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6):165-166
从第三代引资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前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体现在本地采购能力的强弱,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地区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从而形成比较好的和跨国公司的关联效应,那么这个地区就很容易吸收到这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的大批跨国公司纷纷来投资办厂,从而形成某个产品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讨论了关联效应、贸易成本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具体从垂直跨国公司和水平跨国公司两个角度,阐述了FDI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理论,进而用国内外案例进行了分析检验,基本结论是:优惠政策不再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地区的开放度和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关联效应,才是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低层次的地方专业化并不对吸引FDI有利。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集聚区域往往是世界经济中心、母公司及其外国子公司、产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的地区。跨国公司集中区域是以某一城市为主的地区,而不是一个点,其形成是一个过程。近年来,世界跨国公司有集聚上海的趋势。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已成为全球生产基地、采购中心、RD中心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中地区。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将对上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向外国跨国公司学习、合作和竞争中茁壮成长,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总编圈点     
我国加入WTO两年来,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气势如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连上新台阶,引进外资再创新高,外资进入的重点领域已从劳动、资源密集型等成本主导型投资逐步转向IT等先进行业、跨国公司地区研发和营运中心这类战略主导型项目,国际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大陆聚集,蕴藏在中国的各种潜在优势获得空前激发,带动了我国新一轮经济贸易大发展、大飞跃,其规模和质量都是史无前例的。从整体来看,中国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并在某些领域提前兑现了承诺,积极稳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大家族的一名正式成员以来,已经渡过了两个年头时间。两年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气势如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连上新台阶,引进外资再创新高,外资进入的重点领域已从劳动、资源密集型等成本主导型投资逐步转向IT等先进行业、跨国公司地区研发和营运中心这类战略主导型项目,国际投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大陆聚集,蕴藏在中国的各种潜在优势获得空前激发,带动了我国新一轮经济贸易大发展、大飞跃,其规模和质量都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04,(10):27-27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同对其他国家一样,对投资的环境和条件要求很高。如跨国公司对我国苏锡常地区(沿江七市)投资的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金额占到江苏省吸收外资总数的98.8%和98.9%.跨国公司投资该地区,不仅是出于对区位的选择,还看重该地区投资环境的综合优势,如人才优势、物流优势、配套优势等。又如跨国公司在江苏的投资主要向开发区集聚,目前江苏12家开发区吸收外资占到了全省的70%,这更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跨国公司的介入对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从跨国公司的视角分析产业集聚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王德平 《特区经济》2005,(2):131-132
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 由于各国或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发展水平不同,产业主体为追求特定目标(如利润最大化、全球战略等),必然根据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跨国或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回顾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业转移伴随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致经历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产业直接投资、间接投资、服务贸易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等历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FDI和产业集聚的现状,研究了FDI对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市场潜力确实是促成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据此,对京津冀地区如何进一步利用外资来促进地方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产业集聚的发生 ,但仅作为贸易替代的要素流动 ,不足以发生产业集聚。历史和偶然事件对产业区位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而循环累积过程导致产业长时期地锁定在某个地区。预期和自我实现机制可以使得产业集聚中心转移或产生新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