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需”是“雨”和“而”两个字组成,“而”为“天”字隶体形变,所以“需”从天从雨,与卦象吻合;“需”上卦为“坎”为云,下卦为“乾”为天;乾遇坎,乾健临之而坎水在前,虽将涉水但待之而不轻进;又上坎下乾,坎为险为水,乾为天;坎上乾下尤如云在天上,云层飘浮在天上,  相似文献   

2.
“师”卦坤上坎下,坤为地坎为水,地下汇集着水,而不流出地外,联想为众聚之象;“师”本意:是指满山遍野都是人,《序卦》说:“师者,众也;”众就是兵,古代兵农合一,养兵于农,平时种田,战时召集起来打仗;“师”卦尤如寓兵于农,伏至险于大顺,藏不测于至静之中。  相似文献   

3.
“姤”卦《易经》第四十四卦,上乾下巽,“乾”为天而“巽”为风。“姤”《易经·序卦》说:“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就是相遇之意,且是不期相会。  相似文献   

4.
震卦的理解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8(11):69-69
“震”即震动,动而上进之意,为八卦中“震”的卦象,一阳始生于二阴之下,亦即“雷”震产生声音的物象。根据乾坤阴阳自然相生的道理,“震”之卦象是“坤”得“乾”初爻而成,在这里“乾”、“坤”为父母,而“震”卦则为长子。按《易经》的卦序,“震”卦序于“鼎”卦之后;二雷相重,雷声重叠相继而作,威震之象更为显著。“鼎”之用为祭祀宗庙、  相似文献   

5.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8,79(10):73-73
万事万物,包括人事机缘,都不可能尽享永久亨通,所以当“泰”之后,即是“否”卦之来临了。“否”卦是不通畅、阻塞、恶化、贬斥的意思;是不利君子,小人就要得势,君子将要隐退的趋向。“否”卦是乾天坤地的卦象,“乾”阳炎上,“坤”阴润下,阴阳相背,阴居内而阳居外,正是“否”卦阴阳堵塞、天地不通的症结.该卦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三阴消阳,代表农历建申之七月。从六爻位置而论,“否”唯五阳刚当位而正;  相似文献   

6.
“同人”卦离下乾上,离为火、乾为天,火性炎上,向上升华,象征光明,与天相接,与天相应,故称天火同人。《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故“同人”义与“否”相反,不仅是“天地人”的应感关照,而且人与人必能相聚同济,故称“同人”。实际上“同人”与“大有”两卦同体紧接相连,只是位置的调整和转换。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释卦辞:君子要胸怀坦荡地到社会中去与人交往沟通,这是陶冶情操和成就事业的捷径;能够培养起征服大江大海艰难险阻的勇气和魄力,有利于君子持守正道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在《易经》的卦序中“泰”列第十一卦,是由“坤”卦演化而来。在“坤”宫第四卦为“泰”卦所在的位置,“泰”卦达到了阴爻与阳爻的平衡。《易经》中“泰”卦之后就是“否”卦。“泰”之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该卦称“泰”,内乾“健”而外坤“顺”,这其中以阳刚主导于内,则阴柔听命于外,这样的一种格局就很吉祥,而六爻上下交流自然感应所以亨通。  相似文献   

8.
“恒”卦序“成”之后,为《易经》第三十二卦,《序卦传》曰:“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意思是说:夫妇之道,不能不持久,所以在成卦之后就阐明恒卦的道理;恒的意思,就是持久。(魏)王弼解析“叵”卦说:“长阳,长阴,  相似文献   

9.
从《易经》原著识读“坎”卦,明确这是一阳陷于二阴之中的卦象,就如同一个预设的陷阱那样,一阳陷入其中真是孤立无助。而当两个“坎”卦相重,谓之“习坎”,象征着艰难困苦、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10.
《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九卦为“临”,蕴“居高视下”之意,有统治、领导、监督、威逼等等含义,全卦之精神主要是落实在“治”的意旨上。该卦以“临”命名,也就是从阳气进一步上升,二阳之德能得到进一步壮大,可以主导达到由“初”而始,“监临于下(后)”的层次。“临”之卦辞曰:“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易经》“临”卦为“八卦”之“兑”卦与“坤”卦,由下而上组合而成的卦象;下“兑”为“说”为“悦”,上“坤”为柔为顺;而“八卦”之“兑”为“泽”,“坤”为“地”,是泽上有地;故“地临于泽”,“泽上有地”,地高于泽,泽容于地;以人事而言,“泽”好比是人民大众,“地”好比国家土地,有好的君主去统治,则大地容纳无疆,人民自然“喜悦和顺”;  相似文献   

11.
“剥”是《易经》第二十三卦,是五阴剥一阳之象;是十二消息卦之一,配农历建戌之九月。所谓“剥”,“自外割削残毁,以及于内日剥。”五阴在下,一阳居上;为阴自下渐长渐盛,则阴盛阳孤,致以阳势终将剥落。“剥”卦的卦辞:“剥。不利有攸往。”往,是指凡有所作为、行动,都可以认为是“往”之所指;故而“不利有攸往”这个辞句,是为秉承阳正君子的忠告和诚诫,是“剥”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巽卦的理解     
“巽”卦,为《易经》之八纯卦之一。从“八卦”之卦象认识,巽为“风”;从“八卦”之卦序认识,巽为“长女”;与后天五行结合认识,巽之性属“木”等等。可以这样理解认识“巽”卦之本义,巽卦为一阴伏于二阳之下;象征为服顺之意,顺从则言易于被接纳;又巽为风之卦象,风则无孔不入,所以“巽”卦以顺从、谦逊、进入为主旨。若以人事而言,如巽之谦卑、逊让者则无所不容。如果两个巽卦重叠,二阴伏于四阳之下,表示“能巽顺乎阳”,在申命行事的过程中,推动尊者阳刚正气美德之施行的同时,自身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易经》“大壮”卦乾下震上,乾刚而震动,这是“大壮”的含义。“大”是阳刚的表现,一种气势盛长宽宏的意思;“壮”是昌吉隆盛、是浑厚威雄、是宏伟远震的表达。在这种渐趋强盛的状态下,不仅需要守持正道,而且更应该学会克制,只有这样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更好地进步和发展。“大壮”卦之前是“遁”卦,遁是退让、躲避之意,这是遇小人时常使用的方式但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相互转换,有退就有进,有衰就有盛,消长盛衰循环往复,所谓“大壮则止”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从字形上认识,“屯”就像由地下屈曲初生出来芽,尚未申张开来,尤如草木萌芽的样子。就卦形而言,以卦中二阳爻讲是将“临”卦二、五之爻相易,从四阴爻看将“观”卦初、上之爻相易,这均为其中一爻交换即“屯”卦。《易经》中“屯”序第三卦,下“震”是动,乾一阳交坤体初爻,表示天地始交;上“坎”是险,  相似文献   

15.
“观”卦巽上坤下,据《易经》第二十卦,四阴消阳,为十二消息卦之一,代表农历建酉之八月。从卦象说“巽”为风,“坤”为地,风行地上,周遍万类;二阳高高在上,仿佛是其下四阴的榜样,又像君临天下,正高踞其上而对其下的疆域、部下、众生审视、观照和视察。卦辞:“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能够使人敬重和仰慕的“榜样”和标志,才值得去观;  相似文献   

16.
袁志鸿 《三联竞争力》2007,69(12):69-69
“艮”卦为八纯卦之一,其卦画为二阳四阴之卦爻,各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两体相并,其象皆山。下之二阴为坤土,是山之体;阴宁静如坤土而在下,沉稳如山;阳清轻自下而上升,至山顶而止;两山并列,不相往来,这都是要表示事物不能动荡不止,而以艮卦之止的意蕴说明事物静止的状态。卦辞曰:“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相似文献   

17.
《易经》“坤卦”是纯阴卦,本质阴柔和顺。从字形看,“坤”由土、申二字组成。“土”可理解为大地、山川、水流等;“申”可理解为舒展、延伸之意。大地的延伸则为地上地下,山川的延伸则有植被、崖石和矿藏,水流的延伸则为江、河、湖、海,动植万物依而滋长繁育。《说卦传》曰:“坤为地,为母”,上下两个坤卦重叠,“象征无疆无际的大地”,其原则就是在乾卦阳气的照临下,充分展示藏纳、养育、生长之大地承载万物的德行,发挥沉静、贞正、勤奋、和顺、任劳任怨的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复”卦,从卦象之衍变而言,前则有“剥”卦将一阳剥尽,而至纯阴之“坤”卦,至此阳气开始萌动,终于在初爻的位置上发生“一阳来复”的现象,正表明物极则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复”卦的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复”卦之外卦为“坤”,  相似文献   

19.
“履”为“小畜”卦之后,《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卦。《序卦传》:“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礼。履者,礼也。”“履”卦辞日:“履,履虎尾,不旺人,亨。”释“履”卦辞:该卦象征跟在老虎后面行走,被踩了尾巴的老虎只是回头看看,并未撕咬这个粗心之人,这真是亨通顺利的幸事。  相似文献   

20.
《易经》序卦说:“物不可以久据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这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在永远不变的位置,凡事有进就有退,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卦名“遁”之字意理解,不仅有退让,退出的意思,还有回避,隐伏的意蕴,“遁”是为避难、避祸而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