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不力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金融创新产品特征角度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进行了理论创新探索,对金融创新产品特征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探讨了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金融创新产品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近几年,大量金融创新产品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丰富了金融市场,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应鼓励金融创新的产生.然而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产生,在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时需清醒认识金融创新潜在的风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防范这些风险发生.文章认为可以从完善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创新主体、加强预防金融创新风险的国际合作等方面防范金融风险,使我国金融体系高效、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地应用到金融领域,金融创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网络化、电子化、虚拟化、全球化以及衍生化的特征和趋势。由于金融创新本身所具备的收益与风险二重性的特征,这些趋势和特征在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风险。文中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电子金融的双层监控机制,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从而规避金融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创新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基本上都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和风波。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金融创新风险使人们不得不反思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筑安全、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组织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进而提高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增强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保定市金融业在"金融创新"的理念影响下,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模式和创新,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安全风险意识、完善信用体系,推动保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晓意 《企业导报》2012,(16):36-37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决定了对于金融业的要求和控制有更高的管制和关注,对于金融创新要不断的响应和鼓励,同时也要积极的配合创新机制的落实,在另一方面还要规避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创新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重要手段,但是对创新的实施和其带来的可能性副作用应当给予监管和重视,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和金融创新的方式以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协调的机制研究,致力于打造低风险、高收益的金融效益。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4,(12):155-15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力,科技创新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回报,还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存在一定风险,同时,科技创新要转化现实的生产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资本具有天生的逐利性,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收益,金融资本在权衡收益风险之后,常常和科技创新的企业形成某种形式的结合,从而形成了科技金融。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的角度从数理上分析、讨论和检验了科技金融的有关模式。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科技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金融市场深度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金融创新行为已逐渐成为现代金融业的热点议题。在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逐利机会的同时,金融创新行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文章针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形成的原因、类型等,提出了五种控制金融创新下商业银行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的破坏性创新冲击着银行、券商和保险等金融行业,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备受国际瞩目。但它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在实现高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行业的特殊风险,如法律风险、信息泄露风险、信用风险和支付风险。又因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影响财务业绩,为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大浪潮,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高效管理公司,做到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次贷链条形成的进程入手,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认为金融创新分散、转嫁了风险,但它也滋生了新的风险,金融创新的滥用破坏了金融资源。因此,我国的金融改革应该注重基础金融产品的制度完善,我国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应当是稳妥而渐进式的。  相似文献   

11.
论区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济一体化加剧了金融领域的竞争。金融创新已成为促进金融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立足点。但金融创新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风险。本文分析了区域金融创新和区域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激发了金融创新,而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又可能从多方面造成区域内的金融风险。因此,在经济区域内实施风险控制,以降低区域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不力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产品是金融机构利润增长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是金融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主要必经途径。但金融创新产品在带来利润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如何从金融创新产品的特征角度对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理论进行探索分析,并探讨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深化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金融逐渐成为现代物流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金融作为一个创新的增值业务,不仅为银行和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和利润,而且增强了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给物流产业带来了多样化效益,而且也增加了新的风险。因此,为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物流金融进行风险研究是很必要的。一物流金融  相似文献   

14.
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创新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基本上都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  相似文献   

15.
于倩 《企业导报》2011,(15):162
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金融创新、金融创新风险的相关研究和基础理论进行论述,然后对金融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发挥金融创新的正面效应、规避金融创新风险两方面出发,提出金融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业非常迅速,为了和国内外的金融环境相适应,满足人们多元的金融产品需求,需要创新金融产品以及相关的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创新金融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的风险,为了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研究金融风险管理。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当前创新金融行业的特点,对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管理金融风险的策略,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金融创新业务,这些创新业务为金融行业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加大了金融风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金融业务过度创新。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既能享受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繁荣,又能防范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金融审计监管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业务创新及其风险的内容和特征,并提出了审计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的优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科技金融的内涵、模式、特点、运行等。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应该根据发布的金融政策,在整理河南省的科技金融产品供给情况的基础上,从科技信贷服务的顶层设计、风险投资与孵化平台、"投贷联盟"业务创新模式、风险资本退出机制、融资风险的政府分担机制等方面探讨河南省科技金融的供需对接。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探讨了金融科技创新对传统投融资风险管控模式的冲击和变革。通过对金融科技创新在风险识别、监测与预警、防控与管理以及定价与转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揭示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风险管控模式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在提升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实时性和全面性、改善风险防控与管理的灵活性和智能化,以及优化风险定价与转移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的发生,引起了各方对金融创新的反思以及对监管机构的批评,在作者看来,目前只是缺少对金融创新产品的预分析框架,导致人们对新产品的认识不足,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引入工程学上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工具,来分析金融创新产品所具有的潜在风险,进而为管理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