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农牧)厅(局): 为了加强畜牧业区划工作,我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畜牧业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现将会议纪要及县级畜牧业区划工作细则(修订草案)、省级畜牧业区划工作要点(试行草案)发给你们,请在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办公室统一部署下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一、目的 县级畜牧业区划工作是综合农业区划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省(市、自治区)级畜牧业区划工作的基础工作。目的是根据国家和当地人民的需要,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畜牧业区划工作,我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畜牧业区划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九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厅局,省农(牧)业区划办公室、二十八个重点县,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区划局、我部畜牧局等有关单位代表共一百一十人。区划所徐矶同志主持会议,畜牧局李易方、杨国华同志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认真贯彻执行了农牧渔业部和省农业区划委员会进一步做好农业区划工作各项指示,遵照何康同志在全国农业区划工作座谈会讲话“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从资源调查、农业区划、规划、计划到样版,实施,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我省畜牧业区划成果应用,在发展商品生产、地区开发,基地建设和产值翻番的经济战略思想指导下,不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畜牧区划经验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畜牧(农业)厅(局)、省区划办、二十八个县和国家计委农业区划局等单位的代表,共有一百一十人。  相似文献   

6.
我省和全国一样,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县正在开展或已经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这些县当前普遍面临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区划工作告一段落后怎么办?“区划以后”还有哪些经常性、长期性任务? “区划以后”的任务,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它是由农业区划基本使命和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业区划工作发展的必然。农业区划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它的基本使命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我们湖北省种植业区划工作,是从一九八○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搞了四年了。四年来,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农牧渔业部的安排和要求,由农牧业厅组织专班开展工作。现已编写了省级农作物、特产作物简明的、粗线条的专业区划报告。县级种植业区划,也是由县农牧(或特产)局组织专班,在县农业区划办领导下开展工作,省农牧业厅在业务上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畜牧业区划工作,于1981年4月开始,1983年12月暂告一段落。全省70个市县,截至目前已提交区划成果报告的有68个,尚有少数市县正在赶印成果报告。省直地、市的综合畜牧业区划,也正在积极综合。预计84年末第一轮畜牧业区划工作可全部完成。将全面进入一个狠抓畜牧业区划成果应用的新阶段。畜牧区划是因地制宜指导畜牧生产的基础工作,应用区划成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来指导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五年来,我省的农业区划工作由点到面,由粗到细,逐步深入,发展很快,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级农业区划,已提出报告、县级区划全面开展,提交报告的县占70%以上。已经完成的县正运用农业区划成果,开展专题调查和战略研究,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产基地建设的前期论证与可行性研究,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农业区划的深入发展,大大丰富了农业区划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对农业区划的理论、性质、任务的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仅管农业区划工作发展了,但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地域分异规律;有的认为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系统规律;还有的认为现在发展商品生产、区划理论应该是资源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我县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是在1980年10月开始的,到今年8月基本结束。我县农业区划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依靠本县组织力量搞;二是和土壤普查结合搞;三是服务生产边查边用。农业区划,查清了我县的农业资源家底,总结了我县农业生产30年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县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途径,制订了调查结构的相适措施,初步开展了区划成果的应用。现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科学性与可行性(实用性)相结合,以科学性为基础,可行性为目标。进行省级综合农业区划,其目的是为省级领导部门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在于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布局生产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力求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最佳效益。因此,区划本身的内在性就规定了它必须便于领导运用,又具有指导生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的农业区划工作,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在省地县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以省级区划为枢纽,县级区划为重点,地市级区划为桥梁,始终坚持把这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做深做细,对全省103个县市的资源调查和区划全部按“细线条”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分批完成。省级区划按国家统一要求,在1981年提交简明研究成果,供指导当时生产应用外,明确规定从事省级区划研究的部门和科技力量,上下对口,一面巡回指导县级区划,同时带着省级区划的课题到第一线去考察、验证、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武威县农业区划工作于1980年6月开始,1982年6月基本告一段落,紧接着,依据区划制出了农业发展规划,通过两年多生产实践和区划成果的运用,他们体会到,运用区划成果指导农业生产建设,可以克服盲目性,更好的按照客观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地贯彻胡总书记为甘肃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全国第一次农业区划会议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农业区划工作会议,贯彻会议精神,部署工作任务,推动全省区划工作的开展。我们首先抓了省级农业区划工作,组织了十三个厅(局),十七个科研单位和四个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分十四个专题开展省级农业区划工作。全省综合农业区划根据现有资料,进行了一此必要的补充调查,已于一九八○年编写出了一个“简明的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初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精神,联系农业区划工作继续深入的需要,我们从1984年11月开始,以县级农业区划数据资料为基础,以地、市级农业区划工作为动力,开展省级农业区划数据汇总工作,编汇《湖南省农业资源区划数据集》。至1985年底提交了成果资料。经有关领导部门审查,认为是一项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区划成果。将为决策管理部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中长期规划、研究宏观经济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但由于我们对统计业务知识缺乏,不论在理论上方法上都很生疏,缺点和错误实难避免。本文拟将回顾一年多来的工作。对数据汇总工作谈一点个人肤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底,我厅开始进行省级种植业区划工作。在搜集整理现有资料和总结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了分类指导农业生产问题,对全省种植业进行了初步分区,1980年3月写出《四川省种植业区划要点》(讨论稿)以后,对发展我省优势作物、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并逐步付诸实施。第二次全国农业区划会议后,工作转向以县级区划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万五千余人(次)、历时六年的全省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在全省78个县级细线条农业区划和省级十三个专业和部门区划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贵州省综合农业区划》于今年七月中旬定稿。 省长王朝文于七月十五日主持会议,召集省计委、省府办公厅、省委农村工作部、省经委的负责同志和省内有关专家、教授,就综合农业区划中几个重要观点和基础数据,进行审定。 七月二十三日,省人大主任张玉环同志主持召开了《贵州省综合农业区划》鉴定会,鉴定组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把农业区划工作引向深入,使之与生产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为指导农业生产和更直接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我们从区划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后,便逐步地将区划工作的重心转到应用农业区划成果,促进农业开发上来,把区划与开发融为一体。几年来,在应用农业区划,促进农业开发方面,我区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二次区划工作会议后,我省重点抓了县级农业区划,经过桃源,临湘两县的试点,全省121个县、市(国营农林场)级单位分四批完成。在省、县两级区划的基础上,1985年又全面完成了地区(市)级农业区划。与此同时,还组织有关单位,将全省分为丘陵山区和洞庭湖区,进行了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从去年初开始,我省在进一步完成阶段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一批开发性研究课题和13个县(市)的综合发展试点,开展了粮、棉、麻、烟、柑桔等商品基地选建和项目论证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区划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1966年曾写出《广东省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初稿)》,1975年作了修订。1981年,提出了省级综合区划修改讨论稿,1983年重新修订,1984年11月完成《广东省综合农业区划》,1985年5月通过鉴定。 成果的主要内容: 利用现有资料对全省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条件进行了评述,肯定了农业生产在利用水、热资源优势,发展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建立了蔗糖、橡胶生产基地;建设了一批鲜活、优质、珍稀为特征的商品出口基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