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地处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团队近日宣布,3年之内能够实现双细胞碳4(C4)水稻的代谢原型。4年前,科研团队组成“国际C4水稻联盟”,希望将玉米中的高效光合作用机制安装进水稻中,提升水稻产量。这个新品种水稻被称为C4水稻。若C4水稻研发成功,它将减少化肥的使用,比传统水稻更适应干旱等恶劣环境,并且可以使水稻增产50%。不过,这离C4水稻真正研发成功还很远,至少需要15年。  相似文献   

2.
石秋伟  陈浪  姜军 《山西农经》2023,(13):175-177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及示范,带动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农村因劳动力外出造成的无人种田困境,保障了粮食安全,效果显著。文章以黎平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效果为依据,对比水稻机械化精量直播、水稻半机械化直播、水稻毯式育苗机械化插秧、水稻钵体育苗机械化插秧4种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产量,并比较水稻直播、机插与常规手插所生产的成本,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效益,为下一步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13,(11):14-14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出多项水稻育种新技术和水稻新品种、新组合,为我国水稻持续增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10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水稻新品种观摩会,研发团队负责人张大兵教授介绍说,科研团队利用上海地区推广的常规水稻9522为基础,建立大规模水稻突变体库。分离了30多个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植模式变迁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植模式变化会直接影响中国南方双季稻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并对产量产生影响。本文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模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回顾,对不同时期水稻种植模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了种植模式变化的原因。结论表明,1997年后水稻种植模式变化是导致水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单产变化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茵茵 《南方农村》2012,28(7):14-17
为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降低化学防治对环境的危害,广东省着力建立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品种选育、害虫种群变迁、高效农药筛选、先进植保机械的研究体系,水稻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水稻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并需要制定扶持水稻病虫害防治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县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争取2013年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左右,基本实现水稻机械插秧全覆盖。”一见面,凤台具农委副主任朱末兴便兴奋地眚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该县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资金扶持和社会化服务运作方式,全面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争取工作年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全覆盖。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10,(5):26-26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农机局为切实抓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进一步推进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工作,在青原区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农业局组织农机、粮油、种子、植保、土肥、科教等各部门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点,开展水稻播种育秧技术、水稻机插技术、农机维修技术等培训。  相似文献   

8.
水稻僵苗的主要类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僵苗,又叫翻秋、坐蔸、迟发等,主要是指水稻移栽后返青和分蘖期间发生的一种障碍性生理病症。主要表现为水稻移栽后10-20天,秧苗发根受阻、蹲苗不长、分蘖少且迟、叶片僵缩、稻株簇立。水稻僵苗可导致水稻生育期推迟10—15天,产量降低10%-25%,严重的减产35%以上。这种病症在水稻栽培中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为了明确水稻僵苗成因,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我们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田间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水稻的优化配方旌肥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化肥的配合施用,却忽略了硅、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事实上,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一般茎叶中含有二氧化硅10~20%,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缺硅,容易导致茎秆细长软弱,易倒伏和感染病害,前期缺硅使水稻成穗数减少,后期缺硅则小穗数减少,水稻的优质高产就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1世纪以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机制,为新时期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时间序列描述性统计与区域空间比较分析、因素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 (1)2001—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化,由201.03万hm2波动增长至220.28万hm2,增长9.6%;同期广东、浙江分别减少了53.48万hm2、70.40万hm2,与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差距不断扩大;(2)2001—2020年江苏省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26.94万hm2,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11万hm2,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对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的贡献率达234.2%,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稳定的主要原因;(3)水稻生产竞争力不高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共同导致了苏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衰减,有效灌溉面积增长是苏中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和水稻生产竞争力提升共同促进了苏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结论 对于拥有较多后备稻田或耕地的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区域内粮食种植面积的下降,但长期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面临挑战。继续稳定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需要全省协同努力,苏南地区要稳定并适度增加水稻种植面积,苏中地区要积极探索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苏北地区要着力发展稻米产业经济,探索水稻生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高度重视江苏省沿海地区滨海盐土水稻生产的发展,为未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长开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徐振湖 《农村展望》1997,(1):25-25,27
我们方正县自1981年引进日本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实施水稻生产第一次革命以来,水稻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农村经济有了大幅度增长,农民的富裕程度有较大提高。到1996年,全县水稻面积已由1981年的4.9万亩扩大到32万亩,增长了6.7倍;水稻平均亩产量由386斤提高到了1000斤,增长了2.03倍;人均水稻纯收入1300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56.4%,水稻在整个粮食作物中所处的地位是:60%的面积,80%的产量,90%的产值。作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方正水稻已走向全国。现在全县有201名水稻技术员和技术农民遍布全国指导种稻和承包种稻,累计指导面积1亿亩。方正水稻生产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登新台阶,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我们将瞄准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再用3年时间,建成水稻生产强县。到本世纪末,全县水稻面积要达到4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稻面积要达到4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稻米占80%以上,平均亩产超千斤,水稻总产量达到4亿斤,商品量达到3亿斤,水稻收入达5亿元,加工增值1.6亿元以上。从而完成稻生产的第二次革命,为推进全国水稻生产再做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3-53
施田补(德国巴斯夫生产)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封闭除草剂之一,在全球50多种作物上获得登记。施田补有普通型和水稻专用型两种。33%施田补(水稻专用型)是新近开发的水稻旱直播封闭除草剂,在原有施田补成分中添加了水稻安全剂,是旱直播水稻理想、安全、高效、持效的封闭除草剂,已在水稻上获得登记。  相似文献   

13.
覃飞凤 《农家之友》2009,(16):60-62,86
水稻软盘育秧和无盘旱育抛秧技术都是近几年推广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种技术对水稻各种农艺性状、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影响,找出‘适合山区缺水地区推广的水稻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比水稻软盘旱育抛秧栽培更具有优越性,产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省工、高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肖红水稻是辽宁省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省整个粮食生产中,水稻以其大约15%的面积,生产了27%左右的粮食.因此,在粮食作物中,水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稻生产状况如何,对我省的粮食生产影响极大。一、我省水...  相似文献   

15.
尤其是自己种的稻花香水稻,9月11日-13日刚收割了30亩,就被赶到田边的北大荒集团工作人员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全部收走。今年,启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92户农民种植了i000多亩稻花香水稻,每亩可比种植普通水稻增收700多元。”  相似文献   

16.
推行水稻供秧商品化实现农技推广产业化彭兴龙一、推行水稻供秧商品化是发展水稻生产的战略选择粮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物资,水稻又是我国南方各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尽管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二...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台安县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崔玉玲,黎华一、台安县水稻生产的回顾与现状台安县水稻生产始于1954年,当时只搞60亩试种,至今已有40年历史了。40年来水稻生产呈波浪式发展,年度间时起时落。自1987年以来,水稻面积发展稳定在25万亩以上,亩产量高达...  相似文献   

18.
怎样掌握水稻生物学规律加强田间科学管理呢?这主要的是抓住水稻各个生育阶段进程,因地、因时、因种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调整外界条件,满足水稻高产之要求,从而获得大面积高产丰收。现就水稻阶段发育规律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分述如下:一、返青分蘖期水稻插秧后,一般要...  相似文献   

19.
《上海农村经济》2011,(1):47-48
水上种稻是李必湖为主组织研究的一种新型立体式水稻种植模式,旨在解决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给粮食安全带来的压力。据了解,水上种稻就是把水稻种植在由南竹或圆木、泡沫塑料等材料搭建的水上农田浮岛上,水稻根系生长在水中,不仅能增加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带动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20.
祁东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均在770万亩次以上,近年来水稻病虫害特别是“两迁”害虫发生为害加重。本文通过组建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将关键技术配套措施示范推广,力求防治机制创新,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