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贸易争端频现,而反倾销、反补贴等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摩擦救济手段。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  相似文献   

2.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23-23
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7年我国将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对此,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主任张金生指出,进入“后过渡期”后我国产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主要表现在: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会长期存在且呈增长态势;纺织品的贸易摩擦可能会更加突出,几率会更大;反倾销大案、要案会增加,反补贴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件也会增加。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贸易限制形式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13,(4):48-4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贸易争端频现,而反倾销、反补贴等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贸易摩擦救济手段。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开始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加大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力度,以进一步维护我国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东 《西部论丛》2009,(11):48-49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量的大幅增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各种争端呈上升趋势,进入了一个对外贸易摩擦与争端的敏感高发期。在当前中国与有关国家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增多,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针对中国的各类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案,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摆在中国现实对外贸易政策中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1997.3~2009.6中国反倾销案例涉案产品以及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中国反倾销措施仍然有效地抑制了对国外倾销产品的进口,即贸易救济效果显著;而强硬的反倾销措施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姜绳 《中国经贸》2013,(2):38-39
在中国自由贸易区主张贸易自由化,并且逐步开放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市场,促进区域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与开放市场的同时,对成员方国内产业产生的冲击与风险也要给以关注,允许成员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此,中国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了兼顾协定各方产业实际的贸易救济措施,减少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
季明  王涛 《中国经贸》2010,(9):48-49
根据商务部统计,去年前10个月我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共涉及116亿美元:而在以往,每年我国受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此外,今年年初时全球正在调查而未实施贸易制裁的134项救济措施中,也有77项涉及到我国,我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9.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但遭遇美、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主的贸易摩擦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正常的贸易环境,对我国的贸易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我国要采取必要措施,缓解贸易摩擦,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贸易救济新立案数同比下降43.9%,欧盟、印度是主要申诉方,冶金产品是调查重点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2010年上半年,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37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同期减少29起,降幅达43.9%。其中,反倾销19起,同比减少16起;反补贴3起,同比减少2起;涉华保障措施14起,同比减少5起;特别保障措施1起,同比减少6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各种争端呈上升趋势,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盏行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美、欧各类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案,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项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2.
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危机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总是相伴相随,越是危机深重,贸易摩擦就越发频繁。自去年危机暴发以来,全球贸易摩擦激增,据WTO统计,2008年全球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  相似文献   

13.
对华反补贴现状与我国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振华 《特区经济》2008,(9):224-226
反补贴是WTO贸易救济措施之一。我国面临的反补贴风险加大。本文介绍补贴、反补贴及WTO相关规则;阐述对华反补贴的现状,解释被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分析应对反补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与争端的焦点.美国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已经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关系成为当今政治与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特征与强度,并从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角度,重点分析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是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贸》2012,(10):21-22
贸易救济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其成员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的贸易限制手段,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我国贸易救济法规及管理体制我国贸易救济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及商务部发布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3,(6):9-9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间贸易纷争越来越频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各种反补贴、反倾销案此起彼伏,《上海国资》梳理了近5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国家的贸易纷争大事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05,(29):12-12
美国众议院近日否决了一项试图将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国的议案。“反补贴”和“反倾销”、“保障措施”被并称为“两反一保”,是WTO规则下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WTO成员也通常采取此三种形式进行贸易制裁。在2004年以前,反倾销措施一直是外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最主要形式,反补贴措施则从未使用过。据介绍,中国一些行业或多或少对政府有所依赖,因此一旦对中国实行反补贴,其杀伤力远大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苑涛 《中国经贸》2010,(19):32-33
8月26日,迫于国内经济颓势,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披露了14件提案,提出“一揽子”强化贸易救济措施的提案,以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执行力度,旨在收紧“非公平”进口政策,尤其是针对像中国这样的“非市场经济体”。中美贸易战似乎将再次触发。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应用的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WTO允许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本文除对这三种救济措施制度进行比较之外,重点是对三种贸易救济措施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在运用总量上,反倾销最多,其次是反补贴及保障措施,但近年来反倾销和反补贴有下降趋势但保障措施却有上升趋势;欧、美、加等发达国家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主要应用国,但发展中国家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应用上已经逐步代替发达国家成为主力;五矿、化工和农产品等行业是各种贸易救济措施应用的重点。最后,文章对我国建立贸易救济措施的预警机制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国际     
《天津经济》2011,(2):80-80
美对中国石油钻杆征收“双反”关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1年2月7日终裁决定对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石油钻杆和钻铤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这是美国近期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又一起贸易救济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