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ERM框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应通过营造商业银行良好的内部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活动以及强化内部稽核机构的监督职能等方面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份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RM)对原有的内部控制进行拓展和明确,在介绍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颁布背景的基础上,阐述该理论对原有内部控制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有: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科学定位内部控制目标,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将关注企业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明确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3.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历史性衍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SO委员会继1992年提出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后,又于2004年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该框架不但消除了先前的一些缺陷,还对内部控制在六个方面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从“内部会计控制”倾向走向更全面管理;引入高层次的战略目标;对“保障资产”概念进行补充;区分风险和机会:细化“合理保证”的衡量标准。这些历史性衍进把内部控制带到了一个更宽泛的管理视角。  相似文献   

4.
ERM框架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继承和拓展,它为征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了范本和流程.为确保征信系统的安全性,可对ERM框架下征信系统的网络访问控制、强身份认证、数据通讯机密性、数据存贮机密性、数据使用可控性5个管理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征信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芹 《新智慧》2005,(10):49-51
20世纪末,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在公司治理的推动下,内部控制理论从内部牵制发展到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再到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跨时代突破。2004年,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完成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范围来看,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叉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依据COSO报告提出的有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提出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7.
COSO发布内部控制新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宽,控制标准更加严格.由此立足于COSO新框架要求,结合中国保险行业的实际,提出了保险行业改善内部控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郭保军  陈霞 《大众商务》2010,(16):196-19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迅猛崛起和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以COSO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基础,结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新特征,分析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食品、药品安全门"等事件均显示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缺位。一个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可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边界,结合ISO26000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框架,由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对利益相关者的八大责任所确定,对这一双重维度的内控框架、要素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迅猛崛起和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以COSO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基础,结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新特征,分析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梳理和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风险管理(ERM)是在以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目标确立过程中取代传统风险管理,承担增加公司价值使命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和手段.ERM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全面风险观、整体化风险管理理论以及ERM框架体系.ERM框架体系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过程,还应该包括所有支持和保障ERM效率效果的六方面辅助政策和设施,统称为ERM的配套设施,策略、过程和配套设施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将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传统的基于权力控制的内部控制框架必须向基于信息观的内部控制转变,内部控制应体现“双环学习”的要求,使组织具有学习型特征。同时,应把人的“伦理”精神注入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使企业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由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到内部控制结构的历史演进 ,促使审计模式演进的契合 ,进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无论是在制度基础审计下 ,或是在风险基础审计下对内部控制的依赖。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 ,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确定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一致的内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是:内控信息缺乏实质性内容;企业内控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对内控评价报告的鉴证缺少统一的标准;内控信息可靠性较差;内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等等。应从内控信息披露责任主体、披露内容、披露方式、与其他信息披露问题的协调这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以提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市公司,除对外披露经审计的会计信息外,还须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因为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业绩、财务报告质量和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然而,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网络银行业务不仅具有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 ,而且赋予了传统银行业务风险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风险品种 ,包括系统风险、业务风险和跨国界风险。网络银行对现行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中国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健全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和管理的法规框架 ,包括市场准入规则的制订、网络交易公平规则的制订、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跨国法律的适用与管辖权问题的解决等等。  相似文献   

17.
Trading partners continue to make significant invest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frastructure to facilitate the flow of market information across supply chains, ye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linking IT implementation to firm performance have not been clearly specified. Drawing on the resource-advantage theory of competition, we develop and test a model that proposes market-oriented IT competence as a mediator of the effects of a firm’s IT infrastructure on market information flow which, in turn, yield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Market-oriented IT competence is conceptualized as a firm’s ability to deploy an IT infrastructure in support of the organization-wide collection, dissemination and use of market information to respond to market needs. We test the effects of market-oriented IT competenc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managers in the logistics services industry. Findings show that market-oriented IT competence is a critical link between IT infrastructur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巴林银行倒闭案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是企业发现、纠正错弊行为,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建议企业要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环境使会计工作发生了质的变革,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如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如何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实施IT治理,是目前会计学面临的新课题。当前会计信息化的研究目标是既要揭示其中的深层原因,又要给出其发展方向及策略,这样才能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