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人才资源提供支柱力量。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是什么,进而解决为什么用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途径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以及如何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体制机制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创新培育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和创新培训模式在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力量,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大力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精准培育,重塑乡村振兴骨干力量意义重大。通过职业理想引领、顶层设计、精准培育对象、精准培育方案和精准培育管理等途径,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从顶层设计、做到分类管理与精准培育相结合、改革培育模式和培育内容、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时代,培育一支强大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紧迫性基础上,研究了集体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部和外部动因,认为收入因素、个体偏好、职业理想、教育需求是林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内部动因,规模经营、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和社会认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部动因。在此基础上,立足现代系统观,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因系统。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概念,分析了娄底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提出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并列举了娄底地区新型职业培育成效,以期不断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升,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产业兴旺的着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期阶段,哪个群体最具新型职业农民潜质,最具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对象特征,尚需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知统一。课题组依据对某地区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农村村落的调研认知,与现有文献观点商榷。以此结论演绎乡村振兴战略初期以粮疏种植为主业的广众农村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现阶段,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农民本身的转变,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将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予以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现代农民队伍。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抓手,依托各地农广校,面向普通小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左右。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创业创新专题培训,每年培训1.5万人。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依托12所涉农高等院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经理人培养等。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67万人,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经济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方法和对策,旨在提升农民综合能力水平,培养出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正湖北省枣阳市2013年被列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列入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开展工作5年来,共培训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109人,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策而言,要实现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总结、分析枣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引导全市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我国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大,力求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出明确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顺应民意、鼓舞人心。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瓶颈,关键要搞清楚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支撑。谁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振兴主要的力量有以下几类人: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多年来,国家在新型职业农民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培训和培育,但有一项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就是建立职业农民制  相似文献   

13.
肖义 《农业经济》2023,(7):79-80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其中农民的现代化是关键所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应担负起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者、现代生活方式的引领者、现代农业科技的使用者和农村民主自治的实践者等多重职能,且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不过,虽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集中体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和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而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是广大农民,重点在人才,关键在教育。近年来,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始终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核心工作,充分发挥职业农民培育主阵地、主力军和示范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做实做细,着力推进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人才,涌现了李智勇等10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素敏、冯立田等2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素养高、经营管理理念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重要培养机构的高职院校,必须找准培育对象,科学设置培育方案,丰富培育内容,不断强化培育对象的职业意识,提升其知识水平、道德素养以及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赋能,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培育行动,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开辟地方新农民建设地方经济促发展的道路。以广州市从化区乡镇为例,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与培育的现状,总结从化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培育策略,对助力农村生产力快速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阔步迈进的根本保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安排,各地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主要依托,紧扣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完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典型做法。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规范化、系统化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工作面临的重大命题。本期专题聚焦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系统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立的模式经验,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正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7月起,海南将遴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实训基地,以满足农民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学习技术和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的要求,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农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怎样让农民田间学校成为培育职业农民的重要阵地,成为他们讲好致富故事、放飞创业梦想的圆梦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田间学校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  相似文献   

20.
2018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设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目标,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探讨了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意义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农民科技素养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