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黄晓红 《中国报业》2014,(14):20-21
大多数日报、都市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在发行覆盖的主要城市区域,具有强势的品牌效应,认可度相对较高,地域化特点突出。这是由于其政策资源、公信力、采编团队、本地内容等综合影响造成的结果。这种构成因素和影响力对于立足本地社区,打通O2O具有明显优势。建设本地化O2O平台、立足本地化社区服务,将为媒体融合提供一个新的发展阵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旅游产业组织演化规律,分析旅游业中要素禀赋、产业集聚与本地市场效应的相互关系,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利用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验证中国旅游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全行业和旅行社行业不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旅游景区在不同模型中均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只有在考虑要素禀赋的模型中显示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研究表明,在旅游市场化的背景下,中国部分旅游行业已受到规模报酬递增影响,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趋势,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及其他行业,本地市场效益将逐渐代替要素禀赋成为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在产业集群、国际贸易、专业展会的互动中,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没有区域优势资源的背景下,通过发展小商品产业,成为了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结点。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义乌小商品借助其较高的网络销售适宜度、传统市场的供应支撑、地域与区位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青岩刘是义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一个代表和缩影,通过"夫妻店"的商贸模式、周边服务的集成模式、众创集聚的创新模式,不断实现创业模式的升级与演进,其内在动力是小商品市场的外溢效应、不同市场形态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空间集聚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就本地市场效应对出口贸易的解释力、本地市场效应的行业特征,贸易自由化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三个方面,利用1996-2009年我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规模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市场规模对制造业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分行业类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本地市场效应发挥作用的强度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明显差异。另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具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征的行业呈现"放大"的本地市场效应。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耗系数、完耗函数、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和最初投入率等分析方法将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流通业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流通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较高、流通产业成本高、处在"数量扩张"阶段、属于中间产品产业且附加值不高。提出政策建议:稳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完善流通管理体制、降低流通成本。  相似文献   

6.
美国放松银行业地域管制后出现大规模的银行并购,但银行业的并购和跨区域扩张并没有使美国银行业市场过度集中和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明显冲击。中国银行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放开中小银行跨区域限制的同时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中小银行业机构,使银行市场保持适度的竞争;中小银行应更多立足本地,积极发挥对中小企业关系型贷款优势;大型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必须进行贷款技术创新,以降低对中小企业交易型贷款成本。  相似文献   

7.
全国乳企众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格局渐渐稳定。全国性乳企伊利、蒙牛两大品牌品牌影响力大,产品品种多,市场占有率高,国外品牌进入国内市场逐步稳定,区域性乳企依靠本地化产品差异策略,以核心区域为中心逐渐向区域外进行营销扩散。文章通过对区域性产品供应现状的分析,结合燕塘乳业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判定河南省的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发展不均衡趋势明显,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趋于均衡;农业生产要集约化、现代化,工业生产要科技化,第三产业要本地化,要结合本地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至今,出于韩国国内竞争激烈、中国市场前景广阔等原因,除去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以外韩国银行不断的扩大着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发展准备期、以在华韩企为对象的业务扩张期后,现已进入了正式推进本地化的阶段。这个发展阶段在华韩国银行出现的新特征有本地法人化、金融产品多样化,以及最为核心的市场本地化。  相似文献   

10.
空间聚集的经济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洁 《商业研究》2003,(7):16-17
借助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详细探讨了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空间上的聚集能够带来市场的扩张和成本的节约,市场的扩张主要是因为运输费用的降低、信息交流的改善和产业活动的外部效应。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分工的深化、资本的应用、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市场的扩张和成本的降低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正反馈的过程。这一正反馈需要一系列的条件作为支撑,一旦这些条件中的一个得不到满足,聚集经济便会转化为聚集不经济,空间的聚集也会转化为空间的分散。  相似文献   

11.
Creation of Biotech SMEs in Fr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examin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reation of high tech SMEs at a regional leve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rofile of a region, the size of the local market for biotech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explored in the French biotech industry during the 1990’s.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a high level of scientific activity within a region is necessary to sustain a continuous flow of new business creation. The likelihood of firm creation depends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al factors like cooperat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private organizations. Regional policies can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firm creation, especially by promoting diversity and excellence in science. However, contrasting with the U.S. results, the size of the local market for biotech products and services matters i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
Drawing on an institutional logics perspective and isomorphism viewpoint, we posit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tate ownership on the speed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expans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state socialism logic,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market-oriented mechanisms that underpin rapid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We further argue that firms associated with the market capitalism logic shape an institutional context in whic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may adjust their behaviors by adopting market-oriented practices to expand quickly in the global market. Using outward FDI project information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 over a fourteen-year period, we find evidence that confirms our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despite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ownership and the speed of an SOE’s FDI expansion, both the non-state economy in the firm’s subnational region and privately owned enterprises in its industry sector positively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complexity in emerging market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merging-market firms.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2年我国外商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知识资本模型和知识资本—洗钱模型为基础,对比离岸国家(地区)与非离岸国家(地区)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研究洗钱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洗钱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绝对市场规模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房地产及整体行业有抑制作用;相对市场规模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及整体行业有促进作用;劳动力丰裕度严重抑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及整个行业;贸易成本和距离均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产业税负水平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税负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湖南省第三产业税负与产业结构调整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第二产业税负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湖南省主要行业税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湖南省工业和传统服务业仍居主要地位,而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技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产业导向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以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成为振兴哈尔滨老工业基地首要的战略模式选择。哈尔滨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利用本地优势产业的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优势产业的集群规模效应,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产业集聚化的发展,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锰矿石是工业产业重要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对锰矿石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国内锰矿石的产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少数国家主导了国际市场定价权,如何把握锰矿石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RDE模型的基础上,对市场势力的测度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锰矿石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剩余供给弹性和剩余需求弹性是影响市场势力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8-2007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所统计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检验,协整估计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部门间的短期关系并不明显;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间为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农超对接的逐年放大、农产品供应链竞争日趋激烈、消费升级的日益凸显,使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着新兴流通业态的挑战和农产品供应链处于断裂状态的现实.应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途径,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和信息服务功能,做到农产品生产流通与流通消费的流通机制相吻合,与连锁化经营超市为主导的零售业供应链相匹配.发挥其"中间连接,两头延伸,产销对接,贯穿全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服务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劳动收入份额,且外资进入程度对当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正向的外溢效应。文章进一步将不同所有制类型与技能劳动力占比的交互项引入工资方程,发现外资企业存在更高的技能工资溢价。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当地劳动力市场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那些外资渗透率较高、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和行业,外资企业的技能工资溢价现象会产生溢出效应,促使当地企业提高对高技能员工的薪酬待遇。因此,在合理发挥服务业外资进入对收入分配优化效应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拉大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探究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双循环”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文章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传统供需体系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对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互联网通过增加商品供应的多样性推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最为明显,还存在“通过降低价格水平促进消费”的价格间接效应以及“通过增加企业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消费水平提升”的收入间接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本地流通业专业化水平对于互联网的居民消费扩张作用主要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双向融合过程中的转型阵痛。研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地区之间消费不平等的问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拉动最为显著。因此,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因素在推动消费市场扩张中的作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要充分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弥补本地传统流通体系阻塞的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