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家庭农场培育的作用机制,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回流显著降低了家庭农场培育的概率。通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步法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后,结论仍然稳健。同时,分别探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对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主动回流对家庭农场培育不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被动回流对家庭农场培育的阻碍作用显著。进一步机制探讨发现,劳动力回流会通过增加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家庭农场培育,但劳动力回流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劳动力在外的社会资本。因此,发挥主动回流劳动力人力资本优势,对其进行培训,更有利于家庭农场培育,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回流”——中国农村发展的沉重包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盲流”的被抑制,面对产生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增长,而城乡非农产业吸收农村劳动力的渠道又在不断萎缩,于是,中国大地继“盲流”之后,便出现了一股劳动力向农村“回流”的浪潮,这种浪潮尽管目前刚露端倪,但势头不小,它会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冲击,必须尽快引起重视。随着一些乡镇企业关、停、并,转,城镇,全民,集体企业全面清退农民工,以及个体工商户歇业者的增加,多股剩余劳动力汇集一起,向农村回流,其表现形式为:(1)农村劳动力由农村非农产业向农业逆转的“产业回流”。由于国家压缩基本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研究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行为影响因素、经济效应和社会福利。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劳动力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是一定时期经济、制度等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决策。农村劳动力回流带来经济效应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于都县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农民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通过对比2000年和2013年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变化情况、现状及特点,发现近年来无论是从转移的产业方面还是渠道均有所变化,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现象;并从收入、耕地、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并从国家政策、教育、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异质性视角定量分析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仅有利于引才回乡政策的精准化,还有助于化解农村"空巢化""老龄化"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方法]文章以农村外流劳动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定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对结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当地有房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未婚、受教育程度低、累计流动时间短、年龄大和职业不稳定会增加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三、四线城市,年龄和职业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收入降低会加速东部地区及一、二线城市的农村外流劳动力回流;农村外流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综合评估返乡劳动力,灵活调整土地资源供给、坚持产业兴乡战略定位,为返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积极转变引才思路,注重打造乡村文明建设,能够提升引才回乡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来看,农村劳动力完成了"农村—进城务工—回流—再进城务工—再回流"的路径迁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再回流问题进行研究和剖析,明确农村劳动力再回流的社会原因包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且该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为了妥善处理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再回流问题,从政府、企业、高校、个体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外流与回流,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是主流,是前提。但在强调这一主流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逆潮回流这一现象,探讨积极、有序的回流,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安置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带来的外生冲击,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渐进DID模型实证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助于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实施后,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比例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优化乡村就业环境、依托创业带动就业和推动企业带动就业3个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本文结论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农村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等发展建议,从而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一、回流劳动力的势态、特征。据四川省农调队最近对邛崃、万县等7县、市(区)21个村农村劳动力回流情况调查,今年1~2月农村回流劳动力占调查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在1989年回流1.94%的基础上又回流0.92%,回流125人。若按此推算,全省1989年1月~1990年2月回流劳动力120万人左右。从调查的回流劳动力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不同行业回流差异程度大。建筑行业占38.20%居首位,其次是工业、服务行业,饮食业,居末位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占3.20%,与1989年相比,回流行业顺序发生了变化,工业的回流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服务行业从第七位上升到第四位,交通运输行业由第四位降到末位。  相似文献   

12.
农村流通产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农村流通产业是新的经营和生产方式,运用优化生产要素、专业化分工,拓展就业门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通产业是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联系的重要枢纽,直接或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转移的有效性和质量。本文在阐述农村流通产业在转移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转移劳动力的内在机理,对农村流通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以及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过程中,探索了六条途径。1.向二、三产业转移与第一产业内部转移相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从事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这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我们还注重第一产业内部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把劳动力投向开发性农业和高效农业,开发荒山、水面,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收到起网见鱼的效果。2.发展非国有经济组织转移与公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经济》2003,(2):F002-F002
白南生、宋洪远等编写的《回乡 ,还是进城 :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一书近日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福特基金会资助、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承担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课题报告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也是目前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的一部最为系统、全面的专著。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年盛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就业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中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主体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状态 ,并未成为输入地稳定的移民 ,其中绝大多数仍将返…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生产经营不集中、缺乏产品竞争、流通环节复杂、高交易成本等问题。为了帮助农民脱贫、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利用新技术手段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是必要的。电子商务农村扶贫模式包括以公共机构为主导、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合作社为主等三种类型,可从培养农村本土产业品牌、强化人员培训管理、政府积极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翠兰 《南方农村》2010,26(5):76-79
本文利用数理分析方法对广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广州农村转移劳动力表现出以男性和整劳动力居多、年轻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等人口特征,而从就业特征来看表现出非农化程度较高、务工期限较长、以就地转移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农村市场成为了电商企业的必争之地,我国农村经济在与电子商务融合的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农业模式转变、创建农村新实体经济及资本与劳动力流动5个方面,阐述了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指出了当前发展农村电商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以浙江省缙云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山东省曹县、安徽省泾县、江苏省沭阳县、山西省临猗县6个电子商务发展阶段不同的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研究手段,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发现:(1)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产生阶段,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快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二者之间呈现基本不协同状态;(2)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长阶段,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速度开始下降,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磨合;(3)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的成熟阶段,在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带领下,二者逐渐走向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回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山西省长治市230个外出劳动力为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愿意回乡发展的劳动力中,年龄小、未婚、外出打工年限少、收入低的劳动力占比较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农村收入、农村公共设施、教育条件、交通条件、农村发展机会、资金融资、医疗条件七个影响劳动力回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农村收入的影响程度最大,农村公共设施、教育条件次之,年龄大的人则更重视交通条件和医疗条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周期性生态体特征,其成长过程就是集群结构的演化过程。由于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集群内产业同质化严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人才支持缺乏,多头管理等问题,因而政府应该加强宏观引导入手,通过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打造特色品牌,走差异化发展战略,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