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特别处理"(ST)和"退市风险警示"(*ST)制度在中国已存在20年,这一期间ST公司的摘帽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盈余管理范畴中的资产重组和财政补助是大家熟知的摘帽方式,但公司成功摘帽后能否让公司经营状况真正得以改善是值得探究的。除了主板市场外,2014年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受企业挂牌申请,"新三板"上市的公司被ST后如何摘帽与其后续经营情况也值得研究。通过概述ST与*ST公司摘帽条件,并用具体公司案例阐释不同摘帽方式与剖析其未来持续运营能力,对投资者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1998-2002年期间被ST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根据其ST两年后的摘帽情况分为摘帽与没有摘帽两组,比较这两组公司在争取摘帽过程中采取重组战略的频率、强度,结果表明,摘帽公司比没有摘帽公司更积极、更多地采纳了有前景的、扩张的和聚焦在外部市场的兼并收购战略,而没有摘帽公司则忙于剥离、置换等激进战略。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摘帽公司采取的兼并收购有助于其摘掉ST的帽子,而没有摘帽公司采取的资产剥离、资产置换等战略并没有增加摘帽的几率,另外,负债程度对于ST公司的摘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98-2009年我国200多家ST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Loglstic回归模型检验和分析了其投资行为及时我国ST公司顺利"摘帽"可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T公司与正常公司的投资行为存在显著差异,ST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低;减少投资更有利于ST公司摆脱困境,顺利"摘帽".  相似文献   

4.
熊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108-109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面对退市风险,这些上市公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扭亏为盈,从而"摘帽"。通过ST国药案例,对其为扭亏摘帽而进行的重组战略作了全面探讨,为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熊回 《中国商办工业》2011,(11):108-109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面对退市风险,这些上市公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扭亏为盈,从而“摘帽”。通过ST国药案例,对其为扭亏摘帽而进行的重组战略作了全面探讨,为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威 《现代商业》2020,(12):118-120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监管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审核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就导致了许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退市警告的公司即*ST公司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保壳摘帽"的目的,解除退市危机。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准则下*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整体和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及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希望能为遏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沪深两市中存在上百只ST或*ST的股票,其中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脱星摘帽.但很多公司利用原来退市政策的漏洞,长期挂在ST板块,更有一些长期停牌,成为“僵尸”公司,市场上更是利用这些垃圾公司壳资源进行投机式的爆炒.针对这种情况沪深两市出台了退市新规.本文对比了新旧政策的不同,指出了主板上市公司退市新规的进步、不足及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关联交易收益“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朝晖 《新财富》2001,(10):84-85
通过关联交易获取资产转让收益操纵上市公司利润,从而达到保配、扭亏或摘帽的目的。不少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监管大环境下,债务重组可以帮助陷入财务窘境的企业解决部分债务问题,对ST公司短期内实现净利润扭亏为盈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债务重组中实现“摘帽”,取得发展新机的同时,压力和风险不容小觑。文章以ST公司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开展债务重组的动因及重组后得到的财务绩效,以此发现和总结了ST公司债务重组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改善重组效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证监会出台了ST制度,ST企业和*ST企业为避免被暂停和终止上市,进而采取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摘帽"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ST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企业为避免被暂停上市或退市,应当采取内部根本治理措施,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资产重组在我国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新课题。近几年来,中国许多上市公司通过不同模式的资产重组来提升了自己的竞争能力。而ST上市公司因其摆脱退市的迫切性,它的资产重组就更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介绍了ST与资产重组的概念,ST存在的原因,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模式,分析了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股票市场普遍会关注 ST 股重新满足上市交易条件后的表现,其中不乏 ST 股“摘帽”带来的投机机会。 文章以舍得酒业为例,采用事件分析法分析在复星集团并购舍得酒业的影响下舍得“摘帽”前后的短期绩效。  相似文献   

13.
张伟 《致富时代》2016,(4):72-73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财务报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的优化提供科学的财务信息。同时,财务报表分析也能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目的、重要作用和分析方法,然后以建国商贸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例,对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战略管理中持续经济租金产生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战略管理领域中 ,资源选取机制与能力建造机制对于公司短期经济租金的获取作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 ,但对于长期经济租金产生机制的阐释却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分析两种经济租金产生机制的固有缺陷 ,二者在租金持续产生过程中是互补而不是独立的关系 ,只有两种机制的有效融合才是公司获取持续经济租金的源泉 ,而核心能力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负责任管理和动态能力对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已经逐步显现,但理论上对负责任管理与动态能力相互的影响机制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通过对6家中小企业进行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程序与方法对上述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人才负责任管理与动态能力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动态提升过程,二者动态提升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人才的动态能力与负责任管理。提出了负责任管理与动态能力协同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研究结论和理论模型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负责任管理和动态能力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推导,解释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概念、构成、产生机理。在分析现有的动态能力不同视角的定义基础上,结合供应链的特点,定义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并进一步地分析动态能力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周亚来 《江苏商论》2006,(9):155-157
随着跨地区竞争和国际资本的进入,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许多房地产企业认识到企业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产生的、可积累的、可靠的某些独特资源或能力。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市场资本等知识资本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本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知识资本积累及价值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亚麻纺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评价亚麻纺织企业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可靠性,在构建针对亚麻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因果法和复合法三种方法,并充分兼顾了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指标的鉴别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形成企业持续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学习创新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外部协调能力7个要素层。  相似文献   

19.
孙雨涵 《市场周刊》2020,(19):0067-0068
JD公司2015年净利润亏损2.49亿,2016年亏损4.37亿,其作为ST公司,在2017年度实现了1.21亿,成功摘帽。利润增速如此之快,值得怀疑。首先,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入手,其次,根据公司财报从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收益和收入成本这三个盈余手段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此案例,阐述其盈余管理的经营后果。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如何准确度量错误定价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人们更关注在此基础上,错误定价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可操控应计利润作为错误定价的代理变量,运用2000-201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了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及影响途径.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会促进公司投资,但主要作用于高融资约束公司,对低融资约束公司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高估不仅会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股权融资,还会促进其债务融资,进而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进一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研究发现,对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的民营公司,股价高估可以通过放松融资约束的途径促进公司投资;而对国有公司则不存在这种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存在摩擦、公司面临较高融资约束的情况下,股价高估可以通过放松融资约束的途径促进公司投资,改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