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营口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港兴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按照"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深入挖掘营口历史文脉资源,不断丰厚营口的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培养具有营口地方特色和国内外重要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利用营口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特色文化集聚区,形成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促进城市和区域经济向文化创意型转化。发展营口的旅游经济,要以文化创意为出发点,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传文化,使文化创意能切合旅游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让文化创意引领带动营口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方杰 《浙江经济》2009,(6):50-50
蓬勃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规范市场和科学管理来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并发挥出集聚效应,打造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如学者所言: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力量让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步入了快车道。从北京确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创意之都”发展战略,到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设立专项基金进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找到了一片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以集聚形势培育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质的产业,集聚区这一形势也正在被社会各届重视和认可。“集聚区是谁评定的?是怎么评出来的?评选的过程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对集聚区的评定如何体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汕头要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必须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辐射能力和城市的服务功能,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来实现区域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的最优配置,用"一颗子"带动"一大片",带活"一盘棋"。虽然汕头的产业集群不断得到优化升级,但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少,汕头要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更加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炜  陈景新 《特区经济》2008,(11):61-6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需要形成集群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剑波 《宁波通讯》2012,(18):50-51
近年来,鄞州区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城市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以影视动漫游戏软件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创经济集群发展,在发展新兴文创产业方面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贡献提高的良好势头,已成为“鄞州品牌”和“鄞州亮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结构逐渐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仅杭州而言,201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为702亿元,2012年就已经超过千亿元,达1060.70亿元,占全市增加值比重的13.59%. 迈克尔·波特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产业集群的人才引力:"对于产业集群而言,地理集中性就好像一个磁场,会把高级人才和其他关键要素吸引进来."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创意资本的投资和创意人才资源的集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浙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的集聚,创意人才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集聚现象在文化创意人才流动和区域经济要素配置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人才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来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已远远先于理论,缺少理论指导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选择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提出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建议,为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广东清远市为例介绍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模式,建立工业因区和依托原有企业,引进外来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扩大规模,指出了在产业集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产业集聚中受到的人才、土地、环境、资金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过程中大力扶持本土企业,打造"区域品牌集群"、培育完整产业链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四川省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初步形成了集聚化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仍存在着一些瓶颈和问题。本文将在分析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从集聚的视角出发,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提出了科学规划园区、完善园区公共服务、培育创新创意人才、完善融资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学鑫 《改革与战略》2012,28(1):154-157
文章通过对石佛寺玉雕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因素与动力分析,发现农区技术工艺传承与厚重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有关政府的适时介入、引导和强化非常必要;农区特有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社会资本,对集群早期的农户间模仿与地方知识系统的构建尤为重要;市场—集聚—市场的因果累积循环,以及集群与外界知识交流管道的不断拓展,推动着集群的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0,(9):34-35
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的特点,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我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打造创新型城区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3.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开展符合北京市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和重要文化创意单元、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空间的竞争与合作,基础设施导向和推动以及各级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与引导都是推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将动漫产业作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点和重点发展,是充分发挥城市资源禀赋,有效实现产业竞争力的合理选择。本文以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为指向,在全面剖析杭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建议提出提升杭州动漫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战略指导思想、重点战略和重点工作,着力于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打造,不断增强杭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是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形态,因而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健康、快速成长,发挥集聚效应,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为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孵化基地,设立孵化机构,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极其灵活,富含变化,使得目前高校孵化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国内和国外孵化模式,推动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着手建设中试基地;建立健全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打造综合性创意人才;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邝光明  曹文杰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7-130
创意产业集群走向品牌化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品牌存在集群品牌意识不强、集群品牌产权不清、缺乏龙头品牌和创意型人才等问题。在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就这些突出问题提出要以品牌定位、注重营销、创新和产权保护为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军 《特区经济》2011,(4):22-25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是迈向国际级"设计之都"的新起点。"设计之都"建设对于深圳第二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营销及实践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之都"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推动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将创意理念和设计思维植根于城市的文化精神中,为建设"创意深圳.设计深圳",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味,增进民生幸福,促进深圳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产业     
<正>淮安实施"三大计划"推进台资高地建设淮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来几年将实施"三大计划",着力打造八大台资产业集群、八大淮台交流平台,升级六项"101服务"措施,全面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一是实施"台资项目倍增计划"。紧紧围绕淮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打造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农业、休闲运动等八大产业集群。二是实施"交流平台扩展计划"。打造企业、教育、科技、文  相似文献   

20.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相应人力资源的巨大需求。江西高校只有立足本土文化创意产业,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创新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为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订单式"培养人才,以人才培养求支持,以专业服务求发展,才能实现江西高等教育和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双进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