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加大了对我国重点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并购力度,并呈现垄断中国市场之趋势,强化我国外资并购规制势在必行。文章分析研究了西方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外资并购规制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文章从市场失灵和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探讨对外资在华并购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对外资在华并购的政府规制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法律制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红 《南方经济》2001,(10):27-29
外资并购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新方式。由于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国家难以有效规制外资并购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国家对外资并购监管的领域及其实施监管的实体标准是对外资并购实施监管的核心,也是外资并购立法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潮流汹涌而至 ,但我国现有捉襟见肘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无法承担起对其指导和规制的重任 ,并引发外资并购实践中的诸多弊病。由此 ,构筑科学、高效的外资并购审批制度势在必行。本文正立足于此 ,试对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革新作出深入探讨 ,以求对外资并购审批制度的革新工作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5.
潘成林 《特区经济》2008,(12):112-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已成为外国对华最主要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而我国上市公司是外资并购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证券法律规制的缺陷,并对于其完善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华 《特区经济》2011,(1):253-254
国外资本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我国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加速我国现有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在公司内部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外资的引入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角度对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规制。从法律角度来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立法。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探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云 《南方经济》2002,(9):23-25,16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之潮流汹涌而至,但我国现有捉襟见肘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尚无法承担起对其指导和规制之重任,并引发外资并购实践中的诸多弊病。由此,构筑科学、高效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势在必行,而确立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无疑成为头等大事。本文正是立足于此,试对外资并购立法的基本原则作深入探讨,以求对外资并购立法及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秦梅玉 《中国经贸》2010,(16):100-101
外资并购具有两重性,其对经济安全的威胁尚未得到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评判。我国现行的反收购立法难以有效规制外资并购,需要从反垄断法审查机制、股票交易措施以及公司章程等方面加强反收购立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  李蓉  陈熙 《特区经济》2005,(6):160-161
一、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现状与缺陷1.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现状我国长期依赖缺乏外资并购相关立法,根本不足以承担起对外资并购的促进和规制任务。随着2002年《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与之配套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出台,我国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标志着外资收购境内上市公司进入了实质性阶段。2003年1月2日由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  相似文献   

10.
加快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是体现国际钢铁行业发展内在规律,满足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迅速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生产集中度的必然选择。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坚持并购重组的市场化导向,加强对外资并购的有效规制,加强对上游产业的并购重组。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 一步加速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收购与兼并浪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外资并购热.外资并购在推动国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市场、制度创新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弊病,这就是外资并购的反垄断问题.克服和解决外资并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构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体系.要尽快借鉴西方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法律制度,并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道国对外资并购的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以外资并购对东道国市场结构的竞争与反竞争影响、以及资源转移中的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博弈作为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认为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在选择外资进入东道国的两种方式(新建进入和并购进入)时存在不一致的经济利益,在技术等重要资源转让成本不同的条件下,作为东道国应制定相应不同的引资政策以使利益最大化。本文评价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规制政策的变化,提出外资并购规制的政策取向和战略规划,以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欧洲国家改造国有企业的主要经验和美、日两国关于外资并购的有关规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欧洲国家改造国有企业实践的阐述。分析了英、法、意、德等国家国有企业的组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改造的主要途径,总结了欧洲国家国有企业改造的主要成效。第二部分是对美、日两国外资并购有关规制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任何国家对外资进入都不是放任自流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指出利用外资改造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造的主要途径;解决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还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对外资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本刊将此文分上下篇连续两期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14.
李建强 《特区经济》2011,(6):245-247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跨国并购无疑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避开外资并购的浪潮,外资并购带来了高端的科技、先进的管理经验等,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弊端。如何趋利避害,在外资并购的角逐中争取我国利益最大化是考验我国对外资并购审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研究,指出二者的区别,提出建议,以求对我国今后外资并购审查立法执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概况 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自2001年起放松了对外资开放领域的限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法规。外资开始火规模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股权分置制度改革以来,外资并购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优质大型国有企业的行动更加踊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规模逐步扩大,国企、民营企业都成为外资并购的主要对象,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实现竞争优势在国内的延伸,并购的主要行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外资并购在我国产生了垄断、产业安全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削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其中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外资并购诸多问题的根源。必须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产业安全影响等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5~2005年间发生的49起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外资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并购增加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东财富。研究还发现,外资并购方式、外资是否控股以及目标公司与政府的关联程度对外资并购的财富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丘璐  王玮  王红 《特区经济》2009,(5):252-253
外资并购的立法是否完善,不仅关系着市场结构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本文首先对我国外资并购和立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同时,提出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在外资并购的监管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的实际效用,并对更加合理的利用外资并购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并购与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商品买卖关系有极大的差异,传统的民法已远远不足以调整。因此尽快制定我国的“外资并购法”,以规范外资并购行为。文章拟就如何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立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