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正式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这标志着中国工作组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至此全部结束。中国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非法窃据中国席位。1984年4月,中国取得了总协定观察员地位。1986年7月,中国向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复关”的漫漫征程。1986年9月,中国开始全面参与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设…  相似文献   

2.
我从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两方面谈谈看法.经济这块,俄罗斯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还是经济现代化的问题,二次工业化或再工业化是它面临的关键问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20多年去工业化的过程.在国际劳动分工中现有的格局对俄罗斯是不利的,对于先是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原材料的附庸,后成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这样的格局和地位,俄罗斯是不满意的.实现经济现代化是其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是个科技大国。苏联解体后的五年多来,由于严重的、持续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俄罗斯科技潜力下降,其"科技大国"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目前俄罗斯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俄罗斯在短期内难以重振其科技大国的地位。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按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说,俄仍然高于我国。另外,基于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 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一部, 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林姆林宫举行首映礼的电影, 虽然上映后受到了国内媒体的一致诟病, 但却不能抹灭其在俄罗斯电影界抑或是世界影坛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此影片来探究俄罗斯民族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顾凡 《中亚信息》2008,(3):25-30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后苏联空间社会政治研究会信息分析中心联办的"后苏联空间:展望未来"每月论坛于2008年1月22日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举行了题为"今日土库曼斯坦:经济和政治"的专题讨论会。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著名研究中心的专家应邀听取并讨论了莫斯科国立大学信息分析中心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专家B.帕诺夫、A.卡拉瓦耶夫和俄罗斯中亚与高加索研究所所长A.梅德韦杰夫等发表的3个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6.
王永利 《环球财经》2014,(10):34-35
俄 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度及处理手段,与俄乌历史息息相关.表面上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国,但是其内部构成相当复杂.首先它由多民族多经济结构构成,其次苏联重工业经济的影响遗留至今.即便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乌克兰也没有轻易放手,干预较多.一旦乌克兰脱离俄罗斯势力范围,对俄罗斯影响较大.一方面是西方挤压在经济上新兴上升的俄罗斯,另一方面,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后展现出强硬的民族主义和强国主义一面,西方对此非常警觉,双方矛盾加剧.而乌克兰在这样双重夹击的情况下,颜色革命、政治动荡、经济不景气,国内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经济转轨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把俄罗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轨国家.我想,这不只是因为俄罗斯是个大国,而还在于以下的原因:一是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它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发源地,并且实施这一体制模式的时间最长;二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巩固与不断发展并凝固化的传统体制模式,在以后的苏联各个历史时期未能进行根本改革,因此,俄罗斯面临的体制改革任务最为艰巨;三是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十分复杂,转轨危机也十分严重.也由于以上的因素,对俄罗斯十年多来经济转轨的一些重要问题,不论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在国外(包括中国)都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俄罗斯经济转轨某些重要的、至今还是争论的热点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正在进行,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业已完成对我国外贸制度的审议,现正在着手讨论有关中国缔约国地位议定书等事宜。若不出意外,我国可望于明年年初正式恢复缔约国地位。中国正在叩响关贸总协定的大门。重返关贸总协定后对我国经济及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面对国内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在国内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对外则向世界敞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内市场,进而走上了发展外向型市场经济道路.一、俄罗斯独立初期对外经济关系俄罗斯独立后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明确宣布,俄将开展经济优先外交,建立有利于国内经济改草的国际环境.这表明,俄罗斯把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在此时期,俄罗斯的对外经济活动明显倾向西方.1、积极争取西方经济援助.早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著《经济学*亚夫林斯基和美国哈佛大学埃里森教授就共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开始的长达10年多的经济转轨历程,针对经济转轨中突显的二大现象"影子经济"和"外资流入状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社会形态下,影子经济的运作和外资流入的增加促使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历程进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本文针对转轨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从改变俄罗斯最基本的私有化制度,法制制度,国内的经济投资环境等方面出发,进而提出合理且有效的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1.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外贸易实行了国有化即对外贸易垄断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外贸易垄断的实行使得苏联经济潜力特别是国防潜力不断增强,以致于成为世界超级强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垄断制已不适应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的日益变化。于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软废除了对外贸易垄断制,开始实行自由化。但是实行自由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收入落入到少数私有者手中、国家经济衰退、债务日益增多、资源严重遭到破坏等等。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作者大胆提出了俄罗斯应对部分主要商品进出口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设想,这既符合WTO的有关规则又能复苏俄罗斯经济,更是俄罗斯发展对外贸易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赵亮 《欧亚经济》2023,(4):76-95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视后苏联空间国家为其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方向,不断加强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存在。从双边贸易、直接投资、移民等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普京执政20年来,俄在后苏联空间国家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国别看,对俄能源进口需求大、参与俄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对俄劳务输出较多的后苏联空间国家对俄的经济依附性较强,而对俄能源需求较小、与俄存在政治分歧的后苏联空间国家对俄经济依附性较低。从变化趋势看,后苏联空间各国对俄的经济依附程度不断下降,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出现加速。尽管俄对后苏联空间国家经济和人力资本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俄主导下的区域生产分工网络却不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原因是俄罗斯并不具备作为分工中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容量和资本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原先把各个加盟共和国联成整体的经济纽带断裂,重新恢复需要时间,需要独联体各国,特别是俄罗斯坚持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尽管独联体首脑召开了多次会议,但由于俄罗斯的对外经济改革选择方向不明朗,实际行动不是有利于保持独联体的统一经济空间,因此原先的经济贸易联系不仅没有恢复和发展,反而进一步被破坏,从而使独联体各国的经济无一例外地受到严重打击.一、独联体各国的经济状况苏联解体后,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目前已出现了新的政治结构划分,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第一,俄罗斯.以其所拥有的资源、人口、经济潜力、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而言,依然在世界舞台上占有大国的地位.第二,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外高加索各国.它们拥有比较强大的政治经济乃至战略军事力量,虽然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但相当注意保持自主立场,反对独联体内部的经济关系过度集权化.第三,哈萨克斯坦与其余中亚四国.这一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原苏联的农工基地和战略要地.在独联体形成过程中,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中亚五国曾起到过相当重要的枢纽作用,为此。  相似文献   

14.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总统。他在任时发动和领导了苏联的改革,而这一失败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才使苏联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并最终加速了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十多年了,今天我们重新检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客观认识历史,准确把握俄罗斯今天的外交理念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贸易与环境问题正日益得到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而同样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俄罗斯,自1993年6月正式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至今已逾8年,伴随着中国入世成功,俄罗斯的“入世”问题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北方经济》2005,(10):70-71
21世纪中国实行的是"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中国愿意与更多的国外企业合资,发展中外合资企业有利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获得更好的产品和劳务,从而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外企业合资的潮流中,中俄企业合资多次成为学者专家研究的课题.二十世纪50、60年代,苏联在经济、技术方面都超前于中国,苏联成为中国学习和效仿的对象.现阶段,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解体后的俄罗斯由于各种原因而使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看到,中俄两国都处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阶段,所以,中俄企业合资、合作有其必然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叶利钦时期经济转轨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把俄罗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轨国家.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俄罗斯是个大国,还在于以下的原因:一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发源地,并且实施这一体制模式的时间最长;二是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巩固与不断发展并凝固化的传统体制模式,在以后的苏联各个历史时期未能进行根本改革,因此,俄罗斯面临的体制改革任务最为艰巨;三是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十分复杂,转轨危机也十分严重.由于以上的原因,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特别是叶利钦时期经济转轨的一些重要问题,不论在俄罗斯国内还是在国际(包括中国)都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某些重要的、至今还是争论热点的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苏电影文化交流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展开的,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走过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作为一种别样风情,既丰富了苏联电影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人心中的标志.在电影中,俄罗斯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在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已经十二年了.对俄罗斯,这是风雨凄迷中艰难跋涉的十二年,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十二年;对于俄罗斯人民,是生活经历种种磨难的十二年,也是充满期待与希望的十二年.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使经济更快发展,我国必须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重入关贸总协定。中国社会、中国企业都将很快面对重入关贸总协定这一现实。重入关贸总协定后,与国有企业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相比,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将会受到更严峻的挑战。破产和倒闭都极有可能率先在这些企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