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应用激励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政府激励、技术激励和文化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应用激励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政府激励、技术激励和文化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四川循环农业模式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说明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提出了四川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权 《时代经贸》2010,(16):141-142
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四川循环农业模式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说明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提出了四川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态社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来研究农村问题的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深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趋势.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农村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有其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既有深刻的生态价值还有深刻的文化价值.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采取全新的技术手段,遵循"3R"原则,培养全面的人才将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资源和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的非科学化和生活方式的非理性化,我国农村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现象非常严重.构建资源节约型农村杜会,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生事物,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湘西沅水流域新农村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水流域在湖南境内主要流经其西部地区,这里少数民族比较集中,是湖南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加强流域内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在分析流域内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流域新农村的建设,要依靠市场,建立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农民乡土的观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流域的绿色生态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层组织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流域内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在发展现代林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发展历程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该地区现代林业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关联的教育、生育、扶贫工作、农村建设等因素,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农村的建设目标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