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挖掘资源优势开发古镇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潼。南依溱湖风景区,地处泰州、盐城、南通三市交界处。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3.6万。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0.54平方公里。近年来。溱潼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按照“一湖一地一镇一园”旅游开发的总体定位。坚持走“旅游兴镇”之路。全力打造古镇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探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新疆的现实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疆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地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对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沙湾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上述两个县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处于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通过两者相比较可以发现沙湾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价值。[结论] 在干旱区的脆弱生态环境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依赖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新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整体仍处于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以四川长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区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忽视的风险,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景区旅游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以长宁县为例,对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长宁县,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仅为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宁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种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评价和量化的方法。[方法]文章以海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在参阅相关文献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海南旅游自身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海南乡村旅游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服务系统等4个维度、39个具体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结果]系统层四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乡村旅游资源系统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系统乡村旅游环境系统乡村旅游经济系统;要素层权重分别为:乡村资源质量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指标层权重分别为乡村环境质量指数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乡村(门票)收入比例=乡村综合管理水平乡村旅游地设施=乡村旅游投入比例乡村旅游机构与制度完善程度。[结论]从总体来看,海南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层、要素层、指标层,其中系统层乡村旅游资源系统和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系统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海南乡村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也证明了乡村旅游管理服务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指标层每一项具体指标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权重大小不一,总体相差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5.
<正>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近年来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着力破解难题、厚植优势、增强活力,切实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积极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更有质量、更具效益、更富特色。坚持转型发展,农业经济迈出“溱潼速度”。突出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划分析,旨在为浙江省及长三角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体系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浙江省乡村休闲旅游分类体系对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在准则层中,4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环境质量(0.4658)>资源开发水平(0.2771)>乡村社会发展(0.1611)>乡村经济发展(0.0960)。从指标层权重来看,处于第一层次的有景观平衡度(0.3915)、乡村基础设施建设(0.3897)、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836)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0.3655)。[结论]浙江省北部乡村旅游发展以杭州为中心,形成安吉、德清、桐乡和嘉善乡村休闲旅游带,中部和南部则以金华市为中心,形成了温州、金华和衢州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圈;浙江省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乡村景观的承载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各县市应立足当地的优势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县域内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乡村游。  相似文献   

7.
天下会船数溱潼。首届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暨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清明时节在江苏省姜堰市风光旖旎的十里溱湖盛装登场。生态姜堰正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姜堰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境内自然景色秀丽,生态湿地景观独特: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潼;有“全球500佳”的生态河横村;有国家级溱湖湿地公园;有唐代国槐,虬枝苍劲;有千年山茶,享誉全球。由明代相沿至今的天下绝唱——“溱潼会船节”更是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姜堰市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始终坚持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市、省“九五”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建设先进市、省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先进集体。近年来,姜堰市依托河横“全球500佳"和国家级溱湖湿地公园两块金字招牌,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高起点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将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将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推进,逐步走出一条生态型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8.
正溱湖蟹村(绿洲)度假村是以簖蟹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5A溱湖风景区,紧邻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用地1620亩,总计划投资6亿元,是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全国唯一以溱湖簖蟹为产业的"农业+文旅+康养"的田园综合体。公司牵头成立溱湖簖蟹产业协会,投资建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军 《山西农经》2023,(3):163-165
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乡村旅游事业的日渐昌盛,其诸多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包括村民对旅游内涵认知不足、旅游产品存在问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乡村生态平衡被破坏等,这些因素使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受阻,甚至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对乡村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基于此,文章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意义,分析了阻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基于精品线路对如何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借助精品路线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四川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开发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20个具体指标构成评价综合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系统分析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开发情况的权重值分别为0.426 5和0.328 4,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0.104 2和0.140 9。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5.48,为2级水平。[结论]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有较大提升空间;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交通便捷性,培养一批高素质旅游服务人才队伍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及以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等策略,以满足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对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以期对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方法]基于阿坝州生态环境现状,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乡村旅游发展4个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2010—2016年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2010—2016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0133增长到2016年的0820,变化幅度明显,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水平。[结论](1)社会发展可持续水平在4个系统中的权重值最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平衡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协调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开发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实现阿坝州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在整体生态环境可持续系统中的贡献值逐渐增大,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阿坝州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途径。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概况分析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合理,基础设施仍待完善;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环保工作跟进不力;季节性过强,经营方式亟需优化;发展缺乏认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政策和法规不完善,缺乏整体的规划管理等问题。同时提出实施整体规划;提升农民的参与度;紧随政策,多方合作;实施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原则与对策。结合实际相应提出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开发,实现乡村旅游深化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旅游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加深认识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海南省农村的农业生态旅游已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但是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旅游开发而且还阻碍海南农村地区建设有效的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研究农业生态旅游的效益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基于海南农村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及对其效益研究的一些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确定农业生态旅游与其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发展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评判模型,对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开发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确定效益评价指标,得到适合的模式效益。进而改变当地农村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的农村生态旅游,全面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