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辨析为改革提供思路和抓手。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系统观建立了\"价值-体制-产权-利用\"的递进式分析框架,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产权改革面临6类主要问题,包括产权不完整的持续性、委托代理问题、整体性治理不足、行政管理的路径依赖、市场机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观未普及;同时,从价值目标、体制机制影响、绩效评价闭环三个维度为产权制度改革理念提供了理论阐释。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建构二维产权制度体系、建立新型委托代理关系、推动管制赋权、优化市场与政府关系,以及促进自然资源利用可持续转型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从统一确权登记、生态空间系统修复、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总结辽宁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创新,指出改革中面临的产权主体权责不明确、资产价值实现不均衡等挑战,进而从明确资产产权主体、优化要素市场配置、完善收益分配管理、保障规划管理储备、配套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考核评估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梳理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从发文趋势看,国外研究相对成熟且为国内研究奠定了基础;(2)从研究热点看,国内研究前沿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国外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应用研究,且国内侧重理论研究,国外多为实务研究;(3)从高频关键词聚类看,国内外分别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理论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产权结构及其理论与公共产权资源管理”等视角呈现聚焦主题。研究结论:有关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研究,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框架,且研究内容、研究前沿与研究主题等差异较大,未来可加强产权制度的国际合作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拓展国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创新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界定自然资源资产规划理论内涵,明确规划定位、层级和分类,剖析规划引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理顺规划编制逻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实践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规划即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以资产配置高效化、综合利益最大化、所有者收益最优化为根本目标,由不同履职主体对权责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的目标、方向以及空间时序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规划定位为国家发展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以及资产规划、专题规划和配置单元规划三类。(2)资产整备、资产配置和资产经营是规划关键策略和抓手,通过规划实施,可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交易化、产品服务资金化,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存在价值—使用价值—要素价值—交换价值”演化。(3)资产规划编制实践要以“整体管护、整体配置、权责利统一”为根本原则,按照“目标导向+分区调控+策略牵引+协同落实”的逻辑开展。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规划是引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明晰权利—高质供给—市场配置—价值显化—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系统监督”全链条管理的关键,从资产价值实现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做补充,是推进“两统一”协同的重要桥梁,需尽快完善规划体系,深化技术规范研究,统筹开展各层级规划试编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逻辑与改革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诠释不清、改革导向不明、自然资源的资产属性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本文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分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理论逻辑,明确未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新时代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当基于\"权利—价值—经营—管理\"的理论逻辑体系框架,其中自然资源资产权利应当包含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等对象内涵,以完整、明晰和稳定作为权利实现要求;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显化应当基于生态、经济等价值的全面认知,针对不同资产类型分类采用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完善市场培育、价值调节和公平分配机制;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既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规避可能风险,又要实现高品质利用,因而应当以底量保安全,以存量、数量、质量、差量和流量保协同,优化完善编制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则应当打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割裂的现状,实现系统统一管理并建立全平台、全过程、全资源和全空间的综合监督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应以\"三维立体多权化\"、\"生态价值具象化\"、\"安全品质六量化\"和\"系统监管综合化\"为改革导向,以期全面推进未来多维、绿色、高效、安全、品质、有序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式的切实实现。  相似文献   

6.
产权是否明确与是否有用是决定自然资源具有价格的两个因素,有用性与稀缺性的程度影响自然资源价格的高低,是否具有价格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的划分边界。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估算在主体、目的、内容、单元、方法等方面都不同,却又彼此相互联系,评估是核算与估算的基础,核算与估算的部分内容一致。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估算需要在统一自然资源资产价格内涵基础上,根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价格现状,分别按照自上而下、逐级确定和自下而上、逐级统筹的路径,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价格体系,与对应实物量相乘后得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量即总价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要求出台,审计工作扩展到自然资源体系,相关的离任审计也被纳入正常审计工作当中。我国实施该政策时间较短,很多流程、内容、机制都处于完善阶段。从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概念界定入手,明确自然资源审计要素、流程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提升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资源清单编制是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的核心任务,有助于建立健全所有权管理体系,维护所有者权益。文章基于现行法律法规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在明晰自然资源清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基本原则、确定资产类型、细化清单范围、理清职责内容、整合资源清单权利体系”的自然资源清单编制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资源类型、清单范围、代表行使主体与职责、代理行使主体与职责”等清单内容,并提出强化资源清单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人与自然关系辨析为出发点,探究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理论认识及实现方式。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自然的规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区分人类视角与自然视角;(2)生态文明建设需正确审视人与自然关系,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认识,以遵循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为前提,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其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发挥为基础,应防止自然资源资产及其生态产品的过度资本化;(3)基于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理论认识与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应以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为赔偿范围,同时考虑人类目标与自然规律,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市场交易与评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为损害赔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在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人类的认识与行为是有限的,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资源的客观规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需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全面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10.
编制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助于及时准确掌握海洋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以及增减变动情况,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对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海洋资源产权制度,加快海洋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了海洋自然资源资产分类、核算与计量、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成果,提出应结合现实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上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剖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与运行机制,为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路径指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通过资源产权明晰、产权市场化配置、资源资产经营,推动“资源—资产—资本—生态产品”的形态转变,最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2)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典型案例有“生态修复+权益打包出让”“生态银行+资源整合”“生态管养+土地供应”等,不同案例在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和适用条件等方面各有差异;(3)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的三个阶段依次通过夯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基础、强化产权交易市场化运作以及生态与产业“两化”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运行机制。研究结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尚处于探索阶段,需通过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基础理论研究、深化落实产权制度改革以及构建畅通的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公共管理视角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解释试点缘由、任务逻辑、面临挑战和对策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到委托代理机制的解释和评价中。研究结果:(1)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属于公有制的具体行权模式,是回应公有制产权为什么有效、如何做好整体性治理、区分“运动员”和“裁判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类重要议题的举措;(2)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由资产核算、资源清单、行权制度、考核评价4项核心要素,以及法治、空间规划、体制机制和行政监管4项外部要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性试点任务;(3)为应对技术、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试点采取了稳妥推进原则,为试点实践明确了原则和参考。研究结论:为提升试点绩效,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建立资产清查核算的国家统一标准、所有者权益工作共识、整体性治理转型、多样性行权模式、行权主体责任考评和监管机制5个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立足委托代理机制新语境,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体系,明确所有权行权方式,为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从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特征出发,建立“功能—结构”因果关系框架,分析所有权权利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和关键路径。研究结果:(1)“家底清晰,权属明确” “市场完善,配置高效” “综合治理,绿色发展” “权益保障,全民共享”是所有权的基础、核心、关键和主导功能定位;(2)统一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统一资产规划与处置配置、统一保护与资产合理利用、统一资产管护与收益分配、统一损害发现与核实追偿、统一监督考评与资产报告为所有权的六大权益结构;(3)构建了包括管理权、使用权、保护权和监督权的所有权权利体系;(4)通过纵向“直接行使/委托代理行使”和横向“统一行使、分类管理、统一指导”明确央地政府间、地方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间的行权关系与权责边界。研究结论:构建内容明确、权责对等、保护到位、监督有效的所有权权利体系是完善产权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着力应对新时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自然资源的配置方式仍停留在公共产权阶段,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配置方式的现状,提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s typically hypothesized to boost investment through investment demand and credit supply effects. Yet when the credit supply effect is muted, property rights reform would be expected to induce liquidity-constrained farms to reduce investment in movable capital even as they increase investment in attached capital. This expectation is corroborated by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panel data from Paraguay. While all farmers experience a positive investment demand effect, liquidity-constrained producers correspondingly reduce their demand for movable capital. Given an estimated pattern of wealth-biased liquidity constraints, property rights reform will get institutions "right" for only wealthier producer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that precolonial institutions play in relation to postcolonial natural resource ownership contests. Papua New Guinea provides a unique case study, as it is recorded as having the most decentralized precoloni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any postcolonial state. After an examination of its precolonial institutions, colonial land policy and three case stud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persistent highly decentralized customary political units, coupled with customary notions of inalienability of land and overlaid with a state property rights regime, lead to resource contests. It is concluded that resource ownership contests can have serious adverse consequence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at they are not easily overcome.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消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森林资源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多个国家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森林资源的消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繁荣的结论,为柯布-道格拉斯模型添加了自然资本N这一变量。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沿用这一思路,在增长理论模型中添加自然资本变量,对1980—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森林资源消耗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有很大贡献,并对此结论进行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目前石油天然气企业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准则对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经营业绩和会计核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三个范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土地经济学中,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资本三个词被频繁使用,究竟这易替代、易混用的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转化的呢?现从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概念出发,分别探讨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和土地资本的内涵,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出三者之间的联系,最后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