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有银行业混业经营试点引发思考,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发展历史,并引入关系网络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对现阶段混业经营的优越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小川 《银行家》2006,(7):10-12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变化的需要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中国在对待金融业分业和混业经营的政策方面发生了转变。2005 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试点”。在此前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加入WTO后,特别是过渡期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强,所面临的金融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国际背景条件下,要求我国金融业需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但在关国次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混业经营体制下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敲响了警钟。本文试从分析国外金融业经营体制演变历程及关国次债危机对混业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入手.阐述了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背景和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次债危机的警示教训,指出我国当前应当采取审慎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骆思 《时代金融》2013,(27):16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种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清楚、正确地认识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的现状,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然性与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面的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对混业经营的定义和优势进行分析;接着对混业经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竞争力作用及已经具备的条件分析;然后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可行性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金融业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本在分析国外和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备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混业经营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混业经营在中国金融业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丽娜 《济南金融》2002,(11):33-34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加强,所面临的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必须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步伐,将混业经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行“金融控股公司”试点,逐步完成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论证了国有商业银行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金融业进行混业经营应具备的条件和进行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入世以后,面对以混业经营为特征的国外金融机构,我国金融业也必然要通过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由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美国花旗集团是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最典型代表,中国的金融机构近年来也开始了混业经营的试点,“中银”、“光大”和“平安”是正在实践中的3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民财富趋于货币化,金融能力日益成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全球混业经营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实行分业经营面临着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双重压力,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我国金融机构如何进行混业经营,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样的混业经营模式以适应当前我国的国情,对我国金融业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以金融控股公司为先导对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选择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它包含了宏观上金融功能的重新配置和微观主体经营策略两个方面,追求的是风险与效率的平衡。为此,寻找一个有效的经营模式,使之能够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增强我国金融主体的竞争力,为发展我国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便显得尤为重要。金融业混业经营应该可以走上试点和探索的道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