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农业旅游是对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深入挖掘,达到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历史文化和游客参与体验等多方面高度融合的表现形式,是产业融合的新型业态。山西农谷作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研发高地,其战略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有效推进休闲农业旅游是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有效路径之一。以山西农谷为研究对象,有效挖掘特色农产品和农业资源旅游开发价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内容和策略,对推进山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山西农谷建设的核心,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是山西农谷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以山西功能农业研究院为例,阐述山西农谷科技创新的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太谷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全新历史阶段。太谷县是"山西农谷"建设地,是山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选取太谷县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即与农谷建设相辅相成,同时也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了解到了太谷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数据,从有利因素分析、制约因素分析、宏观政策与机遇三个方面分析太谷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五点推进太谷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加大金融支农服务支持力度,构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探索"三园"建设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山西农谷建设的"成势之年",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基于山西农谷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当前山西农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创业要素的山西“农谷”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豪 《山西农经》2020,(1):13-14
山西"农谷"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采用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市场"3个层面梳理其创新创业要素,以有效评价山西"农谷"竞争力。结果发现:在山西"农谷"建设中,"政府""市场""资源"等要素均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厂商结构与战略""设施""供应商和相关企业"等要素仅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要素、活跃企业要素、发挥市场和政府要素等建议,以提升山西"农谷"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有"硅谷",武汉有"光谷",在山西人看来,通常被称作"谷"的地方都有高科技作支撑。建设山西农谷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实施创新驱动的又一重大决策。因此,山西农谷的建设在引领和辐射山西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2016年11月,山西农谷正式上升为省级  相似文献   

7.
正服务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发行必须立足自身优势,聚焦关键领域,优化信贷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示范区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围绕"合作、产品、服务"等要素做足文章。2019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1)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仅有的四个国家级农高区之一(2)。国家级农高区是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8.
气象与农业息息相关,在"发展气象+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山西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智慧气象的不断发展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评估和区划、农作物种植气候评估和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扩大农业保险气象服务覆盖面、建成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成为山西省当前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山西"农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从休闲旅游产业着手,主要运用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产业融合理论,引进模块化理论,基于模块化理论对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模块化下的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按照模块整合的"长板整合"原理构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同时,以山西太谷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融合模型探索太谷县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绝大部分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从山西省大力发展"农谷"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太谷县发展观光农业的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农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正>江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地形地貌大致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赣南脐橙、鄱阳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享誉盛名。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江西依托全省"123+N"智慧农业建设,合理运用PPP模式,以"云网端"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步伐,筑牢为农服务的"信息高速公路"。2016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给瑞金市黄柏乡果农邓主平的回信中,  相似文献   

12.
智慧农业集成应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代表全球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建议海南省应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率先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区的“点示范”,重点加强“三区两中心”的“面推广”,统筹推进“智慧农服”的“全覆盖”,着力构建农业大数据分析支撑体系,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农业投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载体———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本文依据山西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条件 ,初步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典型模式 ,以此推进山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耕地生产效率低下以及耕地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急需向智慧农业转型。随着"互联网+"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互联网+农业"为平台基础的智慧农业得到新的发展契机。但智慧农业是一项大型、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加之在我国刚刚起步,面临着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诸多发展困境。由此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对宏观规划机制、信息技术推进机制以及政府扶持机制三方面进行完善,共同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西运城市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建设高水平、高档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新路径。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得天独厚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因"盐运之城"得名。几千年来,运城黄河中游的农耕文明,生生不息,恒透灵远。近年来,运城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从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支持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切实强化组织保障支持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是福建省2018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出台的"农七条"目标包括:建设福建"131农业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大数据开发,推动  相似文献   

17.
动态     
<正>南京:大数据开发推进智慧农业中心建设2015年起,南京市应用3S、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统筹共享、协同服务"的原则,以大数据开发为重点,推进以"11N"为核心的市智慧农业中心建设。市智慧农业中心的架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个管理服务综合平台;1个农业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村改革发展蹄疾步稳,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在"两聚一高新实践,强富美高新江苏"进程中形成诸多新亮点,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业质量年",江苏农业将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尝甜头,居民得实惠,产业有奔头,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正宝山以"精品农业、种源农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注重精品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大宗作物农业品牌的培育推广力度,带动整个区域农业品质提升。积极推进"宝农34"优质大米产业化加工基地建设,洋桥牌"宝农34"大米连续五届获得上海市优质稻米评比金奖。宝山特色长江蟹500亩,连续四届在"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奖赛评比中荣获"金蟹奖"。超大(上海)食用菌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品销往国内多个城市并出口欧、美、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宝山区拥有长江口土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三农"重要论述,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认真抓好组织部署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