念、机构等方面的创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怎样进行金融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许洁 《当代经济》2006,(16):79-80
农信社作为支农建设的主要金融机构需要不断进行制度、业务、观念、机构等方面的创新,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怎样进行金融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农村信用社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以陇南市为例,首先从农村经济和金融机构两方面介绍了陇南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接着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支持陇南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组织体系改革、创新金融借贷产品、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信用合作社支持陇南市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债券市场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领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推行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举措,支持银行业改革发展和促进金融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反映在:一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资产结构和流动性管理;二是支持商业银行强化资本管理;三是提供了金融创新的重要平台;四是为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漳平市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发现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传统单一、产品普遍存在额度小、期限短等问题。结合漳平市自身条件从六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信用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主要途径是把握客户需求并细分市场、调整优化农村金融配置资源、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产品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宁相伟 《时代经贸》2012,(8):181-181
一、浅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明显分化,一些弱势群体事实上难以获得商业金融的贷款,如果他们能够自愿加入合作金融组织,实现互助自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农民中的大多数无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所需的资金融通,很难从政策金融机构、商业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获得,只能依靠民间借贷。农村信用社本应担此重任,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农村信用社不恰当地充当了“官办银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由于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受到市场机制、市场压力、政府及有关机构支持不足、各方利益冲突和组织机构不合理等的影响,使得农信社金融创新受到很大的限制,导致创新效能较低,而高成本的创新也导致农信社没有参与金融创新的动力.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发展金融创新对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价值和限制其金融创新的因素,提出了基于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的发展中已成为金融中坚力量,是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生命力与活力的群体之一,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金融管理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李萍 《经济师》2024,(2):122-123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在服务“三农”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和鼓励乡村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股份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下,加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我国基层农村信用社必须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和转型升级战略,才能够确保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能够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在经济环境中占据自身的稳定位置。文章通过分析在新常态下推动基层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分析在新常态下农村信用社进行转型升级面临的阻碍和限制,从而帮助基层农村信用社转型升级发展,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村镇银行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4月,全国已建成749家村镇银行,并向各地区继续蔓延.这些村镇银行拓宽了“三农”的金融渠道,逐渐形成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竞争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CAP模型和优劣势比较,对村镇银行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分析,力图探寻在我国农村金融新格局下各金融机构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创新是农村信用社持续经营的重要制度保证条件。制度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资源开发和配置效率,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开拓业务,满足"三农"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有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增强对农村经济的渗透力,促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佳 《广东经济》2016,(12):123-124
随着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机构在运用原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同时,也创新了很多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不仅让金融机构和企业赚得了收益,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对其进行了风险成因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从会计的视角,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央央 《经济论坛》2011,(7):116-118
由于农业具有的弱质性等特点,使得金融机构很少向农户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改善农村金融排斥现象,我国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陆续开展了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但从金融排斥到金融介入,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户小额信贷的因素。本文分别从农户和信用社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袁辉 《经济学家》2021,(12):52-61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在快速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扶贫和促进金融发展的新型金融方式,它推动了农村信贷市场发展,改善了中低收入者收入,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小额信贷机构作为一种金融组织创新,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目标和金融机构商业化经营原则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