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药是璀璨中华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作为中药的原材料,中药材影响着中药及其相关制剂的安全有效.利用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可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我国中药材种植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中药材种植的质量不达标、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中药材产业的信息化不足等.本文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上存在的障碍作了分析,对如何突破这些障碍而获得顺畅发展做了探索,以期能为中药材种植及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糖料生产的地区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概率优势模型 ,对中国糖料生产的地区优势进行比较 ,发现中国糖料种植区域布局的转移符合比较优势。广西、云南、新疆和内蒙古之所以具有种植糖料作物的优势 ,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地区具有种植技术水平、规模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西依托中药材的种植优势,把中药材作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大规模地开发生产。通过调查研究,该文阐述了定西中药材种植概况、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47m以下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310hm~2,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5 864hm~2,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3 738hm~2。[结论]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区域面积及地理分布情况,对未来该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与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周边192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种植户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中药材培训及价格、政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等对中药材持续种植意愿有正向影响;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种植成本、雇(换)工情况等成为扩大种植规模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经营,可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中药材市场机制、完善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中国·定西第五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于2012年8月19日-21日在甘肃省陇西县召开。中医药产业是甘肃传统产业,也是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尤其是药材品种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在国国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9.
西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中药材种植业在中药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规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优势和应遵循的原则,探讨了西部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优势条件1 .地理气候优势。全南县是江西最南端的典型山区农业县 ,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区 ,境内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日照充足 ,整个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太子参、板蓝根、胶股蓝、溪黄草、金银花、灵芝、芦荟等中药材生长。2 .技术优势。根据中药材资源普查表明 ,我县有1 50多种中药材 ,如板蓝根、溪黄草 ,生长特别好 ,数量也大。近年来 ,随着全国中药市场的开拓 ,行情开始好转 ,县有关单位集中开发种植了杜仲、白果、黄杞子 ,八角、茯苓、灵芝、猴菇等上 1 0个品种近百亩的中药材基地 ,同时群众也种植了马戟夭、…  相似文献   

11.
玉溪市红塔区现代烟草农业种植比较优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是国家烤烟种植最适宜区,该区有发展烤烟优越的自然条件、区域优势、质量优势、科研优势和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优势。本文主要论述该区现代烟草农业种植比较优势评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中药医疗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近年苯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呈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中药材价格呈阶段性、区域性的增长。因此这些市场适销的中药材.其种植的效益有时也确实比较好.相应地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正是利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些不法的药材种苗生产者不时地邮寄一些宣传小册子.“发布”药材信息。对于这些“免费”的信息.要谨防“忽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水资源比较优势的水利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丹 《水利经济》2009,27(3):39-42
为促进水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分析并合理划分水利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建立能够反映区域水资源总量禀赋的相关指标,应用比较优势计量模型和综合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对区域不同时期的水资源总量禀赋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水资源总量禀赋变化趋势与同时期水利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为此,贵州省施秉县近几年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施秉县调整农业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年为探索阶段。!%%&年冬从湖南廉桥引进生产周期短的太子参、元胡、白术等药材品种,种植面积!((亩,从此拉开了施秉县人工种植中药材的序幕。二是!%%)'!%%*年为中药材生产起步阶段。全县种植中药材品种和规模逐步扩大,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年底,全县中药材品种发展到!(多个,主要有太子参、白术、元胡、射干、生地…  相似文献   

15.
区域作物、种植业比较优势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针对目前种植业比较优势计量指标不能够综合表征优势这一不足,在分析了影响种植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和社会资源因素的基础上,按照比较优势原理,结合作物生产特点,构建了区域作物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区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和区域种植业整体比较优势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山县政府最近提出:从2006年起,每年要扩种金银花3万亩,至2010年,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年产干花300万公斤以上,使金银花系列产品列入国家及省部级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马山县以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材产区分为三个区域。中药材中心区:以种植金银花较多的古寨、加方、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吉林省蛟河市出台政策鼓励村级组织种植中药材,但是,在村级种植中药材的会计核算中还存在一些错误,如:将中药材的种植支出直接记入"经营支出"或"管理费用"会计科目。下面按照现行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村级种植中药材的会计核算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各地区玉米生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的轨迹、驱动因素及优化方向。方法 文章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法测定并描绘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轨迹,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影响因素,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针对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玉米种植区域的比较优势,探讨中国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结果 (1)中国玉米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明显,以黑龙江、吉林等省份为主的北方春播玉米区逐渐取代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布局变迁是玉米生长季温度、生长季降雨量、玉米生产成本和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种植区域在这4个因素上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2)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非优势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南山地丘陵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青海、西藏;其余为较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部区域。结论 我国应遵循玉米生产布局变迁规律,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并提高跨区域粮食调配能力,确保区域间粮食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背景下,淳安县作为特别生态功能区,在实现粮食生产保供基础上,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带动区域内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文章深入剖析淳安县中药材发展现状,分析中药材发展困难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工作的建议,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利用比较优势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根据效率原则计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不同产业用地比较优势指数模型,运用中国内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0 — 2004年的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的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结果: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均具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产业用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用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