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依托"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好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这篇大文章,打造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壶关紫团一企带十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团队进行工厂化运作模式很好。希望紫团要在食用菌深加工上做精做细做大,不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全产业链的竞争,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连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是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有机组合。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不足,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阶段要集约建设都市农业生产链,多措并举延伸加工链,全力打造流通链,培育提升服务链,着力打造品牌链,拓展融合功能链,促进都市农业实现新跃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翼城县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板块经济基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了全县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产业延伸。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村一品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标准偏低,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较短等问题。为此,通过宣传发动,推动全县"一村一品"工作全面铺开;通过科学规划重点投入,推动全县"一村一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技能。  相似文献   

4.
安全低碳的品牌塑造是农业产业化价值提升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农民低碳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挥棒.运用农业产业链理论和品牌价值理论,从农产品品牌的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价值传播和价值提升等角度提出农业产业化品牌塑造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盐城市农业产业化正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按照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领军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为载体,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三大"产业链建设,搞好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三者"利益联结,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产业集聚"三  相似文献   

6.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组织,发挥龙头组织引领作用。农业龙头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有着独特优势和强大势能。农业龙头组织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头羊",推动农业效益高;是质量品牌建设的"主力军",推动农产品质量高;是提升产业链价值链的"火车头",推动农民收入高。为此,必须加大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培大育强农业龙头组织,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漂阳市在<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下,经过多年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引进并实践"一村一品"运动,打造了以天目湖品牌为主体、占据全市农产品商品70%左右份额的系列地方特色农产品60余只,构建起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一村一品"专业园、100个"一村一品"新型产业化组织,全市特色专业村比例达55%左右.  相似文献   

8.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农业经济》2023,(10):133-135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庆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遵循我国"十三五"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本文分析大庆市农业产业链,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发展创新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资金不足影响产业链的延长和完善。对此,应用农业多功能理论,结合实际,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策:培养职业新型农民,推动农业多功能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质量安全监督,推动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转型发展;改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从而为大庆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建议,实现大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为加快宿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以"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战略基点,把网络创业作为推动大众创业的重要抓手,围绕"县有园区、乡有中心、村有网店"的总体布局,以发展"一村一品一店"为重点,按照"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做强一店、一店致富一片"的工作思路,突出特色抓"一品",依托京东建"一店",培育典型带"一片",将现代农业和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实际来实施"互联网+"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浦北县以打造“中国蕉乡”品牌为契机,全力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夯实农业基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十大农业发展基地”.打造优势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拉长了农民产业链,使品牌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200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35.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7元.实现了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绿色、高效农产品种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打造地区农产品品牌,带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江苏东台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东台农商行)积极支持区域内各类果蔬、禽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信贷资金的催化、裂变作用,发挥出了"1+1>2"的效用。目前,东台市已有蔬菜、瓜果、禽蛋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连接了东台90%以上的农户、85%以上的农产品生产,涌现出了130多个叫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其中,东台西瓜、东台蚕茧还注册了中国地理商标。2010年,东台农民  相似文献   

13.
第一位农民合作组织实现三个"全国第一","三大合作"入社农户比例达到42%,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成员数253万户、出资额490.4亿元,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全国第一,达到2987个;供博农产品质量安全100%,圆满完成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金山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一区四带六基地"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二是初步确立"优质稻米、绿色蔬菜、名优瓜果、特种养殖"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三是通过实施农业"1135"工程,从2008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培育扶持1000名新型专业农民,培育扶持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持30家农产品加工、营销和农业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培育打造5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商标),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四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科技入户"工程效应明显;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六是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田东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立足本地资源,以特色农业为方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拳头品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财务会计》2007,(4):11-15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优势,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涌现出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休闲观光旅游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含农场,下同),形成了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安市以"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面激发现代农业"产业化、绿色化、标准化、市场化"内生动能,让农产品"产得优、销得畅、价格高、收益多",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倾力打造高品质的"淮味千年"品牌.经过3年多的培育推广,"淮味千年"正逐步成为淮安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日益享誉全省全国.  相似文献   

18.
《青海农牧业》2006,(3):41-41
7月13-1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特色农业“一村一品”现场观摩会。会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因地制宜,依据不同自然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村400个,带动16.86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专业村农民从发展“一村一品”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35%以上.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河南郑州市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512个,共有成员4.8万个,带动农户4.1万户.2008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8.7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3.1亿元,共向社员分配红利456万元,充分显示了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品"建设成效斐然近年来,宜兴各地"一村一品"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成为促进产业富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也大大拓宽了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功能,实实在在为农民致富作出了贡献。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62元。促进了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全市"一村一品"农产品生产覆盖整个农业行业,已成功创建2个专业镇、6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特色村占全市总村数的30.1%。其中水产特色村15个,花卉苗木6个,茶叶8个,林业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