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精神,2005年年底人民银行决定将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老转存款,以2003年7月底的余额为基数,分5年转入新存款户,第一转出年度转出基数的10%、第二转出年度转出基数的15%、  相似文献   

2.
胡同捷 《中国金融》2005,(17):24-25
邮政金融业务是指邮政部门利用邮政基础设施办理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储蓄.汇兑和其他代理业务及与资金运用有关的资产业务。我国邮政汇兑业务始办于1898年清政府时期。邮政储蓄业务始办于1919年,本着“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  相似文献   

3.
<正>一、对转资金,套取利差一是“新账户”变成“过渡户”。由于邮政汇兑业务与储蓄业务是混合经营,汇兑资金账户透支的利率是 2.775%,而邮政储蓄转存款老存款户的利率是 4.131%,两者存在着利率倒挂,邮政部门当然地利用邮政汇兑资金往来账户透支,将汇兑资金转入邮储转存款“新账户”来确保邮储转存款“老账户”余额不下降,以此对转资金达到套取利差目的。二是“转存款”变成“调剂款”。据调查,邮储部门从新账户上存和调入资金频繁。邮储部门一要缴存备付金到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同时也可从省邮政储汇局资金清算中心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邮政储莆转存款利率关系,提高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能力,建立由暗补转换为财政明补的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新出台了邮政储蓄老转存款(即2003年8月1日前转存人民银行的邮政储蓄存款)分期转出的改革措施,实行新老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老的邮政储莆转仔款执行年利率4.131%,新的执行年利率1.89%。为了解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政策实施情况,近期我们针对四平市邮政储蓄老转存款转出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邮政储蓄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部门依托其网点和服务优势广泛吸收储蓄存款,并积极转存人民银行,对增加央行基础货币,促进金融竞争,搞活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市邮政储蓄业务超常发展,增势强劲,引起了各金融机  相似文献   

6.
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对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节市场货币量起到了积极作用。1993年实行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基本上解决了“绿条子”问题,保证了邮政汇兑资金的及时支付。但从我们最近组织对邮政储蓄来源台理性、邮政储蓄业务合规性和邮政汇兑业务规范性专项调查中发现,基层邮政储汇部门在经营过程中重业务发展轻规范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薄弱,不同程度存在违规经营行为,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存在问题(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没有认真执行大额储蓄存取登记身份证制度。邮政储蓄经办员…  相似文献   

7.
央行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后,邮政金融如何实现多元化发展、走出政策变动带来收入下降的局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中国邮政金融虽然十几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储蓄余额达到10000亿元之巨,然而发展中仍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业务种类少,缺少统一品牌等等。新形势下,欲解决上述问题、加速邮政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邮政储蓄体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邮政储蓄体制是邮政企业依托其网点,经人民银行批准,吸收居民储蓄存款,全额缴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规定支付利息,属于代办储蓄业务性质的特殊金融机构.湖北省孝感市自1986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呈跳跃发展态势.为了解现行邮政储蓄体制对农村经济、金融的影响,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汉川市及其横档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我国邮政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晓 《中国金融》2003,(23):36-38
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1986年,国务院指示,要充分利用邮政机构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储蓄方便,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国民经济。随后,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储备付款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我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福州市人民银行委托邮政部门代办储蓄业务.工商银行也与企业合办储蓄所.这是解决当前城市储蓄网点严重不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预计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种代办、合办储蓄,由邮政部门和企业出人、出场所,银行只负担存款利息(或另供给空白凭证、帐簿)并按吸收存款额,付给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摆在银行决策者面前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手续费率?本文试结合福州实际情况,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据人行东海县支行调查,该县邮储转存款2004年8月末余额为36657万元,较年初下降6万元,而该县邮政储蓄存款2004年8月末余额为46556万元,较年初增长5021万元。一直以来,邮政储蓄存款安于躺在人民银行给予的高额息差上过日子,人民银行堪称邮政储蓄存款的“老巢”,但东海县仅就8月末余额而言,就有7881万元邮政储蓄存款弃人民银行而去。  相似文献   

12.
姚金楼 《金融纵横》2002,(11):40-41
一、背景分析 自1993年6月份新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实施以来,邮政汇兑资金清算直接通过人民银行进行,对于兑超部分资金,邮政部门直接从人民银行的邮政汇兑资金往来户全额透支,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邮政汇兑资金兑付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邮政储蓄超常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推动邮储改革,2003年9月,人民银行出台政策,对邮政储蓄在人民银行转存款实行新老划段,2003年7月31日以前的转存款,仍然按年利率4.131%计付利息,2003年8月1日以后新增转存款,按年利率1.89%计付利息;同时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存款新增的部分,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为了解政策执行一年以来邮政储蓄业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宝应县邮政储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胡建霞 《金融纵横》2003,(12):47-48
1993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机构在为储户开立定期存款时,可根据储户的意愿,办理定期存款到期约定或自动转存业务。约定转存、自动转存的具体办法由经营储蓄的主管部门自行制订、公布。  相似文献   

15.
范三成  来元元  董丽 《甘肃金融》2002,(12):74-75,91
近年来,随着邮政储蓄业务的不断发展,邮政部门在人民银行的转存款规模呈大幅度递增趋势.目前,邮政储蓄转存款已成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已成为影响人民银行财务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近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开展了邮政储蓄转存款利息支出真实性专项调查活动.调查反映出邮政部门在办理邮政储蓄业务中存在一些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86年4月按照国务院部署,我国开始在全国部分城乡邮政机构恢复开办储蓄业务。这项政策的实施,使邮政储蓄充分利用邮政机构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按照当时的制度,邮政部门将邮储存款全额缴存当地人民银行,人行按月累计日平均余额的2.2‰按季计付手续费,邮政机构按规定利率向储户计付利息,人行再按月据实向邮政机构拨付利息。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以前,邮政汇兑资金的清算由国有商业银行承担,采取存款、透支均不计息的清算方法。1993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邮政汇兑业务大量增加,原有的邮政汇兑资金清算办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出现了邮政汇款兑付难、“绿条子”泛滥的局面,严重损害了银行和邮政部门的信誉。为解决邮政汇兑资金兑付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邮电部门自1986年起开办储蓄业务,截到今年6月底止,共设置邮储网点417个,吸收存款4.72亿元。他们发挥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存取方便的优势,深受城乡广大储户的欢迎,为国家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已成为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初,邮政储蓄业务系人民银行委托代办,人民银行付给邮电部门手续费。从1990年1月1日起,改为邮电部门自办,邮电部门吸收的储蓄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支付转存款利息和保值储蓄存款贴息,不再支付业务手续费。邮政储蓄自成体系后,有利于邮电部门加强经济核算,提高干部职工的吸储积极性,对于进一步办好邮政储蓄起了一定作用。但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研究解决。一、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谢莉 《新疆金融》2005,(8):52-52
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进行了两次下调,其目的是促使邮政储蓄机构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使邮政储蓄转存款不再存在利息优势,盈利能力明显降低。近两年邮政部门虽然开办了许多种中间业务,但起点低、发展慢、品种少、范围窄、更新慢,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业务开拓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人民银行湖南省常宁县支行,最近通过加强协储员队伍的建设,发展代办集体储蓄业务,初步解决了储蓄网点和储蓄专职人员不足的问题。今年初,县党政领导部门主持召开了协储员大会,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发展协储员队伍。会后,各单位认真选拔协储人员。现在,全县各单位的协储员已发展到125人。协储员必须严格执行储蓄工作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