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金融》2013,(10):39-41
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使利率市场化成为近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热议的话题,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给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可能更加复杂和困难。如何提升自身贷款定价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未来的整体经营状况.本文通过对贷款利率市场化实施前海南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实施情况及其影响的调查,以贷款定价问题为核心,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优劣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的必要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成本加成定价是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适用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并尝试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的必要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成本加成定价是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适用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并尝试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本届政府要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涉及经济运行诸多方面的金融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是其中重要一项。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七折下限。自此,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再下一城。改革意在深远简而言之,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借贷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  相似文献   

5.
一月金融     
《金融与市场》2013,(8):80-80
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此次改革内容包括: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相似文献   

6.
张红地 《金融博览》2013,(15):48-49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主要内容有: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自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于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2次不对称降息,改革进程加速,2013年7月20日,除个人住房贷款外,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12月9日,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8.
当前,如何适应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后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冲击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管理机制,提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是中资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过程中存在的利率风险、贷款利率定价原则及主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增武 《金融博览》2013,(16):42-45
2013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货款利率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率市场化这一“永恒话题”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下半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2014年初,赤峰市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均对贷款利率进行了重新定价和调整。总体来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定价总体水平有所上浮。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定价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以邵阳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例,探讨了地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定价模式,分析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现行贷款利率形成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特征,并针对如何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10月29日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反映该项政策出台一年来的政策效应,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组织了一次关于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金融机构和企业影响的专题调查。该调查的范围包括吉林省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和100户企业。  相似文献   

13.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回答了记者提问。问:此次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答:1996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稳步推进。目前,人民银行仅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和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4.
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差别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放宽。继2004年1月1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对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2013,(15):3
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是我国宏观调控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持续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些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主要内容有: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作调整。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取得关键性进展,其影响和意义是深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及时掌握辖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实施情况,近期笔者就利率执行有关情况进行调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辖区内金融机构在执行新的浮动利率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商业银行受到一级法人管理体制和固有的信贷管理模式制约,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仍保持原区间不变,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王锋  李芃 《西安金融》2005,(6):36-37
利率市场化赋予了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定价权,贷款定价能力的高低将更大程度地决定各行、社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竞争地位和效益状况。本文通过对2004年西北五省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情况的分析.针对辖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该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前的基本情况是,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全面放开;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大浮动系数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