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中部六省科技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针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就中部六省科技能力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即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产业化水平进行东、中、西、东北的总体对比分析;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贡献进行中部六省内部结构对比分析,最后进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构建了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并对中部地区与东部发达省份浙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就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7.
中部六省对外开放态势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与全国乃至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对中部六省对外开放状况有个准确全面的把握和评价,文章对中部六省的开放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商务成本是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对商务成本内涵的理解,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商务总成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对江西的商务成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政府的鼓励,加工贸易正在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六省发生转移.本文从加工贸易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部六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比较优势,并对中部六省发挥比较优势的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集聚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呈现出的一种空间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强化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创造力与综合竞争力。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较多,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影响因子,有助于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可行建议。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从科技资源、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和政府行为4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分析框架。在现有产业集聚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科技服务业自身特点,共罗列出14个影响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因子,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政策经济环境、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融资体系和市场需求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的核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提升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状况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影响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系统失灵理论是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的立足点。提出创新系统功能-结构耦合分析法作为创新政策分析的基础,把创新系统结构分析、创新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失灵和系统性政策工具整合起来,构造一个系统性科技创新政策架构。阐明政策制定者应用这个架构辨识系统失灵问题并找出解决已知问题的系统性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流程。系统性科技创新政策架构应被视为一种决策支持工具,供政策制定者应对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时使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当前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重点。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整体性视角揭示影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因素组态。结果发现:单个要素不构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但科研机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在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方面发挥较为普遍的作用;存在6条关键路径可以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包括开拓型、产业升级助推型、科研机构驱动型、产业升级与科研机构发展双轮驱动型、科研机构主导逻辑下的高校驱动型、市场和研发机构双元主导逻辑下的多元主体合力驱动型。因此,为全面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1991-2012年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等方法,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