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和特色。作为蒙古族文化瑰宝中的奇葩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尤显必要及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取得很大进展的同时,其保护途径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机制,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尤其是传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保护,逐渐形成以政府主导,法律保障、国际合作和全员参与为支撑的全方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力”,文化领域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保持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特征,只有传承主体(社群)的实质性参与,才能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只有正确理解保护与开发的内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其焕发生机,璀璨盛开。  相似文献   

5.
《商》2015,(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国际上来说都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而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也亟待加强,尤其是在立法司法方面很是薄弱,仍然有很问题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一一探讨。本文主要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从知识产权归属、所有权问题及保护期限等三个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浅析,以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从远古的草原游牧生活至今,沉积了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教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有许多难度,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传承人的相继辞世,给非物质文化抢救、保护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必须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与措施.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不仅要发挥政府、保护机构、社区民众等不同保护主体的作用,还要有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与措施.根据阿勒泰地区文化馆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我认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有许多传统风俗保留至今,原始古朴,并且也得到普遍认可,尤其是许多传统风俗得到哈萨克斯坦国家的认可,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所在.因此,抢救与保护更加显得重要至极.  相似文献   

7.
《品牌》2015,(10)
文化遗产是长期积累下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历经时代变迁积留下来的文化总和,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中饱含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带有历经时间过滤的历史文化痕迹。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依稀可见百年以前、千年以前的历史、宗教、人为、技艺等信息,它深刻的价值内涵在当代仍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项目实例分析,旨在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先进文化发展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所有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陕西省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弄清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重新发展富平县非物质文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真正实现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华丽 《科技转让集锦》2012,(16):194-195
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智慧、勤劳所创造的伟大结晶,也是中国全民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渗透的产物。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预估的速度走向衰落,潜伏着消亡的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文化保护自觉意识差、制度保障不健全、立法保护不完备、财力支持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韩日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树国民认同感、健全保护机制、保护遗产传承人、重视遗产项目申报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彰显了中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马街书会作为平顶山市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对其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以宝丰县马街书会为例,剖析马街书会的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梳理其文化的资源价值,挖掘可开发元素。通过多方位探索马街书会的发展路径,传承与创新传统曲艺文化,以期对平顶山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贺苇 《致富时代》2010,(4):189-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便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鲍玲莉  彭君 《商》2015,(1):118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知。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意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工作原则,通过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今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延续世界文明的精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今政府机构非常重视的主要工作范畴。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而在如今网络数字技术发达的今天,也需要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组织与时俱进,借助这一新型手段推动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转变。使得其科学、合理、高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从而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曹晓燕 《消费导刊》2012,(9):154-155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我们可概述为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并通常被认为与特定的民族和区域有密切关联,并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地演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凝聚民族认同、维系地方风俗、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我国优良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历经五千多年发展所留存的非物质瑰宝。而要想更为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借助《商标法》来参与构建完善的保护模式,以期形成立体化的保护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纳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鉴于此,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法》保护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关注、被挖掘,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开始逐渐发生了转变。结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将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起来,形成“非遗+旅游”的新业态。非物质化遗产俨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味良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梁明珠  杨剑 《商业研究》2012,(1):168-171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为研究案例,分析沙湾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讨了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保护和传承人保护,社区参与及多元化保护方式,旨在促进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段德强 《商》2012,(9):77-77
本文首先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特点和在保护和开发中的难点,继之引出了作为我国首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蜀锦,并用SWOT方法分析了蜀锦当下的现状。随即,针对其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蜀锦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此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参考,并树立起对未来保护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