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多面性和其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有正面的评论,也不乏对哈姆雷特性格的负面讨论。本文将从人性的角度,从哈姆雷特的行为表现的合理性方面来探讨解读哈姆雷特的性格及形成原因。首先就作品的悲剧方面做详细定位,以"人性"的观点深入分析哈姆雷特的各种性格表现,表现的合理性及其成因。同时结合时代社会特征和时代文化性格以及文艺复兴时的各种社会价值观,系统的对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做辩证的分析,肯定哈姆雷特的智慧,并阐明其性格的时代价值所在,展现哈姆雷特性格的矛盾而又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部分在于他在语言运用中别出心裁地采取了多种修辞格,这一点在其《哈姆雷特》中最为明显。《哈姆雷特》的三个典型中译本,有9种修辞格的翻译,因而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创作于资本主义已开始出现社会罪恶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是在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哈姆雷特》的剧情表现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和对人性污点的斥责.作者从对封建王权和黑暗势力的鞭挞以及哈姆雷特的古典主义人性和人文主义理想中来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富于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悲观失望,勇于行动却又忧柔寡断,勤于思考但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特别是忧郁性格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为世界名著,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仅是因为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因为莎士比亚在写《哈姆雷特》的时候运用了多语体类型,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韵味,同时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容易把握作品的脉络,抓住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论文主要是针对《哈姆雷特》中几种不同的语体风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莎士比亚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自从17世纪初问世起,便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无数文人墨客的研究和推崇。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场悲剧的酿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本篇文章则主要是从他的性格入手,分析酿成这场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人都能成为旅游者,处处都是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都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目的地在营销的过程中,分析旅游者体验和旅游消费的符号特征,并根据相应的符号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进而创造出目的地独特的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8.
从《俄狄浦斯王》到《哈姆雷特》,可以看出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人类从对命运的恐惧、抗争,到对命运的彻底摆脱,人类是痛苦地奋争着的,人自认为自己是“人”,是以很多先行者的毁灭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9.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悲剧,莎士比亚一生深受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人、祈祷、爱、伪善和报复构成了《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的主要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10.
在人/物的二元社会结构中,符号消费和物质消费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求。而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各种商品“意义”中,生产关系才是掩藏在商品形式背后的、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符号意义。在消费社会中,由于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作为符号本义的生产关系层面的意义遭到缺失。现代广告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漏洞,构建出虚假的符号意义来填补符号本位的空白,广告功能从此走向“误区”。  相似文献   

11.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意义的产生、传达和释义的过程的学科。从符号学的角度去看产品设计,研究产品意义的产生,传达过程,可以帮助设计师端正设计价值观,指导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西不断地更新换代,计算机事业是更新换代最快的行业,从计算机软件到硬件都在不断地升级,老式计算机硬件软件不能满足现代化学校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导致被淘汰的命运,这样造成了大量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浪费。合理运用网络技术,构建无盘终端网络可以对已经过时的计算机再利用,变废为宝并节约大量资源。  相似文献   

13.
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符号学应用研究成果丰富,然而其研究框架体系却不够完善。在有关的旅游符号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空间的符号化和旅游活动的符号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初步的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所谓的旅游符号学,即指用符号学的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的过程。旅游符号空间是旅游活动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框架体系应包括旅游符号的解读者——旅游主体和旅游符号的解读对象——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和旅游媒介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4.
将符号学理论引入旅游地竞争力研究,分析旅游地符号化运作的内在动因,探索根据旅游符号识别特征建立显性符号系统和隐性符号系统两个主类。以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旅游符号系统进行符号语言统计与解读,从旅游地景观展示、旅游形象和旅游者行为3个方面认知符号学带给旅游地竞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层次,科学研究必须通过现象找到本质,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现象。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进而科学地解释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现象上具有共性,但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理论上分清现象与本质,才能正确理解姓“社”姓“资”问题。如果经济学研究仅停留在现象层次上,忽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这样的研究隐含着巨大危险。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的联系而言的,是普遍存在的。象似性也是普遍存在的,但 还不足以构成对任意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与其相适应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校园文化环境与高校素质教育系统也同样是环境与主体的密切关系.从校园文化环境的4个不同层面,论述了校园文化环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讨如何营造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拓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达到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本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贸易战略理论基础的争论问题。第二部分引入了两大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并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说明我国贸易的现状,尤其是其局限性。最后立足于国际竞争优势,给出了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如何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地理解比较优势论和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竞争优势论,这是贸易理论和产业理论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竞争优势论并不能替代比较优势论,比较优势论仍然在我国经济中起作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仅现阶段有实际意义,而且可能是我国长期的比较优势产业。我们不能简单化地加以排斥,而要通过长期努力,在培育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通过何种发展战略才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模式路径,指出仅通过任何一种单一战略,都很难达到目的,尤其对发展中大国更是如此。只有两种发展模式的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化地结构升级,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