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为核心特征的滞胀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滞胀风险的成因发现: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结构性因素和预期共同驱动通胀高企,持续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核心服务价格成为美国通胀中最“顽固”的部分;在全球总供给“逆风”的时代,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短期看,全球滞胀风险会降低新兴经济体的产出,恶化其债务情况。随着金融动荡从外围国向中心国传导,滞胀风险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中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人口增长率和劳动参与率面临趋势性下移,低增长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常态。面对全球滞胀风险的外溢效应,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防范中心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将扩内需放在首位,着力应对“滞”的风险,促进经济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相似文献   

2.
蒋薇 《时代金融》2012,(33):102-103
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地防止了经济进一步下滑甚至萧条的风险。然而随着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09年下半年起,我国物价水平持续攀升,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2010年起货币政策趋于从紧。而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同时通胀水平仍有回升的风险。面对两难的选择,我国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本文对通胀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货币政策未来调整趋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3.
回顾二战以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美联储掌握了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通胀,也将持续警惕金融风险。当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为此美联储保持对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胀低迷的密切监测,加强预期引导,并对货币政策策略、工具和沟通方式等进行公开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通缩与通胀并存中缓慢复苏和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对如何应对国际投机冲击、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如何严控通胀、严控国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等问题提出了八条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全球经济放缓的风险受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球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动荡、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贸易失衡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几成定局。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出口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2008年到2009年,是我国本轮投资周期所形成的产能大量释放阶段,产品供给将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险》2024,(1):19-22
<正>随着紧缩货币政策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进一步放缓,主要经济体增长分化。中东地区冲突升级则加剧了潜在的下行风险。尽管预期通胀压力将持续缓解,但预计发达市场通胀水平仍将高于央行目标且更具波动性。包括绿色转型和产业政策在内的结构性趋势将推升结构性通胀。我们预计发达市场2024—2025年的实际利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复苏趋缓,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频现,新兴经济体饱受通胀困扰的今天,如何协调世界主要经济体间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实现全球稳定而持续的平衡增长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8.
中外货币政策目标考察和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彤 《西南金融》2006,(5):14-15
近两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国内,财政赤字和固债兑付压力不断升高,外汇储备持续快速上升和局部经济过热仍未有效抑制;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元兑欧元、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下降,但美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些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冲击。本文拟通过对世界主要工业国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考察,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取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21,(7):46-47
01美国通胀存在大幅攀升风险近期美国5年期通胀预期达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3月12日,美国5年通胀预期已达到2.51%。从历史数据来看,5年通胀预期通常领先实际通胀水平约5个月。加之美债收益率大幅飙升,美股犹如"过山车"跌宕起伏不定,由此引发投资者的强烈关注。在多重因素之下,未来美国通胀将显著攀升。  相似文献   

10.
美国201钢铁贸易保护争端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在国内经济增长衰退,钢铁产业不断衰落的背景下,根据国内法律《l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出台了钢铁保障措施,实行以损害他国经济利益为条件而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保护主义,从而导致全球性的贸易争端。中国作为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受到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及其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损害。中国在遵守WTO有关规则和不断调适外贸政策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维护正当贸易利益和保护本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权威声音     
《中国金融》2022,(3):4-5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正在显现。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上半年,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受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有所放缓,但欧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增长总体强劲。在全球通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虽然近一年来美联储一直保持利率不变,但全球总体而言仍处于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中,各国央行仍有进一步加息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欧美债务危机持续不断,国内通胀水平持续上扬,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综合上半年业绩报告,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不定的复杂形势下,积极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指引,采取帝嗅经营策略,加快经营方式转型,实现了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中间业务收入陕速提升、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和房地产信贷风险可控、资产质量良好、资本充足达标等目标。  相似文献   

14.
按照稳增长和调结构的要求,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虽然从国内多项指标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经济即将见底,但受到需求不振、经济增长活力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低位徘徊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受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不约而同地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加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世界经济回升所带来的国际需求扩张对我国经济的拉  相似文献   

15.
2023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结构呈现投资弱、消费强的特征,经济增长持续呈现疲弱态势。美联储超常规加息,通胀问题持续发酵、美国区域性银行破产事件使得美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挑战,银行业风险因素凸显。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外溢效应不容忽视,若美国经济在未来迎来衰退,则全球经济也将承压,而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的一员,我国银行业需对此保持清醒认识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欧洲经济深陷衰退泥潭,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长下降,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增速也明显下滑,至第三季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受此影响,国内银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增长均明显放缓。相较而言,城商行  相似文献   

17.
, 《国际融资》2013,(6):14-15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专家建议:警惕输入性通胀引起的市场风险转化为信用风险、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引起的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引起的某些行业贸易环境变化风险2013年一季度,世界经济依旧脆弱,但已经释放出相对积极的信号。美国经济在缓慢复苏,住房消费和就业市场的复苏比较明显,股市大涨创新高;欧债危机得以缓和,重债国经济的衰退速度在减缓;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效果不明显,出口贸易仍连续创下逆差记录;新兴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受欧债危机升级、新兴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加大、美国财政悬崖迫近等诸多因素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能趋弱且分化更加明显,美国经济温和增长,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全球通胀压力较上年明显减轻,但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仍处较高水平。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估算,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2%,低于2011年的3.9%。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税务》2010,(2):62-62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在世界范围内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案件数量明显攀升,形式和手段也趋于多样化。有研究显示,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99项保护主义措施中有包括损害中国商业利益的内容;134项尚未实施的措施中,77项影响中国利益,影响美国和德国的仅分别为19项和30项。2009年1月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  相似文献   

20.
杈威声音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正在显现。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我们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