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益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内在品质。高校可以通过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激发个人情感的内在驱动力,重视网络新媒体的推动作用,注重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坚持社会实践培育的积极作用等路径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精神。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诸多问题:从认知基础来看,缺乏对公益创业的科学认识;从人力基础来看,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从社会基础来看,缺乏社会心理的普遍认同。解决这些问题要以各类大学生公益创投竞赛为契机,搭建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复合互动支持系统,借此形成多元合力,助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公益精神的认知较为理性,认同感较强,践行公益精神主动性较高。高校应将公益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将公益精神培育融入“三全育人”,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将公益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益诉讼的案件不断涌现,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公益诉讼理论问题,检察机关在部分涉及公益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公诉实践和理论探索,尤其是法学界的部分专家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继续在书斋里坐以论道,成立中国第一家公益律师事务所.试图以团体的力量推动对公共利益的司法保障,并企盼公民社会的力量对政策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公益创投是公益慈善领域一种创新型的资助方式,而非社会组织。它高度整合了商业领域的风险投资做法,通过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建立密切互动的伙伴关系、培育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追求高效率地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与传统慈善相比,公益创投更注重对社会目标组织的"主动造血"能力培养。多元的公益投资者、符合公益创投使命的社会组织、高效的社会目标,是公益创投的三个必要元素。  相似文献   

6.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7.
责任感是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与自我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趋于淡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社会公益服务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以社会公益服务为基础构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路径,必须以人为本,设计社会公益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公益服务的有效领域,加强社会公益服务的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益创业是创新创业途径的一种新尝试,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产物。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意味着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以连云港市公益创投为时代背景,研究该市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的困境:公众认知不足,公益创业形式单一,社会支持网缺乏。运用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适应、目标获取、整合和模式维护功能,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是社会治理多元化发展的必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加快转型、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新形势下,优化社会生态环境更为紧迫。大力加强公益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成长发育的社会生态环境,是非营利组织制度设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公益创业蓬勃发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以"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公益培训"为主题,与当地教育局、中小学、社区、企业、计生政府部门构建联动机制,通过撬动社会资源资助合作,在青少年中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公益培训,帮助青少年获取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大学生通过公益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及公益素养,在公益创业中寻求自身的公益理想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