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韩国处于相同的东亚传统文化群,然而中国与韩国通过各自的现代化进程形成各自独特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特点,企业领域也是如此,因此两国企业之间既有共同点,亦存在差异。例如,韩国属于集体主义,而中国则主要为权位主义;相比于制度而言,中韩两国企业更重视人际关系,且受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从比较经营学的角度来看,中韩两国企业之间的异同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研究以中韩两国家用电器企业为代表,通过海尔与LG电子两家企业的案例分析,对两家企业的核心成长战略的异同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宫尽岗 《企业研究》2012,(12):26-27
中韩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总额不断攀升。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和身为影响韩国社会深远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山东省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相较其他省份尤为突出。由于一国的经济和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所在国的文化影响,本篇在介绍叙述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及其产品概况和特色的同时,结合韩国的本土文化环境特点,将产品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历史一样悠久。同属于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不同,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中日两国的食材、烹饪方法、用餐工具和饮食礼仪等方面的对比,体现出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韩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因此惯用语中也就蕴含了中韩两国相似的文化特征.又因不同国家社会文化习惯的不尽相同而存在差异.本文以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中韩与"眼"有关的惯用语,探究惯用语中韩翻译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经济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由于中韩两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环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科技水平有一定的互补性,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两国的共同利益愈来愈明显,对金融协作的要求也愈来愈强烈。中韩的金融协作可以为东北亚金融协作提供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到整个东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合作在近十几年里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比较晚,一直到1992年两国才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建交12年来,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的年增长率高达27%,2005年中韩贸易额将超过一千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韩国也已经成为中国第三位的投资国,双方经济合作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随着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中韩两国产业链发展日趋紧密,韩国的制造业和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的制造业互相渗透,紧密结合。韩国的著名企业在中国的制造业务和销售业务发展十分快速,三星在中国的销售额在2004年…  相似文献   

7.
吴航 《现代企业》2007,(2):43-44
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趋势。中韩两国同处东北亚地区,加强经济合作对双方有着重要意义。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对象国。在投资方面,主要是中国利用韩国投资,同时中国向韩国的投资也开始活跃。韩国更于2004年起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在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中韩之间也出现了贸易逆差攀升、贸易纠纷加剧等经济摩擦问题。提升中韩经济合作水平,需要两国抓住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机遇,及时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8.
中韩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礼仪风俗、日常生活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相似而又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笔者从中韩礼俗文化角度对中韩文化交流史略作探讨,总结了中韩礼俗文化的源流同异,并希望以此为交流的基础和发展的根基,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韩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礼仪风俗、日常生活等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相似而又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笔者从中韩礼俗文化角度对中韩文化交流史略作探讨,总结了中韩礼俗文化的源流同异,并希望以此为交流的基础和发展的根基,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东亚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和日本两国地缘相近,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两国的文化脉络相互交融,生活习惯相互借鉴,尽管在近代历史中中日国家矛盾集中爆发,但两国的历史纠葛相互影响是不可否定的.尤其是在饮食文化方面,在历史中,中国在文化等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饮食文化上同样深刻影响着这个邻国,本文试着从近现代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探寻中国饮食文化要素的身影,浅析中国对日本饮食文化的些许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物流技术》2006,(1):108-108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合作在近十几年里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比较晚,一直到1992年两国才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建交12年来,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的年增长率高达27%,2005年中韩贸易额将超过一千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国,  相似文献   

12.
<正>2007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包括"感知中国"活动和"动感韩国"活动)。中韩经贸合作扩大与深化的印迹,已经深深刻在两国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的许多角落。2007年两国人员往来接近500万人次。韩国在120所大学里开设了中文课,韩国在中国的留学生已经达3.5万人。短短的15年,两国关系从广度和深度都取得了迅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兑植 《经济界》2005,(2):88-91
希望走向世界的企业绝对不可忽视的市场就是"中国"。 对韩国来说,无论距离、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中国都是与自己非常接近的国家,而且中国是韩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韩国法律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在华投资的韩商在面对中韩两国冲突的法律文化时,韩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投资方式、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深深受到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文强 《企业活力》1993,(12):26-27
<正> 14年前,中国和韩国开始间接贸易,去年两国建交后,双方经贸交往活动更加活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但中韩经贸关系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排除的障碍。最近,韩国驻华公使赵商勋先生赴烟台参加’93中韩经济贸易技术洽淡会,对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从1988年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两国地域相邻、历史和文化相似,但在投资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韩国企业自身的,有中国政府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有经营方面的,也有语言方面的,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紧张的韩国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6,(21):52-53
9月19日,平泽,双龙工厂。我们一行三人在工厂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吃饭,餐馆里的柱子上挂有一篇用中韩两种文字写成的古文。大意是,鼓励韩国人使用自己国家的文字、语言,脱离使用汉字的习惯,并说语言是民族的立足之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韩两国历史的渊源,这种渊源能让每一个踏上韩国的中国人感到一种友好的氛围。正是这种友好,让我们比较唐突但并不困难地在短短9天中见到了韩国企业界、经济  相似文献   

18.
海外资讯     
, 《人力资源》2012,(12):95
中韩将互免派遣员工保险缴费义务中韩两国近日在京签署中韩《社会保险协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和驻华韩国大使李揆亨出席了签署仪式。中韩两国决定在今后的13年内互免派遣劳动员工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缴费义务。据悉,中韩《社会保险协定》在通过韩国国会批准后,将在两国同时生效。(人民网)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8月中韩建交后,中韩经济关系发展较快.目前两国贸易以官方贸易为主,1992年贸易额为64亿美元,1993年达9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由韩国出口的产品有汽车、钢铁、化工、电子产品;由中国出口的产品有石油、煤炭等地下资源、农产品及原材料等.两国建交后,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见好,1988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仅两项,而1993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2007,(8):63-63
为加强中韩两国产业界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韩国标准协会将于9月“中国质量月”期问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韩国标准协会质量创新论坛”(KSA QI(Quality Innovation)Conference)届时会有KSA的资深专家向中国产业界的专业讲师/咨询师及驻中韩资企业工作人员等进行六西格玛、TPM等方面的专业讲座,讲授韩国国内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