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婷 《市场论坛》2009,(11):78-79,77
无锡拥有众多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如今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其发展潜力是很巨大的。文章由文化旅游的发展引入,对无锡文化旅游的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针对其主要的客源市场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说明,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下从不同角度对无锡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我国文化旅游存在文化游产品形态单一、产品体验的主题不够鲜明、体验性纪念品匮乏、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低、过分看重经济增长等突出问题;提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主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多元化原则、真实性原则、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圈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瓶颈",因而在文化旅游理念与模式引导下的旅游业日益承担起成为新增长点的使命。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观念和区域文化同质性的背景,文化旅游的模式可以遵循合理运用地方非物质资源;寻找区域文化的集体回忆和整合现有人文旅游资源,进行提升开发三条原则进行建构;并且寻求区域内部协调,保证其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靖西的壮医药文化颇具旅游开发价值。从其旅游资源来看,靖西位于文化交界地,中药材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初步成型;从旅游价值来看,壮医药文化旅游的推广,具有推动当地园林景观规划、推广健康理念、保护濒危中药植物以及进一步宣传壮医药文化的作用。当前靖西壮医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进入到打造品牌、建立中药城项目、制定挖掘旅游资源计划的阶段,但仍存在知名度不高、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甚完善等问题。因此,靖西壮医药文化旅游要加快发展,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全季旅游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霞  邓婷 《商业时代》2013,(4):124-125
在体验经济大环境下,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成为趋势。本文首先总结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模式,然后根据体验经济相关理论,了解旅游体验内涵和等级,再结合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的原则。最后提出文化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模式,分为体验设计、体验实现和体验管理三个阶段,通过提炼主题,整合资源和要素,全面控制、不断完善,为游客创造独特的、难忘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成功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有多种模式,比如文化创意要素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文化资源如何拓展旅游产品和纪念品——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如何改造传统产业和古老城市——旅游产业提升和城市功能转型模式;文化创意旅游的连锁经营——经营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模式;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模式;文化旅游的资本市场运作模式——投融资模式等等。本文就其中的几大模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钰 《北方经贸》2005,(5):64-66
文章分析了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同时提出开发的四种模式, 最后阐明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统一化战略思想, 强调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与所处城市的建设相统一协调, 并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议历史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参与体验性不强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考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消费需求和结构的变化,结合体验参与式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关于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需求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积淀的乡土情结,而城市人工造景的视觉疲劳也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催化剂。孝文化背景下的体验式乡村旅游立足于给游客提供一种深度文化体验的传统文化之孝文化的感悟,创造出高品位、精需求的文化与环境的盛宴。本文从体验乡村旅游和孝文化入手,通过对孝文化背景下体验式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和对乡村旅游项目的分析,提出孝文化背景下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4):283-284
旅游目的地是靠支柱旅游商品来吸引游客的,文化元素是旅游商品设计的重要因素。河北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旅游商品能够成为提高文化资源产出效果的重要途径。文章借鉴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将其总结为美国弗莱格斯塔夫市为代表的城市节庆模式、云南和顺镇的民营小镇模式,以及云南双廊村、四川绵竹年画村和欧美国乡村步道系统为代表的乡村模式。并提出河北省文化资源的旅游商品深度开发的相关建议,包括"软规划"城市中央文化休闲区;引入民营企业深度开发旅游风情小镇;鼓励格调农庄村、艺术风情村、美食之旅村、特色农业村四类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和建设河北省步道系统示范区。  相似文献   

11.
佘凯旋  江华 《现代商业》2013,(15):195-197
湘西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山水、少数民族风情,还是名人故里和古镇,都展现出独特性;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湘西文化旅游开发不尽如意。只有采取整体开发战略,才能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湘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竟青 《北方经贸》2014,(11):185-186
海洋文化旅游是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度假、科普、教育等需求的海洋旅游产品。广东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开发观念不够创新、产品体系不够完善、服务管理不够到位、专业人才缺失、生态保护不够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重视海洋文化资源挖掘,增强海洋文化开发意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海洋文化政策法规;整合海洋文化资源,规划文化旅游功能区;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塑造核心产品品牌;加强海洋文化教育,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静 《北方经贸》2011,(10):116-120
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上占据独特的优势,也是其吸引跨文化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中国旅游地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着观念陈旧、蛮干、开发决策错误、管理混乱等问题。应明确资源保护方针和管理部门职责.立法保障,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特别是三皇五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开发热点.该类资源具有知名度高、资源内涵丰富、市场竞争激烈、真实性存在争议等特点.本文以北川大禹故里为例,提出了在三皇五帝文化资源开发中,要采取以下产品开发策略:通过确定核心文化价值形成核心产品:强化配置性产品的神圣性和真实性: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支持性产品;通过环境和服务营造文化氛围;建设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康定香巴拉文化乐园建设以其丰富的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旺盛的旅游市场需求,成功地对康定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然而,在对当地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必须尊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采取多种组团开发模式,从而达到政府与企业、保护与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金华有着丰富的非遗旅游资源,虽然近几年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措施上还不够深入有效,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尚需加强。今后,金华市政府在非遗旅游开发方面,应进一步加大非遗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对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应重点关注民间文学类、表演类、工艺美术类、生活知识与技能类、民俗类等非遗旅游开发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金华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体验层次,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促进金华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遗址文化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遗址,将遗址资源的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其核心是通过遗址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推进渤海国遗址文化旅游,应针对目前渤海国遗址现状,创新开发模式,按照核心层(遗址本体型)、过渡层(遗址文化延展型)、外围层(遗址自然生态延展型)三个层次开发,建设遗址公园、宗教寺观、历史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开发一项重要的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联合国以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也是很好的发展路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之一即嵌入式,本文以嵌入式为切入点,通过对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层次分析,找出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此,结合沧州市大运河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沧州市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世界影响力。四川,尤其是川西北地区拥有丰富而深厚的大禹文化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本文分析了四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应高层次谋划,跨区域联合,打造世界级的大禹文化旅游品牌;应突出特色,发挥各地优势,构建大禹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要将大禹文化与当地自然、社会融合,开发出原生态的、活态的旅游产品;通过多种渠道促销大禹文化旅游产品,使四川成为大禹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