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灾害来源于天",意思是指天气是多变的,而造成天气变化的不少因素是人们难以预测和防御的,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农业周期内,有灾是绝对的,而灾害的轻重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灾害来源于天",意思是指天气是多变的,而造成天气变化的不少因素是人们难以预测和防御的,灾害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农业周期内,有灾是绝对的,而灾害的轻重是相对的。一、气象性灾害的种类就全国来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水涝、风灾、寒潮、霜冻和  相似文献   

3.
郭丹 《民营科技》2013,(11):9-9
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象不断的变化,生态环境正急剧的变坏。生态环境的变坏使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数不断的增加。给农业的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就是大气因子直接在受害体上发生的作用,而产生的灾害。这些灾害的表现形式有可能对受害体危害很小,也有可能危害很大,这些灾害的特征有干旱、洪涝、冰雹、台风等等许多的特点,那么在预防这些灾害性天气时,应该怎样做呢?现将会对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特点,以及如何防治灾害性天气进行综合的阐述,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良好的对灾害性天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科技》2011,(2):84-85
接近岁末,欧洲多个国家接连遭遇强降雪和低温天气,导致机场瘫痪,铁路中断,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似乎意味着2010年已“名正言顺”的成了人们眼中的“灾害年”。按照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2010年是地球朝人类发起反击的一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强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至少夺去了25万人的生命——是数十年来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黄伟 《科技与企业》2013,(22):374-374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快,尤其是在城市中,到处可以看见电力系统的影子,电力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灾害天气等问题层出不穷,在电力系统中,灾害性天气给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比如说,雷雨天气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就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防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110KV的输电线路入手,分析线路避雷器在其防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在经受了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沈阳市近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扬沙天气)、持续高温干旱、暴雨成灾等恶劣天气变化和城市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噪声扰民等灾害后,人们终于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忽视环保,践踏绿地,滥伐树木,必然会引起空气和水质  相似文献   

7.
夏去秋来,常常是清晨醒来,窗外薄雾蒙蒙,这样充满“诗意”的天气,却被气象专家列为“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老人应避免秋季雾天出门晨练。  相似文献   

8.
大型桥梁的应急资源是在应对包括天气灾害,交通事故等应急事件时,桥梁管理机构可以动用的资源。目前我国沿海特大型桥梁数量逐渐增多,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点,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对桥梁在灾害天气条件下的运营带来了挑战,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特别情况,对大型桥梁的应急救援资源进行分析,建立应急资源储备的指标体系和其合适的权重计算方法,提升大型桥梁灾害天气应急资源储备管理能力,对大桥的应急救援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春连 《活力》2013,(6):43-43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近些年气候变暖灾害性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防止林木雨雪灾害、病虫及森林火灾等灾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气象预报是人们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依据,气象预报的准确程度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冰雪、雷电、大雾及暴雨等恶劣天气对气象测报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探究恶劣天气下气象测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恶劣天气下常见的气象测报问题及处理办法,并总结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有效提高观测质量,保证地面气象测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沙尘暴天气在我国日渐严重化,这也直接威胁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环境当中.当前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环境问题就是风沙灾害,日趋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它这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平衡以及社会环境,而且还会严重困扰到部分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方式,已经迫在眉睫,达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我们要针对部分沙源地区的沙漠化现状和成因,以及风沙灾害的发展趋势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在出现风沙灾害的地区做到及时的防治,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年初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降温幅度和降水强度之大,覆盖地域之广,历史罕见。而今,风雪过后,天气转暖,大自然的冰雪日渐融化。而去年年末楼市也随之入冬,那么楼市的春天还远吗?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伊始,华北地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之后东北和长三角地区更是遭受前所未见的雾霾困扰。面对恶劣天气,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减霾”路线图,将“治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对雾霾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对策已有许多探讨。我认为,应针对大气污染源类别、大气污染物防治法规、“减霾”的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灾害与人类的关系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灾害困扰着人类,人类至今还难以摆脱灾害。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但灾害始终困扰着人类。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入为原因或二者兼而有之的原因给人们造成的祸害。自然力是千变万化的,如果自然力的变化没有给人类造成祸害,它就不能称之为灾害,所以灾害是一种自然给社会带来的祸害。人类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灾害,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来归类,可把灾害系统分成五大类,即:(1)洪水灾害;(2)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土地沙化等);(3)…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上班一族习惯了早上上班前,查看手机里定制的天气信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休闲需求的扩大,对出行天气的关注不再限于国内,更要掌握大洋彼岸的城市温度;2008的春节,南方一场50年难遇的冰雪灾害,给许多不了解天气情况,却归心似箭的人们平添了不少麻  相似文献   

16.
曹志锋 《民营科技》2012,(12):186-186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必然选择.但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给世界和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3%至6%,而气象灾害引发的生命、环境、社会、人文、经济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17.
姚岚 《物流时代》2008,(3):22-25
自1月中旬以来,中国部分省市出现持续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在长期的暖冬担忧中遭遇了暴雪、冰冻的侵袭,南国迎接瑞雪的惊喜,很快就转变为面对大范围灾害的无策。由于电力设施的毁损引发了生产、运输、民众生活等一系列的连锁困局。面对困难,国家相关部门主动应对,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抗击灾害天气带来的影响。本次抗灾过程中,水运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桂芳 《活力》2012,(10):226-226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一、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土地退化不仅使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承载力下降,而且对土地利用退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西北、华北地区,仅2000年春季连续发生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均波及北京,该恶劣天气范围广,强度大,为近50年所罕见。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1亿元。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上班一族习惯了早上上班前,查看手机里定制的天气信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休闲需求的扩大,对出行天气的关注不再限于国内,更要掌握大洋彼岸的城市温度;2008的春节,南方一场50年难遇的冰雪灾害,给许多不了解天气情况,却归心似箭的人们平添了不少麻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既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事实提醒人们,应对罕见的冰雪灾害,构建质监技术屏障将可以成为更强大的保护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