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卫星制造厂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中国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的诞生地,是集星船结构、单机产品、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业管理》2006,(10):44-44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从事航天器研制工作的重要单位,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神舟”一号飞船,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结构研制生产也是  相似文献   

3.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35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成功研制了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4艘“神舟”号飞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神舟”号飞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被国家主席江泽民誉为中国航天发展新的里程碑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35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研制、大型气象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对地遥感卫星研制、载人飞船研制等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建立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4.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发射升空!13分钟后,现场指挥部传来了“星箭分离、卫星人轨”的喜讯.研制人员热泪盈眶、欣喜若狂,尽情欢呼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人预定轨道。这是~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6.
2012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资源”三号卫星送人太空,同时搭载了一颗卢森堡小卫星。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于2002年9月18日正式交付给国家海洋局投入使用。“海洋”一号A星的成功发射和交付使用,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海洋监测能力。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制的“海洋”一号A星,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性业务卫星,卫星重量为368公斤,运行轨道为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2年。2002年5月15日,“海洋”一号A星在太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月29日,国家海洋局北京和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海洋水色扫描仪与CCD成像…  相似文献   

8.
《航天工业管理》2010,(1):41-42
2009年12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中国遥感卫星八号送入太空。搭载火箭升空的我国首颗科普公益小卫星——“希望”一号也顺利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初,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正式完成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2012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作为委内瑞拉拥有的第一颗遥感卫星,该卫星主要应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调  相似文献   

10.
35年前,在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和及其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不计个人得失,顽强拼搏,通过全国人民的大力协同,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党中央要求的卫星要能“听得见、看得着、跟得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2月21日白天发生了月全食。月全食是指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中间并成一线,太阳的光完全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球上的时候发生的。这对前不久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来说是一个考验。“嫦娥”一号要在长达227分钟的时间里处于温度极低、只能靠电池供应能源的状态。近4个小时后,“嫦娥”一号成功飞出阴影区。据“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介绍,  相似文献   

12.
《航天工业管理》2011,(8):37-38
2011年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第1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海洋”二号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4次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0月14日,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BERS-1)发射成功,2000年3月,正式在轨交付使用。这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资源遥感卫星,至今已超过设计寿命期,运行正常。在空间领域的这一合作中,巴西空间院的科技人员一板一眼地“较真”,规规矩矩地“抠门”,给中国的卫星研制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后,“资源”一号卫星电源系统年轻的副主任设计师韩波谈起他的巴西同行,仍然是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14.
《航天工业管理》2007,(2):41-41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透露,国务院已批准了“海洋”二号卫星的立项。“海洋”二号卫星可以对海面风场、浪场、海洋重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进行全面观测,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研制的近百颗空间飞行器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航天工业管理》2004,(9):40-40
2004年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也是自…  相似文献   

16.
《航天工业管理》2009,(2):40-40
据近日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信息,在精确测控下,“神舟”七号伴飞卫星先后进行了20次轨道控制,顺利完成了各种科学试验任务,进入了“超期服役”阶段。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西昌。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青山震动,苍天动容,承载着"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现绕月飞行!嫦娥奔月,万众欢腾!在诞生了"东方红"一号和"神舟"飞船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里,辉煌再次被创造,"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用3年的心血、汗水与智慧创造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用成功报效了祖国与人民!这不是简单的一步,它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深空探测领域,中国航天继"东方红"通信卫星、"神舟"载人飞船之后,又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中国航天向世界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1日,从国家测绘局主持召开的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卫星研制已进入初样阶段,包括运载火箭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9.
《航天工业管理》2009,(4):40-40
2009年4月15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即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20.
“风云”二号卫星项目管理过程和体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博明“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对地观测卫星。目前在轨的C星于2004年10月19日由CZ-3A运载火箭发射,至今稳定运行。“风云”二号02批卫星(C、D、E星)是在01批卫星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