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1.如果交易双方存在销售协议,公允价值就是正常交易中销售协议中规定的价格扣除资产处置费用;如果交易双方没有确定销售协议,但该资产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则公允价值是资产的市场价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通常恰当的市场价格是当前的投标价格。如果当前投标价格不易于获取,则最近交易价格可以为估计公允价值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争议最大且最具难度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由公允价值估价方法、估价方法参照信息以及公允价值层级三部分组成。在计量顺序上,公允价值要区分三个层次按照顺序加以确定。如果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应当以市场报价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否则就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等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公允价值的计价技术在确定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按照符合公允价值交易的条件是否已经发生可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确定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已经发生;二是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尚未发生,这时就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的评价,所以即使是采用估计的方法也应该是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因素,少用估计和假设。  相似文献   

4.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公允价值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在自愿双方之间,在现行交易中,不是强迫或清算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通常情况下,最符合公允价值定义的是市场价格.正由于市场价格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属性,国际会计准则(IAS39)中把市场价格(活跃在市场上的公开标价)作为公允价值的首选标准,但是,会计人员无法观察到这种由市场机制决定、双方均可接受的金额,从而不能直接用来计量.例如交易双方签订一项合同,一方有权收取金融资产,另一方有义务在未来支付金融负债,其偿付的金额、时间安排均不确定.这时就需要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计算现值,进而确定交易双方均认可的公允价值.在需要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来估计现值时,有两种现值的计量技术,一是传统法,二是预期现金流量法.按照传统法计算现值,通常使用单一的一组与估计现金流量成正比的利率;而按照预期现金流量法,在确定未来的现金流量时,应当考虑到每一种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发生概率,加权平均,以求得可能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值.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允价值一词.美国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与后者相同.虽然文字表述不同,但实质一样.公允价值也就是指公允的市场价格.当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时,此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当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不存在时,则应采用一定的计量技巧估计出其市场价格,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标志着我国会计计量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以公允价值为前提的会计计量中,主要是通过估计和判断,来确定交易的价格.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论述,旨在实际工作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计量及应用浅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了解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此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是: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公允价值是基于交易而产生的,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当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柠檬"市场时,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就是一种"噪音"。由于很多资产与负债并没有一个活跃市场,因而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及其依据的资料将会更加主观。实务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很大比例的资产或负债并非基于市场价计算的结果,而是依据管理层的估计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的结果,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时,人们通常会寻找一个标准或参照物。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定义的演进及其与历史成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进行了剖析,认为传统公允价值定义在计量时态方面的模糊性,其与历史成本并不具备直接的对应与可比关系,公允价值是买入价格抑或脱手价格也缺乏清晰界定。美国FAS157对公允价值定义的重新思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憾,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更为可比的基础,应为各自与市场价格的联系,即“当前假想交易中的价格估计”与“过去已发生交易中的实际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一、公允价值计量及审计内涵(一)公允价值涵义。广义地讲,公允价值涵盖了其它几个计量属性,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涵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特征。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的市场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一、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实践运用的问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并且对公允价值确定的方法进行了排序,使用优先级别原则,第一层为有活跃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报价确定;第二层为交易不活跃市场情况下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参阅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第三层为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管理层根据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如何取得,以及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公允价值应用的难题。在已发生的现金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交易中的现金金额。如果没有发生现金交易,则需要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有市价法、传统的现值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模型、矩阵定价模型、期权调整扩展模型和基本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特征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计量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交易性质、不同的交易类型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计量属性。过去时点的公允价值可以被理解成历史成本,交易性质为实际交易,交易类型是投入价值;现在时点的公允价值可被理解成重置成本,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公允价值可被理解成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它们的交易性质可以是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交易和预期交易,它们的交易类型可以是投入价值也可以是产出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公允价值的特征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它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其特征表现为:1.估计性。估计性是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  相似文献   

16.
石颖 《天津财会》2007,(1):10-1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它是在公平的充分活跃的理想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相均衡的市场价格。但是,均衡是动态的均衡,且现实的市场也并非是完全有效的,人们要想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计量属性,就要解决不同市场情形下市价如何运作,以及在缺乏公平市价的情形下怎样通过现存计量属性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的选择与替代来表现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金融工具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对衍生工具则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这些计量属性的关系如何,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笔者厘清了公允价值与其他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并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必须由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共同决定,即只能是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标价。因此,FAS157的第三级估计是资产和负债的不可观察的输入值,按第三级估计计量的价值只能称为"估计价格",而不是"公允价值"或"公允价格"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本文讨论公允价值计量面临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带来新意。假定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即应用所谓"调到市价会计"),财务报告有可能使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建立在价值而不是历史成本基础上。联系到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础上:a.它的初始确认不是实际的,而是假想的交易;b.作为计量属性,它仅仅是估计价格;c.它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两个主体间的交换。很明显,假定上述基础丧失了(例如,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则用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必定产生疑问。本文的结论是公允价值仍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有用的计量属性,但是现在需要反思并按《美国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第132和133节进行修正。本文还断定,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用于记录并报告历史的交易和事项及它们的影响是基本的和本质的特征与功能。历史成本是主要的计量属性,而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其他计量属性仅仅是补充。会计决不能变成估计。  相似文献   

20.
金融工具会计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确认和计量方面。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应为:将支付的对价作为取得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应为:企业发起但不是为交易而持有的贷款和应收款项按成本计量,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优先顺序为:公开活跃市场上该项资产的市价、参考市场上类似交易资产的价格、采用期权定价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