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昌方 《秘书》2014,(3):12-12
时下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辆,前呼后拥地“下基层”。.然而,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不理不睬,给“走上门”的群众留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抱怨群众“不听话”,不如五十年代“好领导”,这很值得深思。为了弄清是我们没有把“话”说好,还是群众不听话,起码需要在四个方面认真地想一想:一是要想一想,我们讲的话,是不是真正代表了群众利益。我看,至少说那些空洞无物的“套话”,虚情假意的“面子话”,和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要隔上几层膜子。二是压人的“官话”,还是和群众平等交谈的“掏心话”。假如放不下架子,以官老爷自居,在群众面前装腔作势,你那个话再“好”群众也听不下去。三是要想一想,我们对群众普  相似文献   

3.
近日,听到群众议论某乡长:乡镇换届选举之前,他的官腔没了,架子小了,“亲自”到群众中搞“家访”,处处许愿。可选票到手,又故态复萌,“群众嘛,拜拜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收时节,射阳县的许多乡镇发动群众,打坝筑堤,清沟理墒。当时,部分群众不理解,说干部是“杞人忧天”、“吃饱饭撑得难受”、“劳民伤财”,甚至出现谩骂、抵触现象。对群众的“骂声”, 干部做了许多解释,可仍有人不相信老天爷会翻脸。在这样的困境中,有关乡镇的领导同志并没有动摇,他们坚定地说:“我们宁愿灾前听群众的骂声,不愿灾后听群众的哭声。”没想到,  相似文献   

5.
干部为群众办事,要多看群众的“脸色”,因为群众脸色实际上是反映干部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也是正确评判干部政绩的“显示器”。群众的“脸色”好看时,说明你的决策和言行是正确的,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高,工作劲头就大;相反,当群众的“脸色”不好看,说明你在某些方面肯定有失误,或者是决策不当,或者是处理问题有偏颇,或者是忽视了群众利益。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公正与否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群众关系的亲疏等,都必将在群众的“脸色”上得到充分显示。看群众“脸色”行事,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是秉公办事的前提,更是凝聚人心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谭镜 《活力》2013,(10):99-100
文化民生工作,需树立“一”个文化民生的观念,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驱动,调动政府、市场、群众“三”种力量,突出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文化产品、群众需求“四”项工作,抓好品牌打造、广场文化、展演巡演、五送活动、群众活动五大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志尚 《乡镇论坛》2014,(13):23-23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枣山镇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新方式新途径.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该镇党委共在全镇设立17处“党员驿站”.为党员和群众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接纳流动党员、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以及各类便民服务.使“党员驿站”成为连接基层党员和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下乡采访,从中顺便了解到不少农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概括地说,当前农民主要存有“七盼”、“五忧”、“一担心”: 所谓“七盼”是:一盼“政务公开”,名副其实,能够真正及时公开群众渴望了解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并且持之以恒,莫犯“冷热病”;二盼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特别是那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  相似文献   

9.
11月7日.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双兴社区党总支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社区6个村同时进行。选举采取“两推一选”(党员群众推荐,党员选)的办法,投票选出能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当家人”。目前.山东省郯城县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展开,涉及建制村160个、社区129个,将有千余名懂经营、会管理、有致富经验的村民被推选进农村(社区)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0.
于祥林 《活力》2007,(7):12-12
美溪区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意识,紧紧围绕实施“三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从多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受到了群众的拥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紧紧围绕实现“事情让群众知道、管理让群众参与、村务让群众决策、干部让群众监督”的工作目标,先后开展了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年、落实年和创新年”活动,探索建立了“两监督、一追究”的工作机制,并率先建立起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制度和村务公开“暗访”通报制度,全面提升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最大的社会热点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反腐败。人们的思想是很难真正统一,但在这个问题上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群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最直接地表现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上。领导关注群众,是领导的职责要求,越关注越是好领导,像焦裕禄、孔繁森。而目前群众“关注”领导,就十分耐人寻味。在群众意味深长的关注下,有正气的、有良知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领导是坐不住的,或自,或努力,以实际行动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而那些“哀莫大于心不死”的腐败分子,他们“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则根本感觉不到群众的反应,头脑里的…  相似文献   

13.
政工干部要比心开始,真诚服务群众,对待人民群众,投入心身,投入血汗,投入情感,要切实做到“三真”、“三诚”。  相似文献   

14.
农村干部,常常被群众称为“父母官”。作为乡镇干部,如何当好人民群众所称赞的“父母官”。从我在基层担任主要领导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牢固树立想群众、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对待农村工作,许多乡镇干部一开口就是“难”,特别是大家议论较多的“挑谷”(定购粮)、“剖腹”(计划生育)、“拆屋”(处理违章建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官”,就更应该加强同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土地到户不靠你 ,大小事情不怕你 ,有了问题就找你 ,不来解决就骂你 ,你来硬的就告你 ,要钱要粮不给你”。这其中 ,“找你”、“骂你”、“告你” ,看得出我们的干部在“理直气壮”的群众面前是多么被动 ,而“不靠你”、“不怕你”、“不给你” ,则既反映出少数群众对权力的漠视 ,又反映出权力对少数群众的无奈。万事皆有源 ,农民群众“不听话” ,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粗浅分析一下 ,这样几种原因显得更为直接。第一 ,少数干部胡作非为伤了农民的心。应该肯定农村干部绝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无庸讳言 ,确有一小部…  相似文献   

16.
时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正随着党风的加强和改进,成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然而,下乡调研、下基层容不得大轰大嗡凑热闹,容不得稀里糊涂四处转,容不得仓促上阵无准备。下乡调研之前,应有所积累,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做到“三思而后行”。想民之“盼”。过去,一些地方干部下基层,多是“以我为主”,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不多,甚至为了获取“为我所用”的素材,不惜耽误基层干部、群众宝贵时光。看来,下基层、搞调研也有一个转变作风问题,有一个为民着想,从“以我为主”向“以民为主”转变的问题。百姓正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有何…  相似文献   

17.
刘志尚 《乡镇论坛》2013,(31):26-26
河南省栾川县三川镇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身上沾满了“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赢得了群众好口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扎实推进多项惠民服务活动.不断满足党员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使远程教育“小助手”转变成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截至目前.全乡各远程教育站点面向群众公开播放视频30余次.其中创业培训类20余次,党性教育、文化娱乐、模范典型事迹类1020次.  相似文献   

19.
田晓剑 《乡镇论坛》2014,(32):42-42
“小小卡片真是好.政府办事曼方便,有啥困难打电话.保准让你乐陶陶!”在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群众津津乐道的顺口溜,反映出合涧镇在治安综合治理中营造平安乡镇、共建美丽家园的工作成效。合涧镇在打造平安乡镇的过程中.主打群防群治这张“牌”.加大宣传力度.在镇区主要路段、31个村悬挂横幅、书写标语,通过广播、发送短信等方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防自卫能力,同时,镇里还向群众发放了5000份“明白卡”,小小卡片在平安建设宣传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亚峰 《乡镇论坛》2013,(28):16-16
今年7月以来,安徽省临泉县单桥镇面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众监督意识较弱的实际,在全镇10个建制村开设“流动村务公开栏”,将群众最关心的低保、村财务收支、计划生育、重大决策、“三资”管理隋况等内容在各村民小组巡回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各村以村民“点题”形式公开事项18项,为群众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8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