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本文根据对中日韩三国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中国与日、韩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本与韩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而后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较优势、贸易壁垒、经济水平等因素,最后建议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入手,改善农产品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2.
采用GL指数和Bruelhart and Dublin指数及Greenaway 标准对1995年~2008年间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中日韩之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而这意味着三国FTA的调整成本将较高,三方应为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做出努力,以推进三国FTA.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贸易是闽台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分析了闽台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特征,并以2000~2010年为研究周期,从竞争力比较分析和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标分析两个角度,定量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闽台农产品贸易各有不同资源优势,为贸易互补奠定基础,在贸易中同时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形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反映了闽台农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中泰两国1996-2003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但是,2002-2003年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且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一变化是否会成为今后的主导贸易形式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 ,利用现有统计数据 ,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和现实结构。本文得到的结论之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 ,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 ,今后我国应该丰富农产品品种、发展农业规模经济 ,以扩大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比重 ;结论之二是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方式为主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表明我国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我国农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趋同 ,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总体产业内贸易走势经常不一致的现实进一步佐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基于2000-2007年中韩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从加大技术投入、形成规模经济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我国与韩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很大冲击,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一直是按比较优势原理来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相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并没有比较优势.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1998~2005年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整体水平、各类和各章农产品的Grubel-Lloy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整体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增长仍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Grubel-Lloy1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剖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中国木质家具的贸易状况,利用GL指数、Bruelhart指数和IIT指数对中国木质家具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质家具贸易存在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2种模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目前维持在很低水平;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中国主要林化产品1992~2006年进出口贸易情况及特征,然后在整体和分类2个层面上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主要林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是世界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尽管中国林化产品贸易中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2种方式,但无论是从总量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增量角度来说,林化产品贸易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中国林化产品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的同类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这种新的贸易形式发展十分迅速。但是 ,一般人认为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中进行 ,对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对农产品贸易中是否存在产业内贸易 ,基本没有涉及。在当代国际经济活动中 ,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分工、加快国际贸易、促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 ,传统的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一新的贸易现象。国际农产品贸易是传统的贸易产品 ,虽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在不断缩小 ,但农业是基础 ,关系到人民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回顾了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作了系统描述,认为三国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未来全球贸易开放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前景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内的中俄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俄罗斯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国家,随着两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两国农产品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不断加强,产业内贸易正成为中俄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1996—2015年中俄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GHM指数、FF指数和N指数测算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结果表明,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农产品、各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较少;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均值呈不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出口产品分散度指数,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两国应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调整农产品贸易政策,使农产品贸易取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并通过市场占有率和排名、贸易强度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对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及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巴西农产品相对贸易优势明显,中巴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文章最后对中国与巴西未来的农业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发达国家木材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世界木材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GL指数对中国与发达国家木材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木材产业内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增长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规模化经营、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需求偏好、产品的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加工贸易等方面,提出提升中国与发达国家木材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描述2000—2010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测算出口复杂度指标,对中日韩三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分布和演变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2000—2010年从贸易品的技术结构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并未呈现以低技术产品为主的模式,而是以中等技术产品出口为主,并逐步向中高技术产品出口转变。日本则表现为高技术、中高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增加,低技术、中低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在减少。韩国的技术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技术和低技术农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相对的中高、中低技术农产品出口份额减少。但从农产品出口总体技术水平而言,日本的技术结构仍然最高,韩国紧随其后,中国与日韩两国仍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蔬菜品种贸易动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世界其他主要蔬菜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即这些国家在大量出口蔬菜的同时还大量进口蔬菜。同时我国虽然是蔬菜贸易大国,但是蔬菜产业内贸易水平却相对较低且以蔬菜出口为主。因而,我国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我国蔬菜贸易进一步发展。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就我国主要蔬菜品种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其次,通过测算各主要蔬菜品种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标,分析并探讨我国蔬菜产业内贸易特征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蔬菜贸易发展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南美洲的经贸关系源远流长,南美洲是中国开拓农产品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战略意图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资源性农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本文对中国和南美洲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发现,南美洲是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中国与南美洲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类型主要是产业间贸易,有明显互补性特征并存在扩大贸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