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图片新闻     
1目前,国际上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已经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虽然跨国巨头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但仍旧通过研发、物流控制着整个产业链的主动权和高附加值的环节,并不断"打压"制造环节利润。因此我们要提升制造业水平,就要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才能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河北省物流业、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实施物流业、制造业联动,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制造业剥离物流业务,推广供应链管理模式,创造发展环境等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主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生产相应的工业产品,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当前,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就要努力发展智能制造。国家高度重视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和监管,不断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是一国制造能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事关我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以揭示其区域效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东部沿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生显著性变化;社会投入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装备制造业投入有显著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内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小,规模效率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较低是制约我国东部沿海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为核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制造业中出现了计算机数控(CN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CMS)、准时生产(JIT)、精益生产(LP)和敏捷制造(AM)等多项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模式。制造业信息化和先进制造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制造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面对智能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趋势,机电装备管理与改造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5日,由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发起和主办的"清华IE大讲堂-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管理技术论坛"系列活动2007年第三期(总第二十期)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成功举办,会上云集了制造业以及物流业领域上百名中高层经理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制造业发展了许多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便是其中一种,被认为是加速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手段。虚拟制造技术是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最新成果之一。虚拟制造与实现虚拟制造的关键技术 通俗来讲,虚拟制造技术理解为一种在计算机中建立起来的虚拟生产环境下对现实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模拟仿真的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强调在实际投入原材料、人员、设备、工具于产品生产过程之前,借助计算机工具和技术对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并完成相关的分析评价,实现产品和工艺过程设计优化、生产方案优化以及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15日,由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发起和主办的“清华IE大讲堂-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管理技术论坛”系列活动2007年第三期(总第二十期)在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成功举办,会上云集了制造业以及物流业领域上百名中高层经理人。  相似文献   

9.
单位:千元、土% 企业数 现价工业总产值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利税总倾 寨际 同比 实际 同比 牢际 同比 寒际 同比 石油和化学工业合计 其中:化学工业小计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 人造原油生产 化学矿采选业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无机酸制造 无机碱制造 无机盐制造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 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肥料制造业 氮肥制造 磷肥制造 钾肥制造 复混肥料制造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 其他肥料制造 化学农药制造业 化学原药制造 生物化学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 涂料、油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快速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制造业正面临国际化的竞争,所以非常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产能、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制造业相关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内部物流的运作水平,采用各种技术来解决生产的协调、均衡、高效率问题。在众多解决方案中,RFID技术多被应用于其中。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角色的汽车制造类企业,要有效管理生产线上的物料(零部件)、搬运容器等,必须实时监控其移动和分布状况,基于此,本文对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生产企业物流管理信息进行了研究,以求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质量、改善汽车制造业的运作绩效、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在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肖亚庆前往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米亦庄产业园、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参观了三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观看了重点和特色项目展示,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手机智能工厂生产、快速换  相似文献   

13.
一、甘肃省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1.依托于制造业的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必然性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随着装备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产业链的运作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制造服务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速制造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制造业需要不断提升制造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制造设备的需求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等成为市场主体。传统普通金切设备,生产效率低,人为加工误差不可控,淘汰更新为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成本太高。自动化改造机床既弥补了制造业当前资金短缺的问题,又逐步提升了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4月14日,"清华IE大讲堂-中国制造业、物流业管理技术系列论坛"座无虚席,这是该论坛进入2007年来的第一场. 围绕着"均衡发展,堵漏创新-工业工程与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主题,主讲嘉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朱森第和沃尔沃集团副总裁吴瑜章的两场精彩演讲,让来自国内制造业和物流业知名企业的数百位专业人士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社会,制造业是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支柱,信息产业与服务产业的设备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基础。当前,“中国制造”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已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改造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我国要想真正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数字化的中国制造业。将于2004年11月4日—9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数字制造展览会,以“展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代表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通过展示被称之为“数字化装备”的各种先进设备和被称之为“智能载体”的各种先进软件,给人们带来关于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图景,带来称之为“制造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ALL IN ONE)”的先进理念,必将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07,中国物流业快速发展年 2007年,中国物流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制造、商业流通企业开始高度重视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物流业出现近年来最快的增长局面.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开始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8.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业特种设备是物流业的主要装备,往往处于整个供应链的重要节点之上,对物流的有效运行和提升效率、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特种设备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它们大都属于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特种设备,其管理要求要严于一般的生产设备.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修及检验检测等全过程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像韩国“岁月”号滚装船类似的特种设备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本地区物流业特种设备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改善管理的相关对策,促进物流业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强化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两化融合”概念,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作为中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大量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ERP系统及其管理思想,规范制造流程、降低企业内部采购和库存成本,实现了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和协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占据制造业比重70%以上的离散制造业企业仍基本停留在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上,繁多的物料和复杂的工艺造成了诸多管理弊端。因此,在离散制造业中全面实施ERP系统具有很强的导向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虎门服装云制造平台打造的目的,是将新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制造业未来的新模式。平台将利用国家纺织面料馆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检验的资源整合优势,对服装云制造的生产和流通进行全过程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