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主要指湖州、嘉兴两市。浙北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的综合优势,自身城市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和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城市,对浙北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不仅使浙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得到发展,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浙北地区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准和区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联接两地经济的商人群体,密切了两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浙北地区 (嘉兴、湖州两市 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 ,人才资源的现状仍令人堪忧。为此 ,浙北地区必须在人才工作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注重开发、营造环境 ,与上海接轨 ,构筑人才高地 ,为本地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3.
潘捷军 《浙江经济》2002,(11):30-32
以往,在论及浙江经济的典型特征和代表模式时,人们一般都推崇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温州模式。确实,温州经济以其勇于开拓的创业刚力,善于扩张的发展张力,长于调节的机制活力和精于应变的本质魅力,无可置疑地成为改革开放20余年来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但在推崇温州模式的同时,我们对近年来后起勃发的“浙北现象”同样应给以足够的关注。初显端倪的“浙北现象”从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看,浙北一般是指毗邻上海的嘉兴市及所辖的若干县(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浙北现象”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从要素、产业和产出(与生计)三个层面对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素的差异可以在建立共同市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产业差异的存在如果是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就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在产出(与生计)层面上,适度的差异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来实现,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手段。当然,如果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反过来也能够促进要素更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地区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因此它们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相互的。  相似文献   

5.
体制转轨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自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力量。内蒙古东部地区(简称蒙东)与东北三省(简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目前政府干预行为过重,长远来看,市场是根本力量。经济、空间与制度机制是区域一体化的三个基点,它们均在市场力和政府力的范畴内有所体现。原因是:经济一体化依靠互补性反映供需的双方,  相似文献   

6.
张克强 《发展》2007,(9):45-46
三新阳地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西北部,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创造八卦的地方。区域覆盖中滩、石佛、渭南、新阳、琥珀、五龙等6乡镇20万人,既是麦积区的农业人口聚居区,也是麦积区的传统文化区。渭河、葫芦河在此交汇,陇海铁路、天(水)巉(口)公路、麦(积)甘(谷)公路穿境而过,水土肥沃,交通便捷。该区域总面积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万亩,川水地达6.27万亩,发展高效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间(跨省)劳动力迁移的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在一个国家内部资本流动性很强,存在显著的“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区域间人口流动本身并不能缩小人均GDP的地区差距,因此不能认为人口自由流动能够自动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不过在中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模式下,劳动力输出显著提高了欠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充分利用外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强化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联系,这是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课题。为深入了解浙江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联系特点,笔者选择浙北的嘉兴地区与浙南的温州地区,进行了企业层面的调查,以期为浙江加强外资经济与本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重要基本建设项目为主要动力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17)大型的基本建设项目对于项目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项目所在地区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型基本建设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差距与中西部改革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差距与中西部改革发展●邹蓝齐勇锋(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北京,100035)一、东西发展差异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特点,就是东部尤其是东南沿海增长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这种特点,自宋室南迁,经济重心由中原移往东南以来,一向如此。...  相似文献   

11.
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张沛李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5)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也有所加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态势,主要...  相似文献   

12.
以铁路干线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轴研究●武伟宋迎昌朴寅星(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62)(韩国国土开发研究院韩国汉城)一、地区经济发展轴关于什么是地区经济发展轴,国内外目前并无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轴包含如下几层涵义...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是指由港口运输业和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态。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辐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嘉兴港作为浙北地区唯一的集装箱装卸港口,虽然起步比较晚,规模尚小,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腹地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使嘉兴港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桂东南地区的博白、陆川、北流、容县、岑溪、苍梧等六县(市)是广西与广东的自然连接区域,与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交通运输、贸易往来等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频繁联系。该区域拥有三环、黑五类、东部电子、玉柴小挖、海螺建材、温氏养殖、藤芒编织加工出口等强优企业和基地,是广西主要农林特产品、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许多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这种产业和劳动力集聚的现象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现象。在集聚区域,相关产业集聚在一起,该区域的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而不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流入又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的集聚效应,这种累积过程被Myrdal(1957)称为“循环因果律”,而且累积过程还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6.
东西部资金要素投入差异与西部金融支持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金投入差距是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区域资金配置,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投入和金融政策等)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其辐射范围和聚集效应巨大。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泛珠江三角区域(以下简称“泛珠”)合作也应运而生。“泛珠”合作是由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又称“9+2”)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它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3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3(不含港澳)。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及对策研究●闵文义邓艾王仁曾(西北民族学院兰州,730030)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集“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西北边疆地区)、“穷”(欠发达地区)、“富”(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于一体,在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9.
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洁  张天顶 《南方经济》2006,(12):104-110
为了探求中国的开放政策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以及开放政策对不同区域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地区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海南、重庆、西藏除外)1984-2004年的相关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论认为开放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井且通过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0.
韦晓宏 《发展》2007,(7):65-65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纷纷探索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为此,必须充分抓住国家欠发达地区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常规开发模式,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常规发展阶段与工业化进程的跨越,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才能最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