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济堰灌区位于今浙江丽水市境内的碧湖盆地。由于灌溉用水分配、堰坝及其支渠维修、水利事务管理及运作等需要,灌区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体制:(1)至迟至南宋初期,灌区依据户等高下和田亩多寡形成堰首—上田户—甲头—(?)头—叶穴头等以地主阶层为首的管理形态,其中赤历、堰簿的使用,可能借用了官府户籍赋役系统的某些渠道,但并未与赋役体系融汇,而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2)明代,灌区的管理体制表现为堰长—总正—公正制,其基础则是官府的里甲赋役系统。此种体制之形成,与地主、田户离土城居而导致灌区领导权的空缺密不可分。灌区管理体制受赋役体系影响的趋势明显加强。(3)清代以降,随着赋役制度的变革和"乡绅群体"的形成,灌区确立以"乡绅"为主体的总理、董事制。"乡绅"凭藉自身地位及官府之授权,介入"水利"事务,并通过水利秩序之建立与维系,重构地方秩序,突显自身在地方社会中的权威。通济堰灌区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其演变,受到王朝国家的地方控制方式特别是赋役制度、当地土地占有方式、地方社会的内在脉络等诸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是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叶惟 《改革与战略》2008,24(9):92-93
农村土地纠纷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制度设计以及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土地纠纷问题格外突出。文章认为,在法律上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予以完善,对于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农商并重、善于经商的民族 ,回族历史上商贸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历史上回族商贸经济的基本情况、动力机制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作者认为 ,回族历史上的商贸经济活动对我国农商倾斜的传统经济社会结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作用 ,有效加强了中原汉族地区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促成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国社会矛盾复杂性引发了学界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热潮。学者们为完善纠纷解决机制,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着眼中国现实及本土性问题,对社会纠纷的变化趋势、现有纠纷解决机制构成及运行状况、影响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各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多方观点,发展了中国纠纷解决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信访制度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主动接触"有效方式与纠纷解决的补充手段,它可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并促进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了发挥信访制度的积极作用,破除公民"信访不信法"的思想观念、减少公民对信访制度的过高期待,应当逐渐剥离信访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进行信访法治化改革,完善信访的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6.
唐代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修建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制定严格的灌溉用水制度,设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制。灌溉中既体现了《水部式》"依次取用"和"务使均普"的总原则,又保持地方用水的独特性,在灌溉中始终遵循"自下始"的原则。按照"以水定地""以地定役"的原则,建立灌溉设施日常维护机制。西州和沙州绿洲农业的灌溉受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更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灌溉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乃至战后的地方自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欢 《魅力中国》2014,(8):331-331
仲裁是一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与诉讼并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其经济、高效、灵活、便利等特点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颁布统一完善了我国的仲裁制度,但随着仲裁事业的发展,该法律已逐步暴露出许多与仲裁实践不相符的地方,尤其在司法对仲裁的监督问题上,相关规定不够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弊病,为完善这一制度。维护仲裁权威。应当删除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仲裁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高伟 《西部论丛》2007,(10):28-30
经济发达地区农商行股权改革的迅速推进,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的成就,农商行改革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当然,我们还不能自满,因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农村金融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国尚有3302个镇(乡)未设任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有的地方已经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民连存款都找不到地方,更不要说贷款了。  相似文献   

10.
“衷心感谢‘三送’工作组,十几年因为农田灌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终于结束了”,赣县湖江镇镇江村村书记高章先道出了苦在心中十几年的真心话,心里无比高兴。由于该村3公里下排公路,2.8公里马坑水渠涉及6个村民小组700多人的出行及280余亩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特别是马坑水渠年久失修,常常被淤泥堵塞,一到农事季节,经常因为灌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仅每年因灌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要处理十多起。  相似文献   

11.
长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通航河流,为沪、渝、苏、皖、赣、湘、鄂、川、云七省二市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江的运输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整合航运资源、疏浚航道、推进船型标准化、规范桥梁建设、调整船员考试方法、建立航运市场等措施将有助于促进长江航运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婚姻制度是家庭建立的制度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未办理婚姻登记而以夫妻的名义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中还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问题没有规定,造成了许多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文章在分析事实婚姻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其立法缺陷的基础上,对于加大法律保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立法构想作了粗浅探讨,旨在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冯欣 《中国经贸》2009,(6):53-55
本文从我国航运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航运企业内控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航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原则、目标和步骤,以船舶投资业为例,阐述了航运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家家户户打小机井,这是农民在大水利无望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基层政府所谓解决水的问题。 无非是争取项目资金为打井、挖堰,其结果是,既没有真正解决灌溉问题还浪费了国家资源,还因“花了钱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失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的"三农"政策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农商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为农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通过PEST分析浅析无锡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国家政策支持、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都给农商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货币政策的变更、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等同业给农商行带来了发展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监管约束下,农商行必须不断引资、提高自身实力,构建高效的资本补充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民调解制度通常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特下,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和社会公德,对纠纷中的当事人采用规劝劝导和说服教育等方式,让纠纷当事人平等协商并互谅互让最终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在维稳定方面有看着重要作用,在构建社会的背景下,如何使人民调解员制度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一直是地方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支持涉农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改制农村商业行(以下简称“农商行”),是当下农信社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辖区改制农信社现状和改制后农商行成效为切入点,分析改制中及改制后存在的问题,以改制为契机,提出长远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不同的特色。澳大利亚规定了高额的免审额:德国和法国则将经济调查的家庭成员范围扩大到所有直系亲属,甚至扩大到非血缘的财产继承人;卢森堡通过谁负担较大比例的救助经费、谁制定救助标准的方式,恰当地解决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救助经费分担问题。我国当前实施的社会救助中,存在免审额过高或过低,经济调查的家庭成员范围较窄,中央和地方政府救助经费负担不合理等问题。我国要借鉴国际经验,改革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冯之东 《发展》2022,(4):57-61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工作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个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山林纠纷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大方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山林纠纷,如林地林权、自留山、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文章以闽北林区为例,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山林纠纷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