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它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邬红珍 《科技和产业》2012,12(1):113-115
近年来,我国央行与其他国家货币互换有了新的发展,这些货币互换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双边货币互换不仅可以消除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而且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投资,促进各国国民经济增长。同时,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量的增加,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苏治  王壮  吴优 《亚太经济》2023,(1):41-50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全球蔓延后,美联储迅速启用美元互换网络,通过央行间大规模货币互换,再次度过流动性困境。通过梳理美元互换网络的形成过程,阐述发展阶段与结构特征,指出历次危机对美元互换网络的“催化”和推动作用。基于此,深入分析美元互换网络对缓解疫情中离岸美元流动性压力的效果。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的美元流动性指标和互换规模数据,使用ARMA-EGARCH模型,发现美元互换网络的大规模使用能有效降低欧洲美元、货币掉期和货币市场渠道的美元融资成本。美元互换网络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加速构建人民币互换网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产业》2009,(4):47-4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央行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和区域合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央行表示,这些举措提升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能力。目前央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他国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  相似文献   

5.
陈迪迪 《中国经贸》2009,(10):147-150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越发明显。本文试从中国近年来频繁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出发,阐述了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并从宏观、微观角度套用相关模型,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和所需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蓝图,还针对国际化后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并在最后给出了整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货币互换作为一种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它同一般的金融衍生工具一样具有“双刃性”,同时也具有放大功能的杠杆作用。我们应在对货币互换这一金融工具的理性认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货币互换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率互换成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在双方互换收益率一定的条件下利率互换的结构,得出利率互换方案并不唯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8年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密集度的影响,并通过PSM-DID方法和证伪检验对模型的稳健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对货币互换政策的金融市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对我国OFDI规模与密集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预期汇率风险是货币互换协议促进我国OFDI的重要影响机制,中介传导而非调节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利率市场的影响机制尚未发挥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一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动国家间金融领域深化合作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货币互换与人民币的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峰 《特区经济》2009,(12):67-69
次贷危机不但重创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还导致持有大量美元的一些国家经济受到拖累。而为了缓解对美元的依赖,不少国家减少所持美元,使用其他货币进行国际支付与结算,而"坚挺"的人民币对它们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机遇,人民币货币互换正是我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一步。我国完全可以利用人民币货币互换率先在中华区①实现人民币的流通,而后再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会议前夕连发三文“备课”G20,其中将IMF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倡议,激起千层浪。与之相呼应,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等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直接用两国货币进行部分贸易结算或跨国投资,撇开了以美元为中介或平衡点的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1.
黄慧  于良 《产权导刊》2009,(8):15-17
早在2001年中国就开始了货币互换。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陆续与各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不仅对缓解贸易融资,稳定区域经济育帮助。长远看,对人民币国际化也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率互换成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在双方互换收益率一定的条件下利率互换的结构,得出利率互换方案并不唯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2008年12月12日中韩两国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为起点,分析推动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所应当采取的策略。作者认为,中韩货币互换是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化,只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才格外引人注目,而且这次货币互换还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极大兴趣。作者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并借鉴国际上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和模式总结,探讨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只能是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2009,(7):16-16
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近日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  相似文献   

15.
《沪港经济》2009,(3):22-25
东亚区域内金融合作正在加强 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央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约定的3年期限(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和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约定规模之内,双方可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推动双边贸易发展。双方还同意探讨将互换货币兑换成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及比例。  相似文献   

16.
总体来看,过去一年中,美联储大刀阔斧,而欧央行畏首畏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放开胆子,仅以所谓的学术推理为依据,动用了若干史无前例的货币工具;欧央行前行长特里谢虽然一直努力,却远谈不上有所作为,根本无法解决欧洲的危机。而今天,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可以如此表述:美联储与欧央行,可能会互换角色。  相似文献   

17.
陈功 《中国报道》2013,(1):94-94
近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捷报频传。2012年12月4日,中韩达成货币互换协议,鼓励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两国本币。韩国企划财政部和韩国央行发表联合声明称,中韩央行于12月开始通过银行向贸易企业贷出人民币和韩元,以用于贸易票据的结算。同日,香港、伦敦两地私营金融机构组成的人民币小组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会议,双方同意继续改善和扩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而首笔涉及人民币的证券回购交易已于12月3日完成。  相似文献   

18.
章旌 《沪港经济》2006,(4):30-31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月24日开始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从而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正式登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而言,利率互换只是起步.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利率期货、利率期权以及信用风险互换、收益互换、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交易也将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19.
利率互换交易探讨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率互换交易作为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3大创新金融业务之一货币互换业务发展而来,虽然其产生历史不长,但由于具有提高资金成本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使资产负债的利率结构一致、降低或规避资金运营中可能出现的的种种风险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的青睐。银行也开始关注甚至参与到这一业务当中。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4,(50):57-57
日前,青岛农商银行成功取得人民银行总行发放的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3000万韩元(约16.9万元人民币)。该笔业务成为了全国首笔地方法人机构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该笔货币互换项下的韩元贷款,由青岛农商银行向其客户青岛都塔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发放,用于进口贸易项下的对韩支付,融资利率2.5%,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3.5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客户的二次汇兑成本,节约了贸易融资成本,是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