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什么中国的国企经营者对权术比对管理更热衷?答案很明确,就是我们大部分身居要位的企业管理者是从行政权力的机制下选拔出来的,因为规则含糊的权力选拔必然会赋予双方太多的权术思想。从文化层面上讲,就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缺乏一种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管理思维,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内在素质的最大制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企业家,就是这样一批时代的精英,然而在他们眩目光环的背后,也有许多困惑与无奈。“松绑放权”呼吁后的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发展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是当年无法比拟的。但企业家真正完全松绑、彻底解放了吗?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寿命短,平均只有6-7年,而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在世界排行榜上,华人在富人排行榜上的位置比企业排行榜上高多了,因为华人企业的形态是他个人的,而不是—个纯企业的形态,这也是企业难以长大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家必须将个人的魅力、资源组织化,即善于运用两类人,一类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一类是不如自己的人,但有好多企业家是不如自己的人看不上,比自己强的人不敢用,这就很危险了。民营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再也不能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了。  相似文献   

4.
基于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家精神模式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他们都承认自己成功的根源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经历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些成长中的企业家们对于认识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全文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对“学习-修身-齐家-治国”的成功企业家精神的模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宗河 《经济世界》1997,(8):55-55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素质。国外对企业家有三条基本要求: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中国的企业家还要再加一条:有社会责任感。历史学家李学勤说:“英国当代的落后,在于企业家轻视知识,美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的力量,也就是知识的力量。 厉以宁教授认为,中国的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又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不充分、不完备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因而要求具有特殊的“耐旱、耐涝、耐盐碱”的品格。这是市场经济充分发达、法律法规比较完备条件下的外国企业家所没有的问题。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中国的企业家特别需要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需要了解历史,以养成一种对社会负有的特别的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与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经济始终在矛盾中不断成长,一方面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另一面是中国企业总是被认为“只依靠低成本竞争,缺乏创新能力”,因而社会各界都不断地对企业家呼吁“要提高创新能力,不能靠低成本竞争和价格战”。企业家似乎也都在讲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实施低成本战略和各行业的价格大战,而在自主技术创新上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本文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表现?为什么更多地选择低成本战略(和价格战)而不是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企业家的行为.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民营企业主,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基因的角度分析了造成中国企业家行为缺憾的因素,主要包括官本位思想、家族意识、王者风范、“窝里斗”陋习等几大中国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基因会造成企业家行为上的缺憾,因此,要摒弃传统文化因素中的不良基因,克服其消极影响,努力营造现代先进文化,孵化优秀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与欧美企业家在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现代化速度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而在自然法则和经济规律方面又大体相同,因此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试论述如下:1.中国是拥有12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不仅出现了如老子、孔子、墨子、荀子、孟子、孙子等等大思想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而且出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如范蠡、白圭等著名企业家,唐代以来更出现了跨欧亚大陆经营的“丝绸之路”,以及钢铁武器等的大量输人欧洲,成为当时最…  相似文献   

9.
怎样组建中国企业家阶层?为什么要提出组建这个阶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构建中国企业家阶层的“理论框架”,提出“两种假说”,并以考据为其依据;第二部分是中国企业家的作用和界定指标;第三部分是“构建对策”,提出一个确保企业家阶层成长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沈超 《时代经贸》2011,(20):232-234
中国员工为什么会缺乏团队精神?中国企业又应该怎样结合中国员工的特点培养其团队精神。本文就将围绕中国员工的团队精神展开,首先通过纠正中国员工对“团队精神”的几个认识误区,给出正确的“团队”和“团队精神”概念;然后分析中国员工缺少团队精神的文化、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最后针对以上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即中国员工囝队精神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观音菩萨单单就选中了唐僧呢?在他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四人中间,就数他最迂腐、最无能,凭什么要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给他做弟子呢?这三位弟子之中,以大弟子孙悟空的本事最大,号称“齐天大圣”,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二弟子猪八戒和三弟子沙和尚也都是天神下凡,能腾云驾雾。他既然有了三位神通广大的弟子,为什么不让他们用神通把他送到西天,而非要徒步跋涉、自讨苦吃呢?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研究企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感悟到“玩企业”实际上是“玩哲学”。尽管大哲学家不一定是大企业家,但大企业家一般都是大哲学家。不过,在大企业家的思维里,对传统哲学上若干重大关系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突破”。实践是理论的最高评判。过去我们总讲理论指导实践,现在倒过来是理论服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首先服从实践,而不是相反。地形变了,地图必须随之改变。这样来应对理论,我们叫做改变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世界华人经济的发展引人注目.这里所说的“(世界)华人经济”包括了中国大陆经济和大陆外华人经济.“大陆外华人经济”包括香港经济、澳门经济、台湾经济、华侨经济、华人经济在内.华人经济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广义的,包括中国大陆经济大陆外华人经济,即中国大陆经济、香港经济、澳门经济、台湾经济、华侨经济、华人经济在内的全体华人的经济.另一种是狭义的,即华侨的第2代、第3代已是海外华人的经济(这部分华人出生在居留国当地,讲当地语言,具有当地的国籍).以下“海外华人(经济)”指狭义的华人(经济).“华人(经济)”指广义的华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分家”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那么为什么会有分家?一个家庭又在什么时候分家?通常的答案是,分家是因为家庭不和、矛盾增多、孩子成家后要求私人生活空间等。这些答案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重新打量这个问题,将是很有趣的,也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家”。  相似文献   

15.
本刊新年策划的主题是:《2006谁能打赢蓝海战略第一仗》,这一策划正好与中大方略企业精英俱乐部主办的中国“国际背景下的运营创新”经济大师大型论坛主题不谍而合。显然,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意识到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大转移的重要性。谁能掌握“蓝海战略”的真正法宝,谁意就会赢得企业最后的胜利。谁就能从优秀迈向卓越。 中大方略企业精英俱乐部、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背景下的运营创新”经济大师大型论坛,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成长与发展型企业,通过与经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来提高个人管理能力和领袖艺术。正如主持人黄泽标所说,论坛的目的力求提升各位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让更多人从经济大师的知识、智慧的交融中学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他们的实战经验中收获成功的经营理验与理论,从而获得自身能力最大的提升…… 那么,2006年,谁能打赢蓝海战略第一仗?让我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4,(23)
少做事、把事做到极致,才是最好的策略 4年半前,小米在中关村创业,那一天,我们十来个人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就开始创业.后来,很多人问我,你们为什么叫“小米科技”?我说,我们就是希望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开始新一轮的创业.还记得我们去工商局注册“小米科技”时,他们问我,你们是不是要做新型农业?我们说是,所以我们就成了小米科技.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主体要素的逐步形成,正在越来越多地孕育和呼唤着真正的企业家活动。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家活动?企业家活动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为了完善和充实企业家的活动内容,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条件?对于这些问题,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本文将试图从事业形体转换这一角度出发,力求在揭示和阐明企业家活动的一般性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偿试。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新智囊》策划的“中国商业理念转型三部曲”之二,上期封面所报道的”狼性文化的终结”是为开篇.如果说“狼性文化”更多反映了中国企业竞争文化的过去和现状,那么“和谐企业”是作为经营理念转型的方向而提出的.而我们在下期封面中将继续推出有关“企业精神及信仰”的系列报道.重点在探讨支撑经营理念转型的动力之源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时下,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后却发现,除少数企业在谋求产品成功营销的同时,使企业文化建设也获得成功之外,确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缺乏来自企业内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有的企业停留在组织文体活动、制作企业文化手册的层面,有的企业甚至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的企业领导人还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负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没有实际意义。在这些企业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较大,内动力明显不足。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0.
赵树冈 《开放时代》2014,(5):94-109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学者再也不用透过台湾、香港,或东南亚华人社会"间接"了解中国,而50年代迄今,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社会文化变迁,更使得中国本身已然成为宝贵的田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方学者在中国这块田野地的研究,几乎都不脱离革命、传统与现代性这彼此牵连的三条主轴。对人类学者而言,当各类媒体如临现场般的呈现大小事件,田野研究和参与观察不再是学科专利,究竟人类学对了解当代中国的意义为何?在目前无论主题、理论、方法与其他相关学科高度重叠的现况下,人类学对于中国研究的独特视野及洞见又何在?本文试图透过近二十年来的西方人类学中国研究指出,革命本身与其当代意义不应也不能被视为禁区,反而是值得反思、持续深化论证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