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梁风华 《糖烟酒周刊》2005,(37):B0034-B0035
很多经销商对我说,“代理一个好品牌固然重要,但最令我感激的是教会我做生意的人”。起点低、素质差、管理乱是经销商面临的普遍问题,销售人员对经销商说得最多的是“打款”、“发货”,很少有厂家会真正关注经销商的成长需求。除了产品之外,经销商急需管理、经营、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知识和管理是企业提供给经销商的增值产品,是在给经销商“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2.
马瑞芳 《市场周刊》2009,(2):108-108
《红楼梦》前八十回看下来,众人对贾母称呼什么?“老太太”。只有两人不叫贾母“老太太”,别出心裁另称呼。打秋丰的刘姥姥见贾母时创造个特殊称呼:“老寿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了:说,她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要凤姐请了来她见见。平儿带刘姥姥到贾母的房间时,刘姥姥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相似文献   

3.
王治平 《商界》2007,(12):111-113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是毛泽东总结出的游击战指导方针,这就是一种“斗鸡博弈”。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而且双方都是这样的选择。那么,最后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点?到底是谁进攻谁撤退呢?。  相似文献   

4.
青岛北方国贸名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清法曾说过这么~句话:经销商只有创新才能活下来。这也是很多成功经销商的共同理念。后来在总结这些成功者的经验时,发现他们很多相似之处,即有超前的思路、完善的管理模式等等。总结经销商失败的案例,每个经销商都有不同的“死法”,这也可以说是“幸福的经销商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经销商各有各的不幸”。经销商破产,会对厂商双方都产生影响,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销商在思路、操作和厂家关系上的失误案例,希望能对厂家、商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叫好不叫座”的事情是最让人尴尬的,特别是在厂家投入精力和财力,对经销商进行培训时,经常会出现犹如“大海里扔个小石子儿”,连个响声都听不到费用就没了……●前期打款10万元,市场支持5万元;首批打款九万八,豪华面包开回家……在市场拓市期间,企业总会有一些形形色色具有诱惑力的市场支持承诺给经销商,但是,对于经过千锤百炼的经销商而言,企业所答应的一些市场支持和承诺,已经很难打动经销商的心,关键性的支持点在哪里呢?到了企业开始思考一些新的市场支持手段的时候了……●成熟的二批商会使市场迅速启动,而“功高盖主”的二批商往往又是市场出现混乱的源头。面对众多分散的二批商,会让企业感到难以控制和管理。如何处理和二批商的关系,成为企业管理经销商较为挠头的问题……●大户不好惹,小的经销商也不敢得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大大小小的经销商,而如何对待不同程度的商家,成为企业管理经销商过程中慎重考虑的问题……作为市场上的两个主体,企业与经销商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利益关系之中。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与经销商的合作状况,直接影响二者的切身利益。11月《月度话题》栏目重点解决企业在管理经销商中,所出现的困惑和挠头的问题,为实现双方的精诚合作、实现双赢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敏 《中国广告》2005,(5):72-73
营销策划求新求异 “汽车坐销时代”已宣告终结。经销商依靠汽车品牌,不费吹灰之力坐享销量节节攀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竞争的加剧、市场的低迷,使经销商大打营销战。面对经销商为促进销售而使出的种种营销招式,消费者似乎已经患上了“审美疲劳”综合症。日益理性和成熟的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张,似乎不再为各种喊破喉咙的吆喝所动。  相似文献   

7.
罗凝 《糖烟酒周刊》2005,(16):B004-B005
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酒类经销企业面临着重大的困惑:传统营销模式疲态毕现,不管是深度分销,还是渠道扁平化,都面临着“中间环节费用过高”的问题,巨大的费用让企业和经销商叫苦不迭。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尚未成熟,其所面临的诚信问题、电脑普及率问题以及消费者先打款、后见到商品的成交方式,都注定“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在酒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首批打款奖励政策,作为合作之初厂家对经销商的一种鼓励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政策运用得好,厂家可以筛选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而经销商也可以窥探到厂家的策略,避开市场陷阱。但是。当这种奖励政策超过商家所预期的利润回报时。又往往会引起经销商为追求短期利益出现的一些过热反应,比如低价抛售和窜货等。  相似文献   

9.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7,(32):130-131
在一些经销商为争夺酒店打得两败俱伤时.在一些经销商为商超压款愁眉不展时,有一部分经销商却把目光瞄准了乡镇市场。希望从中找到一片“蓝海”。但从城市到农村,经销商该如何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又该如何挖到“宝藏”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5,(48):24-25
11月是经销商的备战期,他们一方面要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好明年的规划。因此在这个月,经销商的求购项目表现出关注团购产品、关注明年走向的特点。11月份共有57家经销商通过致电和发短信的方式寻求团购产品,让本刊推荐礼盒装饮料和红酒,提供价位比较优惠的名酒货源。11月也可以称为“名酒需求月”,来电咨询名酒的经销商达到95家,  相似文献   

11.
潘文富 《糖烟酒周刊》2005,(25):B011-B012
因为产品都是由经销商进行具体的渠道和终端推进,处理危机过程难免要牵涉到经销商的配合,经销商的反应速度和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危机的处理程度,经销商眼光的长远性,或者说是否具备战略性思维方式等因素决定了经销商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厂家的危机。在这个情况下,就要使商家意识到危机处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控制负面影响范围。这样,危机不但不会影响厂商合作,而且还有可能让厂商合作更加默契!  相似文献   

12.
打开电视,赵薇在宣传佳能打印机,赵本山在卖北极绒保暖内衣,牛群在推销电话卡、刘璇、熊倪等奥运明星在畅饮浏阳河酒,翻开报纸杂志,伏明霞用了安利纽崔莱还在打什么牌子的手机,李湘笑眯眯地向你举起商务通;走在街头,章子怡告诉你联想掌中电脑好,谢霆锋与你相约FM365;更有像“盖中盖”这样的把一大演员都“招”进广告的做法。一时间,仿佛看广告的人看的都是明星,仿佛没有明星的广告就要没人看了似的。  相似文献   

13.
老海 《中国报业》2013,(10):76-77
“老虎”与“苍蝇”既然不在同一官阶,那就意味着腐败者各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人脉与根基。如果反腐是一场拳击赛,个案反腐败下阵来也不是不可能。裁判的因素且不论,单说拳手,首先就要知已知彼,要学会尊重对手,了解现实的残酷,特别是面对“老虎”时。不能把“老虎”当“苍蝇”打,不能拿起苍蝇拍,朝老虎头直接拍去。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5,(1):B040-B041
广西柳州市的潘经理最近很烦恼,因为他与沙城葡萄酒签订的合同要到期了,但是在续签合同的时候,厂家业务员提出第一次打款拿货就要打够上一年全部销售额的要求,否则就另找其它经销商。潘经理很为难,一方面他不想放弃这个全国知名品牌在柳州的代理权,毕竟他是该品牌在柳州的第一家经销商,通过一年时间的运作,虽然该品牌没有很火爆的市场。但也算是小有起色了;另一方面,如果真得按业务员的要求来,就会造成公司的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影响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厂商双方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化,而结果还是取决于各自的实力。厂家比较强势,会要求经销商专营,不专营就“砍掉”;经销商比较强势,往往不理会厂家的最后通牒,依然我行我素,反正是自己掌握着当地的网络,自己不做,谁也做不起来。实际上,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如果不是闹得很僵,是不会轻易分裂的,当厂家举起“砍刀”时,心里也在犹豫;当经销商准备放弃时,心里也在想着“和气生财”。那么,在骑虎难下的时候,经销商该如何做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很多经销商在拓市时发现,拿名酒的品牌力这块令牌号召消费者,也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一呼百应。在有地产强势品牌的区域市场,名酒经销商的发展更是艰辛,和“地头蛇”品牌的竞争甚为惨烈,那么,名酒经销商如何能在与“地头蛇”品牌的竞争中抢得一块地盘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位同行们在对付“地头蛇”品牌时所使用的招术。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上海的速度。对于经销商来说,同样需要这样发展的高速度。“一年整改,两年起步,三年突围”,经销商要有这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下面的案例就是供经销商们借鉴的“突围”的四个方式。  相似文献   

18.
知庸 《糖烟酒周刊》2004,(34):i020-i021
白酒的经销模式是最近行业内谈论较多的话题,市场经济初期的买断经营和OEM,虽然造就了为数不多的“富人”,但是也使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短寿的品牌。毕竟不能维护大多数经销商利益的方式,不能称为“模式”,那么经销商应向何方向努力呢?在和大宅门酒业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华交流时找到了答案。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宅门文化和大宅门酒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促销     
海龙百家诚信经销商评选开始 从7月22日开始,海龙电子城内开展大型“海龙百家诚信经销商评选活动”,同时,海龙电子城为消费者在炎炎夏日送来凉爽,准备了一套暑期促销大餐。每天下午两点在海龙5层IT全程服务中心发送冰矿泉水。(楠)  相似文献   

20.
家具产品进入市场之初,特别是不知名家具企业的产品,由于其知名度和信赖度较低,与渠道商谈判时容易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建立销售渠道的时候,从高、级别的经销商做起,可能不得不接受经销商的“南京条约”,如此一来,厂家就成为了经销商的“打工者”,而且随时会被经销商“解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