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年来,经济学界在批判“四人帮”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种种谬论的同时,对按劳分配理论又进行了讨论。现将在北京开的三次按劳分院理论讨论会和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涉及到的几个争论问题,简介如下。一、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两重性第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按劳分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直接产物,它否定剥削,从而否定一切私有制社会的分配制度。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对于反对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都将起积极作用。但是,按劳分配还没有摆脱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消极作  相似文献   

2.
我想许多经济学家会记得在“四人帮”被粉碎后的1977年有一句描绘当时学术界状况的话:“经济繁荣,哲学贫困”。那是因为在那一年经济学界连开了好几次规模大的“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讨论会”。而在哲学领域还没有动静。其实那时中国经济根本没有什么繁荣。只是经济学界的讨论热闹了一点。这种讨论的目的是为经济走向繁荣排除障碍。那时经济学界只觉得需要哲学界来援助。才有那八个字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疯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就是这种反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物,而按劳分配却是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从这样的经济基础上,怎么能产生出资产阶级来呢?所以,“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提法荒谬悖理,书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四人帮”却玩弄诡计,拼凑“论据”,力图证明按劳分配关系必然“分泌”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好象这样一来,他们所谓“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谬论也就得到了论证。拆穿了看,他们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结束后,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一年来,随着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逐渐展开,理论、思想战线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胜利。特别是哲学界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讨论的规模和影响都很大,已经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因为现在全国都在为加快四个现代化服务。要不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可以说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一个中心问题。从1956年起革命已经发展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可是,阶级敌人拚命反对。到了1976年,“四人帮”竟然胡说“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表明阶级敌人反对四个现代化疯狂到什么程度。粉碎了“四人帮”,为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前提,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还是上层建筑?这是长期来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问题。邓副主席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确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这一确认给“四人帮”当头一棒,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捍卫。现在重温革命导师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贯教导,深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坚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信念,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上,发表了林子力、有林同志的文章:《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论关系”)。文章批驳了“四人帮”政治决定经济、政治不为经济服务等谬论。学习这篇文章后,受到不少教益,但也感到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例如,在承认经济是第一性的前提下,还能不能承认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过来决定经济的发展?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揭批“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散布种种谬论的反动实质及其诡辩手法。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是不是存在资金利润率和生产价格范畴?是不是可以和应该用资金利润率作为评价不同生产部门和企业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或综合指标?是不是可以和应该以生产价格作为制订价格(批发价格或出厂价格)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学界中,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头几年,一度展开过讨论。可是,从1964年以后,先是陈伯达,后是“四人帮”,根本不让这个需要很好探讨的问题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继续讨论下去。打倒“四人帮”,理论研究得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重新深入地研究和讨论这个重大的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1978年第7期刊登了王永治同志写的《批判“四人帮”在价值规律上制造的谬论》一文,剖析和批判了“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规律的一系列谬论。与此同时,我认为王永治同志在文章中表述的一些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按劳分配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在批判“四人帮”对按劳分配进行诋毁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如何看待劳动是谋生手段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流行着一种在我看来是欠妥的看法。现在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点商榷性的意见,供讨论。有些同志把劳动是谋生手段同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旧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还存在等联系在一起,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从而把劳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紧跟“四人帮”舆论,别出心裁地专辟了名曰“驳‘一切为了现代化”一节,歪曲篡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大肆宣扬“四人帮”的反动观点,根本反对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对这种谬论必须进行批判。这本书肆意攻击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一个篡改全党和全国人民根本任务的口号”,这是反对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一个纲领性的提法。要不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拥护还是反对四个现代化,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既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迫切的实际问题。“四人帮”为了搞垮社会主义,以批判“利润挂帅”为名,制造了一系列反革命舆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对实际经济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问题,批判“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动谬论。一、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利润的客观依据多年来,由于“四人帮”挥舞“利润挂帅”大棒,到处打人,致使不少人把利润视为资本主义范畴,理论研究工作者怕谈利润问题,实际经济工作者不敢大胆抓利润。“四人帮”被一举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一下按劳分配学说是怎样在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形成的?又怎样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个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这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深入批判“四人帮”诋毁按劳分配的谰言,都很有好处。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联系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来考察。  相似文献   

13.
实现分配机制的转换是改革的基本课题之一。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分配理论来建立新的分配机制?我主张以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为依据。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个人选择的自由与劳动的分配在改革时期,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分配问题,注意力多集中在是“按劳分配”还是“非按劳分配”,要不要承认按劳分配,利息、股息、红利、地租、房租以及风险经营收入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其实,只要承认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范畴便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不是主观上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老是在古典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原则中兜圈子。现代社会主义需要创立一个新的分配理论,这就是市场社会主义分配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充分的个人选择权利和分配过程的市场调节为主。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对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和我国社会主义商业进行了恶毒的诬蔑和攻击,是出自他们仇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妄图颠复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对于“四人帮”诋毁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种种谬论,必须逐一加以彻底批判。目前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批判“四人帮”的大前提下,对于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及其同新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是否有联系等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人民内部的不同意见,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允许批评和反批评,通过讨论,使问题逐步求得解决。这种讨论,应当是有利于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的。这期发表的三篇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的文章,就是为了贯彻这个原则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摧毁“四人帮”的权力意志论的理论体系,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的新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发表了林子力和有林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他们写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批判了“四人帮”颠倒经济和政治关系,鼓吹政治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谬论,是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法则问题,自从在“新建设”、“学习”等杂志上先后展开广泛的讨论以来,目前已经形成经济学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刊为了推动全国经济学家继续进行关于这一方面的科学的研讨,准备继续发表一些讨论文章。在这里发表的文章,主要还是研究性的,不一定就是讨论的结论;我们希望在继续讨论和研究当中在主要问题上能获得适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从政治经济学方面深入批判“四人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部分同志,在董辅礽同志的主持下,编写了一本题为《“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篡改》的著作,最近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修订本。同初版相比,修订本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新写、改写的大约占了一半的篇幅;修订本在加深对“四人帮”极左经济理论批判的同时,还注意加强了正面理论的阐述。正如许涤新同志在修订版序言中所指出的,“直到现在,这样一本书,还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批判‘四人帮’的经济谬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为了达到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任意歪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叛马列主义基本原则,大搞形而上学、主观唯心主义,胡说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是产生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对这种谬论必须彻底批判。但是,在批判“四人帮”的前提下,在我们人民内部对社会主义商品制度是否同产生资本主义有联系等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无论是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近年来一些报刊关于“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在我国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起因于1959年批判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一平二调”;展开于1962年。当时,经济学界一些同志从理论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除了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只有把二者共同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才能完整地理解任何一种生产关系,把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加以区别。现在。问题再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主张“劳动力所有制”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仅是理论上一个新的突破。而且有助于回答社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利润问题,是一个经济学界分歧很大、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利用这种认识上的分歧,趁风扬土,恶毒攻击和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利润,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打倒“四人帮”以后一年多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利润不再是不可接触的东西了。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就是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