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但目前齐齐哈尔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差及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文章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对齐齐哈尔市的乡村旅游进行探究,认为齐齐哈尔市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旅游产品差异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进行区域内外合作、打造协同效应;四是提升区域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潍坊市充分利用农业特别是蔬菜、花卉以及苗木等产业发展的优势,初步形成了特色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网络,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促进潍坊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措施,推动潍坊市"旅游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安丘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有序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安丘市的农业独具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通过对安丘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和县域大景区、实施乡村旅游品牌战略、打造乡村"云旅游"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新兴能源矿产资源型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优势,规避其劣势,有序开发区内乡村旅游资源,对于克服资源型城市固有的弊病,促进该类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拓宽融资渠道、注重旅游产品设计、提高可进入性、加强旅游管理、实施人才工程、加大营销力度等方面的举措发展新兴能源矿产资源型地区的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5.
吴红蕾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102-105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本文在梳理与归纳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发现在新型城镇化测度、产业结构变化、乡村旅游等多方面新型城镇化与环境发展问题关系密切, 将新型城镇化与环境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动力机制和内在支撑机制两方面, 梳理新型城镇化与环境的发展现状, 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军行业,逐渐显示出它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异常迅速。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使国民收入再分配,调整当地产收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产业扶贫     
基建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决定接待能力。湖南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思想的诞生地,曾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少数民族聚居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帮扶",针对绿色生态乡村建设特点,全力推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八洞村落地,并纳入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助力当地旅游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如今这里已形成了乡村游、猕猴桃、苗绣等"旅游+"产业体系,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村。和十八洞村一样,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助力下,河南嵩县三合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写生小镇",江苏黄花塘雨山村建成美不胜收的"茶旅之乡"。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地区丝绸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总结浙江丝绸文化底蕴丰厚、遗产多样、传播广泛等特色,分析浙江丝绸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现状,进一步探索浙江丝绸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概括了从蚕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复合型丝绸文化基地、丰富丝绸文创产品研发、运用科技创新驱动融合深度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位于宁国市青龙乡中部,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毛竹、茶叶、火烘鱼、香榧、农家乐、自驾游等特色产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依靠"皖南川藏线"景观廊道、环青龙湾生态文化廊道,打造无需营销的"最美储家滩"乡村旅游休憩娱乐区、港口湾旅游度假区。  相似文献   

10.
有条件地开发水电站水库的旅游资源,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水电站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正面形象。但是水库的旅游活动也会给水电站带来污染物管理和安全责任问题。为了可持续利用水库的旅游资源,美国环境机构加强了对水库的环境监测。并且针对利用水库泄水开展的高危专业性的运动发生意外时,设法保护水电站业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旅游作为一项活动,久来有之。最初旅游只限于社会中少数富人和上层人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分工的深化,旅游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乃至逐步形成了一个行业,称之为旅游业。旅游业是向旅游者的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各相关部门或行业的边缘结合。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拉动作用。旅游业蕴盖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具有附加值高、扩大就业、促进稳定、促进交流的特点。旅游经济包括旅游食宿、交通、购物、邮电通讯、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中都原始草原是国家4A级草原休闲旅游风景区,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8摄氏度,被评为中国最佳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国网张北县供电公司在馒头营乡全面开展电能替代,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把握当地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大的有利条件,打造清洁能源消纳示范区,着力把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当地农民搭乘乡村振兴快车,利用优质充足电能,推动旅游乡村景区走上生态友好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毗邻淮河故道,是颍上县旅游扶贫重点村之一。以前的淮罗村,因地靠淮河边,小水小淹、大水大淹,加之地域偏远,交通欠缺,乡村人居环境差,经济收入低,年轻一代陆续搬迁或外出务工。2016年,相关部门对淮罗旅游扶贫开发进行统一规划,结合当地秀美的河流、独特的庄台、多样的湿地和鲜美的水产等优势资源,实施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4.
<正>以春光为媒,记者乘高铁,一路向东,到达了河北唐山,此行的目的之一便是解密西那母庄三村的乡村振兴密码:它是如何从一个“土里刨食,勉强糊口”的传统农业村庄蝶变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河北省美丽乡村”“省级文明村”,以及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诸多荣誉加身的乡村振兴排头兵的?“那母”,源自蒙语,意为水草丰美之地。回望千年,北方游牧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蒙元文化基因与冀东平原交织出锦绣壮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点亮这幅新图景的,正是电力。“西那母庄三村发展为现在以旅游为主的乡村后,无论是采摘大棚、临水景观、葡萄长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利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4):136-140
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利用邓聚龙于1982年创建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中国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加大旅游产业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阳春,江西婺源油菜花提前盛开,各地乡村旅游升温,大量游客来到乡村观赏婺源漫山遍里的油菜花,大大激活了当地的农家乐市场。婺源大大小小的农家乐1000余家,当地2万余人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业对用电的需求,婺源县供电公司开展了优先为农家乐的用电申请、故障报修、解决用电问题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河道生态修复、滨河慢道系统构建、休闲旅游功能提升等策略,打造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滨水生活于一体的百里丰溪绿廊.丰溪河慢生活走廊是践行"两山"理论,打造广丰样本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全域旅游、城乡高品质发展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8.
李平生 《汽车与社会》2011,(23):I0064-I0065
我今天的题目是北京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庄园经济,就是把乡村旅游从一开始的农家乐,升格到高端的庄园文化游。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旅游产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无边界产业,难以沿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新发展观的导向。笔者认为,产业集成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径,5C模式,即创意(Creative)、融合(Convergence)、链条(Chains)、协同(Concordance)、集群(Cluster)是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以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中心,通过动态集成创新,进行旅游的资源配置、旅游的产品开发、旅游的行业管理、旅游的企业组织和旅游的相关配套。  相似文献   

20.
<正><正>国网宁夏电力紧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将服务触角不断向乡村拓展、向农业现代化服务延伸,助力产业兴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和优质供电服务,切实当好服务地方发展的电力先行官。近年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宁夏电力”)紧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加快对农业生产、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发展等电力项目建设,紧抓重要时间节点,将服务的触角不断向乡村拓展、向农业现代化服务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和优质供电服务,带动当地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绘就了村美民富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