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谦 《新财富》2014,(10):20-21
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纽交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是否会再次掀起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高发行价、巨额融资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概股在国外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孙冰 《华商》2013,(11):48-49
阿里巴巴究竟在哪里上市?美国、港交所还是回归A股?这个疑云一直被市场揣摩。而马云并不在乎阿里巴巴究竟在哪里上市,他在乎的是“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阿里巴巴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而能够传承这种”文化”的就是阿里的合伙人。这就意味着,阿里的上市其实质是一场意在捍卫公司管理权的融资游戏。  相似文献   

3.
王新锐 《创业家》2014,(10):133-133
正何以在美上市?VIE结构是否存在法律风险?阿里合伙人制度会流行起来吗?阿里巴巴(下称阿里)为何不在国内A股上市,而是千里迢迢奔赴美国,很多人会有此问。从阿里高管回应及法律角度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1.国际化。阿里希望成为国际化公司,让全世界投资者  相似文献   

4.
正阿里巴巴以同股不同权方式于美国东岸时间2014年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阿里巴巴在赴美上市之前,曾经尝试申请香港上市,但最终告吹。最主要的原因是包括香港联交所在内的香港监管机构坚持同股同权理念。那到底同股不同权对公司而言存在哪些风险呢?本文旨在梳理以往学术界对同股不同权影响的研究,希望借此推动市场对同股不同权的讨论。一、基本概念平等对待股东,作为保障投资者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相似文献   

5.
2007年阿里巴巴问鼎香港新股王,成为中国融资额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也仅次于Google。2007年国际市场的收入比重更是高达2/3,国际化梦想已成现实2007年,马云和他的商业帝国令世人瞩目。8月,推出线上广告交易平台阿里妈妈;11月,阿里巴巴香港上市,问鼎香港新股王,总市值达到682亿港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为600万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交易的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跨境交叉上市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和金融研究的一大主题。本文针对H股企业回归A股交叉上市对原上市地股价影响的考察发现:H股公司在A股市场招股之前通常有一个较大的涨幅,累计超额收益在招股日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这一结果虽然与国际市场交叉上市有着相似的股价反应,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不同的预期。H股投资者之所以对公司回归A股前抱有如此乐观的预期,关键之处并非源于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而主要是源于H股回归A股意味着高溢价发行将为公司带来更加廉价的资本,以及由此将使其所持股票的权益资产快速增加的预期,但这种回归A股高发行溢价的背后,付出的却是内地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净资产被稀释的代价,因此对国内投资者的保护应该成为交叉上市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9月19日,马云的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从开始路演至正式挂牌交易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被各路媒体吐槽:过度强调历史财务标准、上市门槛高……似乎A股市场没有留住阿里巴巴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一宗罪”。客观讲,短期内,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许难以做出革命性改变,即便是注册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在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三板已成为那些急于上市的创新型企业的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进行估值是对企业发行新股进行定价的重要参考。而反过来,运用合理的估值方法对企业估值之后,又可以反过来评估该企业的股价是否偏离其合理价值。这对于评估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理性程度,是一个重要标准。继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等中概股掀起回归A股的热潮以来,三六零也借此东风,加入到回归A股的队列中。采用收益法对三六零公司进行估值,预测三六零公司在未来存续期内的收益流,并且进一步了分析当下三六零公司在A股的股价表现。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通过CDR方式回归A股之际,通过分析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上市的过程,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浙商》2007,(18):24-24
浙商新闻不断。浙商企业上海复星集团在香港整体上市的轰动新闻刚刚过去,阿里巴巴又登陆香港证券交易所,并一举创下超过1500多亿的市值,成为全球仅次于Google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一个为传统制造企业,一个为新兴的网络公司,同样在香港市场掀起巨浪,实为天下浙商之骄傲。  相似文献   

10.
双重上市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行为。我国企业双重上市的公司中,最多的是在内地A股和香港H股两地上市,而目前内地、香港双重上市又并存着"先H后A"、"A+H同时"和"先A后H"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静琼 《大经贸》2007,(5):72-73
高调IPO平息争议,中信银行亮丽登场 作为继中国工商银行后第二家以“A+H”模式同步发行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中信银行IPO无疑是4月的全球财经盛宴。此次中信银行发行不超过23.02亿股A股,发行48.85亿股H股,两地IPO规模将达到约59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亚太区最大规模IPO。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15日及16日,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相继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这是国内首家以A+H方式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并成为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保险第四股。新华保险本次确定H股及A股的发行价格分别为28.50港元/股和23.25元/股。此次新华保险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3.58亿  相似文献   

13.
《成功营销》2014,(10):21-21
正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于北京时间9月19日(周五)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以92.7美元开盘,以93.89美元收盘,上市首日较68美元发行价大涨38.07%,成为中国第三大市值公司,马云也跻身中国首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社交网络上路演宣传片、路演PPT,甚至包括马云童年的照片都在微博、微信上疯狂传播,也足以见得阿里巴巴这个品牌和马云个人的影响力之高。  相似文献   

14.
阿里巴巴于美国时间9月19日23:53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开盘价报92.7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63%。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报93.89美元,较发行价涨幅达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并一举超越Facebook成为仅此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相似文献   

15.
阿里巴巴以同股不同权方式于美国东岸时间2014年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阿里巴巴在赴美上市之前,曾经尝试申请香港上市,但最终告吹。最主要的原因是包括香港联交所在内的香港监管机构坚持f司股同权理念。那到底同股不同权对公司而言存在哪些风险呢?本文旨在梳理以往学术界对同股不同权影响的研究,希望借此推动市场对同股不同权的讨论。一、基本概念平等对待股东,作为保障投资者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为香港联交所的主板《上市规则》所采用。根据这一原则,赴港上市公司的股东在持有股份相同的情况下,投票权力也应该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同股同权”概念,也称“一股一票”。  相似文献   

16.
《新财富》2010,(3):78-79
为保证中国建筑A股顺利上市,中建总公司暂停了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回归A股的进程,并在2009年房地产业强劲复苏的背景下,以公司未来在该领域的扩张为推销重点,全力打造地产蓝筹形象,从而实现了51.29倍的发行市盈率,并成为A股第一个从网上向网下回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很多好公司跑到境外去上市,不让境内的投资者分享成长的果实?现在创业板估值那么高,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公司去境外上市呢?被人为隔绝的境内外资本市场,最后会形成怎样的格局?曾经,好公司达不到A股上市标准很多中国投资者经常抱怨,为什么像腾讯、百度、新浪这样的"好公司",都不在A股上市,而是跑到美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去了。最初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在A股根本上不了市。上不了市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1.财务指标达不到A股的上市标准,只好去美国上市。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疑问。百度2003年才宣布赢利,至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监管部门对分拆上市的态度由严格逐渐转为鼓励,这一系列信号促使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分拆上市兴起了热潮。生益科技成为了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第一家公司。该行为背后的动因和效果等均值得关注。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得出生益科技此次的分拆行为对公司财务和治理效率的提升确有帮助,为自身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未来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涉及分拆上市提供了正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另类私有化     
《新财富》2006,(6):64-64
中石油、中石化对7家A股和2家H股公司发动的私有化,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旗下资源而最终整体上市。基于这种目的的私有化,在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的众多案例中,可以说相当另类。  相似文献   

20.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8,(4):103-103
科大创新(600551)是以中国科技大学校办改制企业名义于2002年9月上市的.属于小盘股.总股本仅7500万股、股改前流通A股仅2500万股。上市之后即不平静。2003年10月股价突然6个跌停,估计为炒作机构资金链断裂所导致;2004年爆出一系列丑闻;财务造假、虚假上市、委托理财无法收回、高管侵吞资金.公司巨亏……公司运营管理可谓极不规范,暴露了校办企业在这方面的普遍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