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张南  史玉娟  曾政南 《中国经贸》2013,(10):120-122
在政治家把持着绝大部分资源配置权力的社会中,寻租是经济人的最大化选择。巳有的寻租理论过多关注非生产性寻利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但是对寻租行为演化形式缺乏足够解释。本文构造了一个内部调整成本条件下的厂商寻租模型,说明在一个特定的行业寻租规模下,较大的寻租边际收益导致寻租自我强制实行,市场体系崩溃;较小寻租边际收益会白发抑制寻租。政策可以改变寻租边际收益,进而改善寻租治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寻租理论迎合了新自由主义反对凯恩斯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这一经济思潮.现有寻租理论的研究重点在对寻租成本的分析,推演出了寻租活动"负外部性"的特点,而对于寻租的收益研究长期被忽略.本文以"租金源于不同制度安排下要素收益的差额"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对寻租的"正外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政府消耗过多,成本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由寻租行为带来的政府成本的消耗,却一直为人们所忽视,因此,以寻租成本为视角来研究廉价政府的构建,也是为中国构建真正的廉价政府献计献策。一、遏制寻租成本,构建廉价政府的理论内涵(一)寻租成本的内涵布坎南等人把寻租定义: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  相似文献   

4.
郭艳婷 《中国招标》2012,(17):10-14
本文首先论述了寻租成本的主要内涵,探讨了工程社会学原理与寻租成本控制的内在联系。从寻租成本的产生机理开始,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为制度缺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招投标主要参与方(业主、招标代理方和投标方)之间可能存在的寻租模式。接着,对现行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归纳成由公众监督、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以及道德观念形成的控制寻租成本的三方约束。同时,利用工程社会学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原理,对建设低寻租成本的信息开放平台提出了建议。最后,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寻租成本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三者在社会空间里由点、线发展到面再到空间的基本原理,目的是为了找到可控的寻租成本点,而非着力于投入大量社会资源彻底消除寻租成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政府采购中滋生的各种寻租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相关法制建制不完善,寻租成本过低.应规范政府采购的行政权力;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加大寻租成本.  相似文献   

6.
张盼 《中国经贸》2008,(18):40-41
我国当前政府采购中滋生的各种寻租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供应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了经济效率的低下。其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相关法制建制不完善,寻租成本过低。应规范政府采购的行政权力;健全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加大寻租成本。  相似文献   

7.
契约视角下PPP项目寻租行为与激励监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PP项目中,项目公司的行为可以分为有利于项目绩效的履约行为和不利于项目绩效的寻租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项目公司两种行为与政府激励机制、监督惩罚力度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其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项目公司寻租与否是在寻租边际收益、激励水平和监督惩罚力度三者之间权衡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满足政府收益最大化的条件下仅仅依靠激励监督机制是不能完全消除项目公司的寻租行为的,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强化惩罚力度来抑制项目公司的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8.
证券监管者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虎 《山东经济》2006,22(1):71-73
证券监管机构被法律赋予了具有垄断性质的监管权力,在证券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之往往成为各利益集团寻租的猎物,被受监管者俘虏,导致大量的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多少取决于市场参与者违法的成本和收益与监管者渎职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较。本文分析了证券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协调博弈”,以及二者之间监督机制设计等问题,二者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加大对市场参与者违法行为的惩罚和监管者渎职的惩罚以及高薪养廉设想是减少腐败,提高证券监管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蒋嘉柠  王嵛 《特区经济》2006,(2):109-111
本文运用寻租经济学的理论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名人做虚假广告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名人正是利用将自己的名气、声望、威信和特有的社会地位及影响这一特殊的稀缺资源租借给企业主做虚假广告。以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心理影响的方式设租寻租,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劣质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为自己和企业主谋取暴利。并在此基础上对虚假广告中的名人寻租行为进行了数理分析,最后依据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名人虚假广告的寻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嘉柠  王嵛 《特区经济》2006,(2):109-111
本文运用寻租经济学的理论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名人做虚假广告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名人正是利用将自己的名气、声望、威信和特有的社会地位及影响这一特殊的稀缺资源租借给企业主做虚假广告,以对普通消费者产生心理影响的方式设租寻租,来诱导消费者购买劣质的商品或服务,从而为自己和企业主谋取暴利。并在此基础上对虚假广告中的名人寻租行为进行了数理分析,最后依据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特区经济》2009,(7):265-267
寻租通常是被认为是企业及相关的利益集团为了追求超过机会成本的收益或是为了保持现有的利益不将被减少而进行的行为;创租和抽租也一般被看作是由于政治家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某些行业进行一定的干预,政治家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活动。本文主要是站在不同行业的角度上,先后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寻租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创租和抽租机制,最后寻求了不同行业的寻租、创租和抽租一体化的一般均衡。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与独立审计联盟寻租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韶君 《特区经济》2006,(6):113-114
本文从寻租理论的视角,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研究上市公司和独立审计机构的联盟寻租博弈行为及由此带来的寻租困境和政府监管者管制难题,分别建立三方之间寻租博弈均衡模型,并从所建模型的均衡解释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to eliminate rent seeking phenomen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benchmarking and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in th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By means of game model, the paper offers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benchmark in the IIA.  相似文献   

14.
寻租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贤 《特区经济》2006,(12):41-42
转轨时期,在市场机会大幅增加而制度约束处于不完备的状态下出现了权力资本化现象,导致受权力租金诱惑的政府官员产生出租权力以获得私利的动机与行为,从而形成寻租与腐败蔓延的现象。因此强化权力监督、实行“以薪养廉”,并逐步使政府退出市场就成为抑制寻租与腐败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夏能礼 《特区经济》2012,(4):236-238
我国汽车产业生产规模快速增加,然而自主技术发展却陷入困境,基于现代租金理论,把汽车产业政策视为一种"租金"政策,从政策租金的视角对我国汽车产业路径选择和自主技术创新困境进行分析,发现正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租金模式导致了非创新型路径锁定,并且产生汽车产业发展的"无压力、无动力、无能力"现象。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该改革我国现行汽车产业政策租金模式,重新塑造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我国需构建租赁销售模式 ,加快发展中国的融资租赁业。  相似文献   

17.
After more than three decades of rapid growth, China's economy is going through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where structural imbalances in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must be addressed for a more moderat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path. By focusing on the structural changes to its ownership, a central element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under market reform, the present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hip in deepening market reform and, thereby,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in a mor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way. Based on a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ivate sector and its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ownership reform, making comparisons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 sector.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re is further room for more productive use of economic resources, especially capital,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by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industries with high entry barriers in favo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oreover, more competitive and equal access to productive resources through reform is needed to promote more produc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to reduce rent‐seek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ilds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using a large database of quality disputes from early modern Italy. It finds that a high‐quality urban textile industry was able to solve externalities using a range of ex ante and ex post monitoring mechanisms based on private market relationships and fair sanctions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d adverse selection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Instead, when guilds did use their quality regulations, the effect of the guild on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nd the industry as a whole was generally negative, by providing mechanisms that could be manipulated by entrenched interest groups for rent‐seek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19.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11,2(1):53-57
文章分析了农地征收中的利益分配现状,在结合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地征收利益分配机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晓玲 《特区经济》2006,210(7):267-268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采用人才租赁的方式,不失为中小企业吸引人才之有效途径。本文对中小企业吸引人才面临的困境、中小企业利用人才租赁的作用、中小企业采用人才租赁的程序和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