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丰 《上海房地》2009,(1):56-58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对物的权利归属和利用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房地产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法律关系也是物权法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应通过登记予以公示。因此,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包括明确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对物权制度的共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做出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物的归属,定分止争,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物权法的涵义 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体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物权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物权法指集中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广义的物权法除含狭义的物权法外,还包括散见于其他法律中有关物权关系的条款,我国的许多法律都规定有物权关系,这些法律共同构成广义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物权法变迁的重要动向与发展趋势,学者们有多种概括总结和预测。其中大致涉及物权的社会化、价值化、国际化、物权种类的增加、相邻关系之公法与私法双轨规范体系的形成、共有制度之调整、用益物权之消长、担保物权机能之强化与类型的细分、物权关系上的私法自治之扩张、物权法定主义之缓和、物权与债权之相对化等诸多方面。还有的学者认为物权法的现代化趋势表现为法律本位社会化、法律性质公法化、法律关系扩张化、法律界区模糊化及法律内容国际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5.
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新近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专章对涉外物权关系的适用法问题予以规定。本文从新法出台前的相关规定和相关理论对此做出相关评述。  相似文献   

6.
论物权保护机制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国荣  吴萍  张水利 《企业经济》2007,(12):190-192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物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由于物权的特性及其救济方式的类型在构成机理和功能、目的上的差异,物权保护机制应该分离规制,即建立物权性质的保护与债权性质的保护相区分的规范的二元保护结构。在我国民事立法的制定过程中,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形态,正确认识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清物权请求权与其他相关请求权的关系,明确物权请求权的形态,对于建立科学的物权民法保护机制,协调物权立法与债权立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规范民事财产关系并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的《物权法》已经实施,这对于防止国有财产流失、集体财产被损、私人财产得到及时公平的保护以及为市场主体合法安全有序地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物权法》是一部民法,但该法中频繁出现行政权或行政机关的条款,昭示着行政权或行政机关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渗透过了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根据《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第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的规定,不动产登记,并不影响合同效力,仅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可见,不动产登记行为本身并不在当事人之间设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亦不对不动产权属状态进行设定或改变,而只是通过登记,使不动产权利具有一种公示、公信的法律效力。它是对不动产权属法律关系的确认,是对权利人合法拥有不动产权利的证明。它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对房地产物权关系的合理干预,起到了保护物权的作用,对物权的变动加以公示,其交易的主体能了解权力归属的状况和物权人的身份,减少欺骗交易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第三者的权益,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依据宪法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以及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它以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为物权体系的主要内容。它是土地产权管理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当今处理征收集体土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企业作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免不了要签署大量的合同。在这些合同中,既包括设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债权合同.也包括设立物权关系的物权合同(如质权合同)。  相似文献   

11.
以确保债权实现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特定权利上设立的由债权人享有的支配权叫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为确保债权人权利的实现而设立的物权,属于他物权。在担保物权法律关系中,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其所有的特定的物或特定的权利由特殊的债权人支配。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债权人将列入担保范围的特定物或特定权利折价、变卖或拍卖,并就其价值优先受偿,以实现自己的债权。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主体为"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实践中,对"担保物权人"和"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的适用范围存在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李烨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5):180-180
保荐协议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委托合同。保荐人与被保荐人的民事关系体现在民事委托合同关系中,具体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具体的责任承担将在文章中详述。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第三条规定,严格拆迁程序,确保拆迁公开、公正、公平。拆迁补偿无疑要遵循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应当合乎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拆迁活动主要是一种民事活动,法律关系是民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合同”一词比较常见,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办理贷款、乘车打的等等,许多民事行为都与合同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事事、时时都离不开合同。那么,什么是合同?事实上,合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合同不仅包括民法上的债权合同、物权合同和身份合同,而且包括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等;而狭义合同是民法债权合同,不包括行政合同和人身合同等,《民法通则》定义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合同法》定义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由于《合同法》只是规范反映交易关系的民事合同,而反映行政关系的行政合同、劳动合同等,即使在名称上称为合同,因其不是对交易关系的反映,因此,不应属于《合同法》所称的合同范畴,因此,我国采用狭义的合同概念,将行政合同等排除在《合同法》的调整之外,即人们生活中常讲的合同,主要是指民事债权合同。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定主义被视为物权法的首要原则,是物权法强行性的重要表现,在确认物之归属、调整物之利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原则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整个物权法结构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但是严格的物权法定也存在一系列弊端,它使得物权体系变得僵化和封闭,这不仅限制了民事主体的财产自由,也不能吸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型物权。我国《物权法》应该摈弃严格的物权法定,实行相对宽松的物权法定。  相似文献   

17.
本刊第4期登载了《这起假冒皮鞋案件应如何处理》的案例,案中当事人之间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属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经济纠纷后行政机关介入,又产生了行政法律关系。基于对民事与行政法律关系认识上的差别,形成了3种不同的意见。本人认为此案中合同解除与否直接关系是否属于单纯的民事关系,能否产生行政法律关系以及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这一质量违法行为是否成立,是此案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郑小明  魏盛礼 《企业经济》2003,(12):135-136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已进入了紧张阶段,民法典的编撰也已经提上立法议事日程。在物权法立法中,至今尚存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分歧。立法时如何对待物权行为理论,我国物权立法是否应采纳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争议,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本文不想就我国物权法是否应采纳物权行为这一焦点直接评判物权行为理论和制度。而从债法中的不当得利制度的视野,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物权行为有更合理、更全面的看法。对物权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即引起物权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意思表示行为。根据民事法律行为主体进行民事活…  相似文献   

19.
相龙 《房地产导刊》2005,(20):76-76
9月24日,新一轮的《物权法》草案研讨在海淀区政府举行。物权是指人们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是物权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明晰产权、物有所属是物权法的核心。物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利,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物业纠纷等许多问题,其实质无不涉及产权关系的明确、权利人财产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刘运根 《企业经济》2006,(7):188-190
公司财产是公司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公司对其财产享有何种权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对此,我国公司法采用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而法人财产权到底是一种什么权利,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有所有权说、经营权说和相对所有权说等不同观点。本文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剖析后认为,法人财产权既不是所有权,也不是经营权或相对所有权,而是公司法这一民事特别法规定的一种特殊物权类型:准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