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利用政府外债的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政策因素、管理体制、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原因,利用政府外债工作在行业规划、规模结构控制、贷款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政府外债项目资金拖欠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冲击了地方预算执行,形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政府的对外信誉和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今后利用政府外债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短期外债的增长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我国的短期外债不断增加,虽然总体衡量外债风险的指标显现短期外债风险仍然在安全限度内,但其潜在风险不能忽视。在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下,短期外债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容易引发宏观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3.
赵国宁 《理财》2004,(8):12-12
1998年以前,政府外债的管理是多头管理模式,对外经贸部门管理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中央银行管理亚行贷款项目、财政部门管理世行贷款项目。这种管理模式尽管在1998年机构改革后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多头管理集中到财政部门对政府外债的债务、资金和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一些地方外资项目执行时间较长,前期执行的项目现在大多处于还本付息期阶段,原先不同管理主体引入的政府外债完全纳入财政管理有一定难度。从目前河南省外债管理部门来看,都设有相应的外债管理机构,他们的主管部门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政府外债管理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统管机制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何平 《中国外汇》2011,(3):68-69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人民币升值预期增高以及本外币利差的扩大,国际资本对我国的投资热情再度升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债规模一度大幅度下降。但自2009年3月末,外债余额"触底  相似文献   

5.
现行实物形式的外债一般包括贸易融资、外汇租赁和出口信贷等金融行为形式外债也是以货币进行计价,但外债的流入以货物的报关进口为“提款”,外债的偿付一般是以货币形态进行支付,因此其流入、流出形态不同,而且同时具有贸易性和融资性,较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和货币形态外债来说,有其特殊性,相对于货币形态外债的管理而言,更具复杂性。本文拟就外债登记、还本付息方面,对实物形态外债的流入、流出的外汇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外债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海南金融》2002,(10):4-8
本从外债规模、结构以及动态角度对我国外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包括隐性外债、局部外债偿付危机以及外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等,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外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军红 《理财》2004,(3):46-46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政府外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我们对正在还款期和建设期的19个政府外债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看到政府外债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和制约着外债项目的顺利实施,其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海南金融》2008,(10):51-54
跨境资金为实现其逐利目的流向升值预期的新兴经济国家,隐性外债是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隐性外债以各种形式隐匿起来,游离于国家外债管理部门监管之外,但实际上是需要按契约以外国货币支付给境外债权人的债务。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隐性外债存在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加强对隐性外债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隐性外债规模日益扩大,不但削弱了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由于其流动性极强,在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逆转时集中汇出将会加大汇兑压力,因而可能对我国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在当前国际收支形势下,研究如何使隐性外债显性化并促使其有序流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隐性外债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金融研究》2001,(6):18-19
外债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外债借用偿还过程中的时间差,所产生低频债资产的实际价值及债务效益的不确定性损失,本文就北海市在借用外债过程中汇率、利率、项目经营等面临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国的外债特别是中长期外债,一方面能弥补该国资金不足,另一方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但过度的外债,特别是过多的短期外债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导致大量财富外流。目前我国短期外债已经占外债余额的39.8%,比25%的国际安全线高出了14个百分点,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潜在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刘浩 《理财》2001,(5):26-26
外国政府贷款是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政府在双边财政合作的形式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性长期优惠贷款。改革开放后,我国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向外国政府、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或区域性金融机构举措借了大批外债,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城市基础建设、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从我们对我市政府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的确加快了外债调查的结果来看,政府外债项目的确加快了我市的综合发展,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盈利性项目的经济效益不甚理想,政府偿债风险日益增大,在外债的借、用、管、还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债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债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我国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债务国之一。目前我国外债管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比重较高、货币种类集中、隐性外债严重和竞争外债使用效益低下等方面。主要应从健全管理体制、监控外债规模、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增强对外债投资项目的监管和完善外债立法等方面加强外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梁建华 《金融会计》2012,(11):64-68
银行短期外债是银行外汇资金的重要来源,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日前的监管口径偏窄,为套利融资产品迅速膨胀提供了发展空间。为从源头上有效管控银行短期外债资金流入,应建立银行短期外债全口径统计体系和总量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外商投资企业短期外债过快增长,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冲击,短期外债流入监管已成为当前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福建省漳州辖区短期外债流入特点、成因及现行管理政策的弊端。提出规范短期外债展期行为,完善短期外债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中国的外债情况,外债管理的各项指标均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示线,但存在的问题仍不能忽视。针对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的使用效率低下、汇兑损失风险加大等多方面问题提出改善外债管理制度、加强对实物形态外债管理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金融风险主要是由于FDI,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对贸易的影响,致使我国国际收支结构脆弱,经常项目的外汇盈余较少,承担外债的能力不足,再加上隐性外债的存在,FDI利润汇出规模的提高以及未来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压力,我国外资利用引致的金融风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外举债应注意在发挥外债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其对国内资源的代位和挤出效应,做到外债和国内资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本立足工作实践,从可操作层面,探讨了如何抓住当前有利形势,积极推动外债重组,充分利用国内外汇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外资企业外债管理模式的期限划分是无效的。中长期外债发生额是流量,短期外债余额是存量。如果借款人短款长用,实际构成中长期借款,如果借款人借用中长期外债,合同订有分期还款或提前还款,实际上转化为短期外债。同时,注册资本是法律概念,投资总额是一个经济概念,两个概念虽有联系,但不能等同。除非特定项目,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挂钩,投资总额变动应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实践证明,应用投资总额管理外债留有缺口,执行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锡盟地区外债的总体规模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外债在外资流入中占比不高的原因开展了分析,总结了锡盟外债的主要特点、借债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外债在非现场监测、“隐形外债”、人民币外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